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籍裝幀發展
篇【1】
書籍自古至今一直是人們的精神食糧,隨著資訊化時代的不斷髮展,書籍的種類和數量也是與日俱增,而對於書籍的裝幀設計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現代社會隨著人們審美觀念以及精神需求的不斷增長,書籍裝幀設計的發展趨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其一是花哨繁雜的克服。電腦美術的普及,給平面設計帶來了許多方便,各種圖象通過掃描器可以手到擒來;加之後現代觀念的影響,更使視覺資訊的拼組疊合成為時髦。於是書籍裝幀一度出現濫用電腦的現象。本來是清清楚楚的書名,非要加上陰影或花邊,本來可以用一種圖象表達的內容,非要堆砌至滿方休。藝術的單純、簡潔原則似乎已經過時,令人眼花繚亂的封面擠滿了街頭書攤。用繪畫語言取代設計語言,成為書籍裝幀藝術的一個誤區。這屆書裝展明顯地超越了炫耀電腦技巧的層次,做到用電腦不見電腦,把視覺資訊的方便組合嚴格限制在“惜圖如金”的程度。努力做到讓繪畫語言從屬於、服務於設計語言,許多設計“返博為約”、“化繁為簡”。花裡胡哨的圖象乏人問津。書名醒目、裝幀單純明快、重視平面及色彩構成、富於視覺衝擊力的設計受到評委們的青睞。很多作品都以其雅潔的大氣令人一見鍾情,愛不釋手。
其二是整體觀念的增強。從現代作品的署名和設計實際均可感受到設計家整體觀念的增強。“封面設計”雖然仍在延用,但已退居次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整體策劃”、“整體設計”、“封扉版式設計”。過去美編只是被動地關心封面,如今關心的則是整套書的選紙用料、開本大小、從版式到封扉、環襯、書套、書帶、書籤,每個環節都精心呵護。為適應這一機制,不少出版社匯入CIS工程,打破原有建制,成立了策劃室或設計工作室,不僅對一個時期的選題統籌規劃,而且對整個出版社的理念、行為、標徽、營銷進行戰略設計。設計的地位悄然進行著由被動到主動、由區域性到整體的戰略轉移。這是一場從設計觀念到設計體制的深刻變革。
其三是科技設計的崛起。由於科技的內容較難用具體生動的形象來表達,科技圖書成為設計的難題。但從另一角度看,它也為設計者運用比喻、象徵、抽象等語言留下了廣闊的空間。運用設計的語言,更能引發人的類比聯想,在詩意的層次加深讀者印象。
其四是插圖藝術的初醒。文學書籍的插圖在五、六十年代曾一度輝煌,後來漸漸退隱,文字圖書變得素面朝天,了無畫趣。近年來在張守義、衛水山、王暉等設計家的一再呼籲下漸呈復甦之勢。很多少年兒童讀物和社科文藝讀物中插圖的分量有所增加,且水粉、水彩、水墨、刻紙等品種豐富,畫藝高超。當然與讀者的需要相比,插圖還遠未達到繁榮之勢,但這已是可喜的苗頭。
其五是設計新人的湧現。目前,雖然各出版社設計力量強弱不等,但是都認識到設計對於一個出版社舉足輕重的地位,都竭力物色一定的設計看家高手。除了設計人才的合理流動、自然調整外,從中央工藝美院、中央美術學院院設計系、北京印刷學院等高等藝術院校新畢業的一些設計新秀陸續充實到各個出版單位。他們的文化素質高,設計觀念新,能熟練掌握使用電腦,熱愛設計事業,具有敬業精神,證明設計業後繼有人。這次評獎中,不同小組、從不同角度的推薦獎項,往往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為避免作者重複只得忍痛割愛,但這些在各組均嶄露頭角的優秀設計家,已深深印在評委們心中。他們是中國設計的中堅和希望。
現代書籍裝幀設計在力求滿足讀者需要的基礎上,追求設計的簡潔大方以及書籍的整體設計水平,在新人不斷湧現的時代,出現了很多新的設計觀念,加上他們敬崗愛業的設計理以及對現代科技技術的熟練應用,書籍的裝幀設計正在朝著越來越完善的方向發展。
篇【2】
隨著新科技革命和資訊社會的來到,科學文化的日新月異,人類越來越不滿足僅僅是現實所提供的某些物質條件。近乎於持一種挑剔的態度去接受經濟高度發達的物質性、精神性的享受。而今的書籍裝幀設計,也只有在不斷更新與提高的基礎上,才能符合時代的需要。
現代設計日益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這種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就是各個國家的設計民族特徵逐步消失,被國際特徵取而代之,固然國際性的設計可以帶來傳達上的方便,但是,缺乏民族性的設計,卻是千篇一律的設計,缺乏了生動性和多元性。
由於國際交往,國際貿易的急劇增加,國際對話也與日俱增,這樣的發展,促進了國際視覺語言的形成,使國際主義設計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全世界視覺語言,無論是書籍裝幀、廣告、海報、交通標誌和交通圖,以至到電腦網路,設計上日益趨同。由於人類溝通的需求,國家對話的頻繁,造成了視覺傳達的同一要求,國際主義設計在很長一個時期裡似乎成為唯一的基本設計方式,而且國際主義設計不僅在書籍裝幀、平面設計上成為無法擺脫的主要設計方式,在建築設計、產業產品設計、服裝設計、環境設計、城市規劃設計,乃至到藝術上,也成為不得不沿用的主要的、基本的方式。
視覺傳達設計上的刻板,高功能化、理性化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設計同時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國際主義的壟斷性發展,自然造成民族性的削弱,乃至民族特徵逐步消失。有一些設計家開始關切設計的個性,設計的民族特徵,這個題目,貫串了從60年代到現在為止的整個裝幀設計的發展過程。
80年代以來,裝幀設計界和其他設計界一樣,受到新的媒介、新的設計技術的挑戰,從而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個刺激因素就是電腦技術的發展並迅速地進進設計過程,日益取代了從前的手工式的勞動。
設計在新的交流條件下出現了同一中的變化,產生了設計在基本視覺傳達良好的情況下的多元化發展局面,個人風格的發展並沒有由於國際交流的增加而減弱或者消失,而是在新的情況下以新的面貌得到發展。
通過對設計師運用設計語言與讀者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交流的論述,我們可以體會到設計師在這整個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設計師通過對設計語言顯性意義與隱性意義的研究,實現傳達某種即定的意義而創造審美的資訊空間並依靠其語言本身的原創性而完成自我的實現,實現審美主體對設計資訊和審美空間嘗試解釋的氣力。設計師的使命是改變一種被很多習慣的日常語言所規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習慣的恆常的視覺語言,為讀者帶來新的由單向性知識傳遞的平面結構式趨向多向性審美心理訴求式的傳遞發展過程,也就是為讀者帶來新的視覺刺激和知識的多向位的相互照應牽連、觸類旁通的審美框架。
如今中國一部分裝幀設計家開始在注重本國民族化、傳統化精神的條件下,重塑新形態的書籍,以此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閱讀行為方式。這種重塑書籍形態的做法意在“破壞”書籍固有模式和純鉛字傳遞形式的束縛,創導主觀能動有想象力的設計,也就是運用裝幀設計語言,來研究裝幀審美的創造。其意義已超越書籍構造物自身***或者說內容本身***,目的在於啟發讀者在閱讀書籍中往尋找並且得到自由的感受,由此萌發出想象的聰明源泉。設計師完成傳統書卷美和現代書籍相融合的過程,正是書籍形態變革的價值所在。近二十年的書籍藝術的進步,已經開始在世界上顯露出中國書籍裝幀的魅力。
裝幀設計在近兩百年的發展,給社會和人類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促進了人們的資訊傳達,刺激了思想的溝通和交流,也同時形成了一種新的視覺藝術和視覺文化範疇。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貿易的發展,技術的進步,裝幀設計所肩負的任務必然越來越重。固然裝幀設計的語言運用變化萬千,但是其服務的物件還是人:人的生理審美要求***包括簡單物理功能要求——體現在裝幀設計上就是視覺傳達的迅速和正確要求***和人的心理審美要求——美觀、大方、典雅、合乎自己的品位等等,這些實在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因此,對於近兩百年來裝幀設計語言的發展的研究和裝幀設計語言運用的研究成為重新估價衡量新的書籍審美的價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