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圖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在使用教材插圖時要對不同學段、不同模組、不同版本、不同國家的教材插圖進行對比。對實驗裝置圖類的教材插圖進行改進是化學教學中應用教材插圖的重點。今天給大家帶來了,歡迎大家觀閱。

  初中化學教材插圖的特點

  1. 直觀性

  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知識學習的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知識的獲得;知識的保持;知識的應用。知識的獲得是知識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包括知識的感知與理解,是新的知識資訊進入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中被啟用的相關知識建立聯絡,從而出現新意義的建構。在知識學習的第一階段,學生對知識的感知最重要的形式是觀察,通過觀察對感知到的教學材料進行簡單加工,從而形成的新認識的過程稱為知識直觀。

  知識直觀是理解學科知識的起點,是學生由不知到知的開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模像直觀、實物直觀和言語直觀。化學教材插圖屬於模像直觀,是對化學學科相關客觀事物的簡化、抽象或誇張,人為地排除一些無關因素,突出本質要素,擴大了直觀的範圍,提高了直觀的效果。因此,化學教材插圖不論是學生在知識感知中的觀察,還是進行模像直觀學習,都體現了很好的直觀性。

  2. 標準性

  我國初高中化學教材有多個版本,它們均經過專家們多次修訂,因此教材插圖極具標準性。教材插圖的標準性主要指圖片的清晰度高、圖形或儀器的大小比例適當、化學符號書寫規範、實驗裝置具有科學性和安全性、插圖內容真實、嚴謹、權威。

  學生在學習中經常對化學理論中相近的核心概念辨識不清,導致對化學理論的理解一知半解,對化學理論的應用更加困難。教材插圖的標準性為化學教學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結合化學插圖的直觀性,充分利用教材插圖的解釋功能,可以在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化學理論中的核心概念,例如下圖1、圖2[4]表達的是過渡態理論中反應活化能的概念。

  通過對圖1和圖2的分析,可以讓學生準確理解Ea***正反應的活化能***、Ea'***逆反應的活化能***、Ea1***有催化劑參與反應的活化能***、Ea2 ***無催化劑參與反應的活化能***等概念,進而引發碰撞理論***直觀的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等“雲知識”或某一化學理論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建構起學生自己清晰的認知體系***如下圖3***。

  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插圖的標準性,起到快速、清晰地掌握化學核心概念的作用。

  初中化學教材插圖對比

  化學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因編者、環境、模組、學段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相近甚至相同化學知識的相關教材插圖有所不同,教師在教學中應採用對比的方法,分析不同插圖的特點,體會教材編者的意圖,組織更優化的教學設計。

  1. 不同學段對比

  科學教育的目標不是去獲得一堆具體事實和理論的知識,而應該是實現一個趨向核心概念的進展過程。不同學段的化學教學插圖,是依據不同學段學生的化學認知水平而設計的,通過對比,提醒教師注意學生認知的進階性。既不能低階重複,也避免盲目冒進,科學有序地進行教學設計。例如下圖4是人教版九年級教材***左***和高中教材***右***中HCl分子模型插圖的對比。

  通過對比,教師要理解相同分子在不同學段教材插圖中出現兩個不同模型的原因,體會教材編者的意圖,九年級學生先暫時不要涉及電子雲重疊或共價鍵的概念,避免造成化學初學者不必要的難度。注意:滬教版九年級教材插圖和高中教材插圖中共價分子的模型是相同的,但在教學中可先不要解釋原子間如何形成分子的。

  2. 不同模組對比

  高中化學教材分必修模組和選修模組,部分內容感覺是在重複,但是其課程設定理念是不同的。必修模組教材體現化學課程的基礎性,為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和高中階段後續課程的學習打下必備的基礎。選修模組則更好地實現了化學課程的選擇性,拓展學生的選擇空間,以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實驗探究、調查訪問、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等方式,進一步學習化學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必修和選修模組課程設定理念反映在化學教材插圖上,體現得較明顯,例如研究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的反應速率,在蘇教版必修模組化學2中的插。

  初中化學教材插圖的改進

  化學教材插圖有多種型別,其中實驗裝置圖所佔比重最大***均大於40%***且基本都與化學學科核心概念、學科素養和核心理論相關。

  化學教材作為實現課程標準的藍本有其重要的參考價值,教材所呈現的實驗裝置和操作往往具有示範作用,但並不意味著必須完全按照教材的組織形式展開教學。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先按照教材中實驗裝置圖進行實際操作,認真分析教材中的化學實驗裝置圖及其實際實驗效果,進行有針對性的實驗改進,改進過程主要遵循以下原則:不違背科學原理、操作更簡便、試劑和器材易於獲得、試劑便宜且用量少、實驗現象明顯、最好能定量分析、更加安全環保。很多優秀化學教師對化學實驗裝置的改進非常成功,為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進提供了有益借鑑。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