酎金奪爵的影響有哪些

  酎金奪爵是漢武帝採取的一項打擊王侯勢力的措施,那麼你瞭解酎金奪爵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酎金奪爵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酎金奪爵的影響

  酎金奪爵是漢武帝劉徹進行的一次削弱列侯權力的活動,在公元前112年以列侯進獻的酎金分量不足、成色不佳為由廢除了106位列侯。那麼呢?

  酎金奪爵的影響十分深遠,酎金奪爵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漢朝的制度上,當時的漢朝的局面是各方諸侯割據,對中央的統治有很大的威脅,之前更是發生了淮南王劉安和衡山王劉賜勾結謀反的事情,雖然都被漢武帝以謀反罪處死,但漢武帝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威脅,酎金奪爵的進行打擊了諸侯和列侯的權力,進一步的加強漢朝的中央集權,權力都收回到中央,漢朝初期的諸侯王割據局面基本上宣告結束,為之後的漢武帝盛世打下堅實的基礎。

  酎金奪爵的影響對諸侯們來講也相當的大,原本擁有很大的權力,諸侯聚合起來都能與漢武帝一爭,但酎金奪爵之後一半的列侯被廢除,權力都回歸到中央漢武帝手裡,其餘諸侯們雖然沒有被廢,但是遭到了削弱,權力也少了許多,諸侯們雖然還有封土,但是已經沒有了治理百姓的權利,也就沒有能力去跟中央抗衡,成為空有其名的諸侯。

  酎金奪爵的成功讓漢朝更加的強大,從此漢朝也迎來最鼎盛的時期,酎金奪爵為漢武帝盛世奠定了政治基礎,也是後面的皇帝加強中央集權提供了經驗。自此以後的皇帝紛紛效仿漢武帝,中國封建王朝的權力越來越集中。

  酎金奪爵的背景

  酎金奪爵是漢武帝劉徹為了打擊王侯的勢力而採取的一次行動,酎金奪爵發生在元鼎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12年,漢武帝以諸侯們向漢武帝進獻的酎金的成色太差和斤兩不夠為由奪取了諸侯們的爵位。那麼酎金奪爵的背景是什麼呢?

  酎金奪爵的背景是在漢武帝覺得許多諸侯依然能夠獨霸一方,擁有很大的兵力和特權,而且足以威脅到漢武帝的統治,這也會成為漢朝政治上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劉徹聽從了主父偃的建議,決定消除這些不安定因素,先頒佈了推恩令,推恩令規定等諸侯死後,除了長子可以繼承王位以外,可以實行推恩令將部分國家的土地推恩給其他的子弟封為列侯,以此來消減諸侯的權利。

  淮南王劉安在實行推恩令不久後就勾結衡山王劉賜謀反,事情很快就敗露,劉安和劉賜都被處死,數萬黨羽都被殺死。這次謀反也使漢武帝更加擔心,漢武帝從此之後不準諸侯和官吏之間交通,更禁止諸侯招賓客從事對漢武帝統治不利的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武帝於公元前112年以列侯和諸侯進獻的酎金成色太差和分量不足為由,將106人的爵位奪走。這就是酎金奪爵的背景。

  酎金奪爵發生後,漢武帝進一步的加強了中央的權利,漢初的諸侯割據的局面也基本結束,漢武帝的權力加強,剩餘的諸侯也不敢再造次。

  酎金奪爵的簡介

  酎金奪爵的讀音是zhou jin duo jue,其中,酎字讀四聲,爵字讀一聲。酎金奪爵的讀音往往不為人們所熟知,其中原因之一是對這個詞的來歷不明確,對這一事件歷史根由的不瞭解也是造成酎金奪爵的讀音令許多人陌生的重要原因。

  漢景帝劉啟平定吳楚七國之亂之後,諸侯王割據地方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解決。但是仍然有部分諸侯王沒有受到影響,他們在大漢境內星羅棋佈,大者跨州連郡,小者也列城數十。更堪憂的是,他們在地方上或明或暗的相互勾結,使得朝廷的法令不能順利實行,成了事實上的國中之國。漢景帝還沒來得及徹底根除這一隱患便撒手人寰。酎金奪爵是接任的漢武帝劉徹聽從主父偃的建議,為了進一步打擊這些殘存的王侯所採取的有效措施。

  按照漢文帝劉恆和他的大臣們當年所定下的政策,諸侯王們需要按一定的時間向朝廷繳納酎金用來祭祀。漢武帝在元鼎五年借諸侯們所獻上的酎金缺斤短兩或者是成色不足為由,一次就奪了一百零六個諸侯的爵位,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當時大漢全境內所有諸侯的半數。這一舉措使得中央集權更為加強。酎金奪爵一詞由此而來。酎的含義和酎金奪爵的讀音一樣晦澀難懂,事實上酎是一種優質酒,在漢朝每年八月份用於祭祀高祖劉邦的神廟時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