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小故事精選線上閱讀

  數學是一門很有樂趣的科目。常常因為一道題目苦思冥想,到最後答案卻如此簡單,要不來看看這些趣味初中數學故事,提高些數學思維吧。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小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初中數學小故事篇1

  北宋的一個夜晚,一家小酒店的老闆正和夥計一起堆酒罈。因為近來生意特別好,酒罈自然也就多。老闆一邊在心裡樂,一邊盤算著如何發更大的財。他要把酒罈堆得整整齊齊,美觀大方,吸引更多的顧客光臨酒店。

  酒罈堆得非常漂亮,一層一層整整齊齊。酒店門口的招幌迎風飄揚,使人不得不駐足逗留,忍不住想進店喝幾盅。酒店老闆得意揚揚之際,想數數酒罈一共有多少隻。可是,數罈子也並不輕鬆,老闆從前面繞到後面,又從後面繞到前面,剛剛擦乾的汗水又冒出來了,夥計們都笑了

  第二天。這堆酒罈果然吸引了不少顧客,老闆望著酒罈,樂不可支。這時,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書生走了過來,面對酒罈,若有所思。老闆心想:我昨天為了數清這堆酒罈,花了很大的功夫,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輕人,你知道這堆酒罈一共有多少個嗎?"老闆半開玩笑地問道。

  "這很容易,只要你告訴我這堆酒罈最上面的那層一共幾排,每排多少個,一共有幾層。根本不用數,我馬上就知道這堆酒罈的數目。"年輕人這麼說話,顯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闆心想:這位年輕人真會說大話,不妨把他提的條件告訴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於是老闆爽快地說:

  "最上面那層酒罈是四排,每排8個,第二層是五排,每排9個……"

  "好了,一共七層,"年輕人打斷了老闆的話,不加思索地報出了答案,"一共567個酒罈。對嗎?"

  老闆一下子驚得連張開的嘴巴也忘記合攏了。這麼快!老闆馬上把年輕人請進酒店,上茶,敬酒,招待得萬分周到。老闆真是打心眼佩服這位青年,又是請教姓名,又是討教數壇的方法。

  這位青年就叫沈括。優越的家庭生活條件使他有機會讀書,加上他好奇心強,肯鑽研,於是他就成了很有才學的人。沈括回答老闆說:"我數這罈子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因為最中間那層共77個,共七層,只要再乘7,最後加上常數28就行了。"

  沈括從小對籌算很感興趣,讀了許多數學名著。後來自己寫成了一本數學專著《隙積術》,專門研究高階等差級數的求和問題。沈括數壇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方法,要比單純地數方便多了。數學上還可能碰到數字更大,項數更多的題目,用這種方法便可一下子迎刃而解。

  初中數學小故事篇2

  從前有一位老年人,在他臨終時,三個兒子圍在床前。

  他對兒子們說:“我有十七匹馬,留給你們,三個人分。分馬的時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總數的二分之一;老二嘛,得總數的三分之一;老三最小,你呀,就拿總數的九分之一。”

  勉強說完這幾句,老人就去世了。三兄弟執行遺囑時,一致認為這些馬是父親生前心愛之物,決不能將其中任何一匹劈成幾塊瓜分。但是遺囑又要完全照辦,如何是好呢?

  正巧,這時他們的老孃舅騎馬趕來了,聽完事由,眉毛一揚,說:“我來分。”

  猜猜看,老孃舅怎樣分馬?

  因為希望每人得到的馬都是整數匹,所以根據遺囑,在分馬的時候,馬的匹數應該是三個分母的公倍數。分母2、3、9的最小公倍數是18,因而在分馬時的馬匹總數最好能成為18的倍數。老人留給兒子們的馬是17匹,老孃舅把自己帶來的一匹馬臨時借出來湊數,共有18匹馬參加分配。

  準備就緒,老孃舅開始宣讀和執行遺囑:

  “……分馬的時候,老大呢,出力最多,得總數的二分之一……”宣讀到這裡,老孃舅數出9匹馬,讓老大領過去:

  老二嘛,得總數的三分之一……”讀到這裡,老孃舅數出6匹馬,讓老二領過去:

  “老三最小,你呀,就拿總數的九分之一。”讀完最後這一句,老孃舅數出2匹馬,讓老三領過去:

  三位晚輩分到手的馬,總和恰好是父親留下的17匹:

  9+6+2=17。

  分馬場地上的18匹馬,現在剩下最後一匹,這當然就是老孃舅自己帶來臨時借用的那匹,依然物歸原主。

  初中數學小故事篇3

  古時候,有一個富翁,請了一位家庭教師來教他的孩子。那孩子很頑皮,常常搞一些惡作劇尋開心。

  一天,師生倆到野外遊玩。他們在一棵大樹下看到一雙破舊的布鞋。緊接著,透過草叢,他們看見一個老樵夫坐在河邊洗腳。

  “噢,這布鞋是他的。老師,我想撿幾塊小尖石頭放進他的鞋尖裡,等一會看他穿鞋時那種難受的樣子,一定挺有趣呢!”

  老師說:“你這樣做,只能得到一時的快樂,恐怕不能使你得到長久的快樂。況且,老人一定很痛苦,你把你一時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

  我問你,你笑得出來嗎?”

  孩子似有所悟,閃著亮眼睛問:“老師,我希望自己得到長久的快樂,可是,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想了想,說:“辦法是有的,你不妨把一個金幣放進他鞋子裡,試試看吧。”

  孩子果然掏出一個金幣,放在布鞋裡,然後師生二人躲到樹後,等著看玩笑的結果。

  不一會兒,老人洗了腳,踩著青青小草走過來穿鞋。他剛把一隻腳伸進鞋裡,就碰到一個硬硬的東西。老人嚇了一跳,戰戰兢兢的把鞋舉起來往外倒,噗的一聲,掉出一個金幣。老人盯著小草間閃閃發亮的金幣愣了,臉上的筋肉一抽一抽的,似笑非笑,想哭未哭。孩子看他那副樣子,樂得大笑起來;幸好老師伸手捂住了他的嘴,沒讓他笑出聲來。

  這時,老人顫抖著把金幣拿到手裡,細細地看著,撫摩著,然後兩手托起,高舉過頭頂,同時,跪下來,感謝蒼天有眼。

  從老人喃喃的話語中,孩子得知他妻子病了,而且只有一個孤獨的孫子,一家人幾天沒 吃到東西了。他千謝萬謝,口口聲聲說:“上天使我減輕了災難。”

  老人已經老淚縱橫了,孩子也抽泣起來,老師用袖口擦拭著眼睛。

  “孩子,你不要哭了。”老師勸道。

  “不,老師,”孩子抬頭望著老師,“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嚐到快樂的味道。原來,使人 快樂,自己會得到加倍快樂的。”

  老師點點頭,師生倆默默離開了。

  回到家,孩子立刻找來紙墨,把他看到的那副景象生動地繪畫出來。他把這幅畫掛在書 案前,以後每看到它,心裡總感到一種難以言表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