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生平簡介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初唐詩人。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盧照鄰生平簡介
盧照鄰,唐初詩人。字升之,號幽憂子,“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具體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只能據其詩作及聯絡相關事件等,推測其生卒時間:《中國曆代人名大辭典》載:“約635-約6***,一說約636-695年後”;《唐詩大辭典.修訂本》稱:“634-686年,一說635-6***”;《唐詩匯評》則記:“約630-約680年後”。都各有說法。
盧照鄰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讀詩書,曾師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為鄧王李裕府典籤***據張鷟《朝野僉載》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經對別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即是將盧照鄰視為西漢文學大家司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淵的第十七子,是當時皇帝李治的叔父,藏書甚豐,盧照鄰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籤掌書冊簿疏,類似於文書工作***,得以博覽群書,獲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龍朔末***初,盧照鄰調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說,盧照鄰任益州新都渭時間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總章二年***底,盧照鄰二考秩滿去官。
盧照鄰離開蜀地後,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因友人救護得免。後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時間一說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後轉少室山中之東龍門山,又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鑿潁水,環繞住宅,預築墳墓,偃臥其中。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盧照鄰最後自投潁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無樑鎮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盧照鄰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盧照鄰名句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是初唐傑出的的詩人,世稱“王楊盧駱”初唐四傑,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齊名。
盧照鄰出身名門,曾經為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但是隨後的政治道路上卻是不甚坎坷,最終在屆滿去官後,感染疾病,隨後逝世。但是盧照鄰的詩歌在今天看來是絕佳的名句,盧照鄰擅長詩歌和四六文,在四言和六言的絕句屢創佳作,被後人所傳頌。盧照鄰在四十歲後,因為身體抱恙,去官後就搬到了龍門山,但是最終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投水而死。
盧照鄰的詩,以歌行體最為擅長,盧照鄰的七言古詩《長安古意》就與駱賓王的《帝京篇》齊名,都是在初唐時期很優秀的詩歌作品,也是傳頌到現在的文學經典,其中便有不少盧照鄰名句。盧照鄰的詩多是描繪京城長安的現實生活場景,揭露了權貴階層驕奢的生活以及小人物的掙扎心理,描繪了作為普通人的眾生對這樣金光閃耀的生活的羨慕和嚮往之情,但是在詩句之間也流露出了自己政治道路坎坷,懷才不遇,遇人不淑的悲涼情景。盧照鄰名句中最著名的便是“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羨仙。”盧照鄰名句傳唱度極高,家喻戶曉,人盡皆知。在今朝,這樣的佳句還值得世人的學習和讚歎。
盧照鄰名句朗朗上口,不少佳句廣為傳頌。盧照鄰的詩對初唐時期的古詩和文風有較大的影響,他的詩多是簡樸但發人深省。盧照鄰名句滿天下,也是世人常常學習的文學名家。
盧照鄰的詩
盧照鄰,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初唐著名詩人,雖不及杜李有名,卻也是初唐四傑之一,在文學造詣上與楊炯,駱賓王,王勃齊名,被世人稱之為“王楊盧駱”。盧照鄰現存有七卷本的《盧升之集》。盧照鄰的詩讀起來蕩氣迴腸,頗有深意。
盧照鄰在唐高宗永輝五年,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籤,在這之後,盧照鄰受到器重。並將盧照鄰納入自己府下,深得李元裕的歡喜。李元裕是唐高祖李淵的第十七個兒子,在皇家也是比較有權威的,李元裕本身愛書,藏書更是多,盧照鄰便利用工作的便利,常常在李元裕府中看書,可謂是博覽群書。
盧照鄰一生在政治上可謂是跌宕起伏,頗為不順。盧照鄰在屆滿去官後,離開蜀地,搬到洛陽居住,但是因為政治上的事遭遇橫禍,鋃鐺入獄,後得得救於友人才倖免於難。後又感染了疾病,居住在太白山,據說服丹藥中毒,手足皆廢。在往後的日子裡,生活越加艱辛,身體上的疾病讓,盧照鄰鬱郁不得志,最後投潁水而亡。
盧照鄰擅長詩歌體和駢文,詩句朗朗上口,不少佳句廣為傳頌。盧照鄰的詩對七言古詩的發誓有著巨大的貢獻。盧照鄰的詩算不上有特別多的華麗的語言,但是以質樸的文風和簡潔的語言取勝,給初唐的詩壇帶來了些許清流,也是初唐時詩歌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