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課標學習心得感想
通過初中美術課標學習,其種大自然的色彩千變萬化,鼓勵學生多到生活中去觀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色彩感受,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美、採擷美,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表現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篇1
新《課標》指出,美術教學評價既要通過美術作業評價學生美術學習的結果,更需要通過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對其在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予以評價,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美術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也就是學生學習中途進行的評價,這種形成性評價應強化三種作用:診斷、發展、激勵,還有一個弱化作用,即甄別和選拔功能。對學生形成性評價的探索途徑可以通過小組競賽得紅旗等物質獎勵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優秀的,教師可以隨機“獎勵”。學生形還可以通過表揚、鼓掌、表演等非物質激勵形式。評價的內容可以從美術本身及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兩大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其中美術方面主要考察構圖、色彩和創意,非智力因素方面則可強調合作精神、學習態度及常規習慣等因素的關注。個人認為,美術課的形成性評價方式要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對評價的方式不斷地進行調整,才能保持評價對改進教學、學生全面發展起促進作用。
美術教學的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很多,從物件上看,有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等,從評價內容說看,可以單項評價,也可以多項綜合評價;從方式上看,常用的有口頭評價,作業批改,問卷式,圖示填空式,觀察記錄反饋,學生學習檔案袋,我的作品集等。
一開始,我在批改學生美術作業時,一味的肯定和鼓勵,不知該如何打分,對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往往不能切中要害。分低了也擔心抹殺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作熱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摸索,我感覺,在造型活動過程中,應該主要側重學生合作能力,學習態度,情感道德方面的評價。學生剛剛學習畫畫,不知道如何畫,教師,應該多鼓勵幫助,注意正面引導為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欣賞活動中,側重審美能力的評價,注重細節入手,及時給予肯定性評價,讓他們發現美,尋找美。在學生進行美術創作時,注意留心個體的變化,培養創新精神。記得一次美術課繪畫課,有一位拿著他的畫給我看,我一看畫面畫雜亂,色彩沒有搭配好,可我覺得不能打消他的創作熱情,就對他說:“你畫的真好,畫得更整潔些,塗上合適的顏色,會更棒!”他立即行動,第二次畫的真的進步多了。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從甄別比較中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產生學習動力。我有時候也會製作學生課堂學習表現形成性評價表格,從這幾方面評價: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語言表達的條理性;課堂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紀律的表現;課堂演示中的表達能力、作品的創新性。採取小組評優、同學之間互評為主,結合教師評價。使學生保持美術學習的興趣。
篇2
美術課是素質教育階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使之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不僅有利於人的長遠發展,同時也是功在千秋的教育,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動手操作性、非語言的物質造型性和形象表達感情性,對學生的觀察力、形象感受力、記憶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的培養和提高,發揮重大的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發學生的藝術衝動和最基本的造型的能力。
一、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主體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習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參與,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師生關係首先是人與人的關係,要遵循人際關係的原則。傳統的教學,課堂是教師預設好的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權威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思路一步一步來掌握知識,教學過程忽略了學生的存在,新課改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教學的成功關鍵在於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既要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還要尊重每一個求知的心靈,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在與教師平等、民主的交往中展示自己的能力,發展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傳統的學習模式是傳授-接受式,課堂教學專制、僵化、始終以教師為中心,這樣,即便教師付出很多的艱辛也是事倍功半,這種模式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發展的教育觀來擺正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學習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素質的前提。以往,我們往往偏重於“填鴨式”教育,忽視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去點燃學生渴求知識的火花。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由於學校、家長過於重視文化課,導致對美術課的忽視,使得有些美術教師在自身文化修養方面不能嚴格要求自己,課堂上存在糊弄學生的情況。新課改之後,美術課地位的提高使得我們美術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嚴格起來,給教師的個性發展、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使教師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作為當代教師,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和品味,為自身積累財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積累更多經驗,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篇3
每一次遠端教育學習對於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都是一次進步,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讓我們能夠及時把握最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和創新的教學方法,為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而服務,通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深受益處,感受頗多,現也談談個人對於低年級美術教學方式的思考。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應從觀察入手,培養想想力,提高創造力,重點放在美的感受力、審美能力培養上,放在學生思維能力的促進上,進而發展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時要遵循規律、掌握特點、循序漸進,根據兒童認識世界的規律性,以及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把握好物件,從複雜到簡單,再由簡單到複雜的轉化過程。
1、激發兒童的觀察興趣,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的良好習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激發兒童的觀察興趣,教師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兒童感興趣的東西。一般說來,兒童喜歡活動的東西勝於靜止的東西,喜歡有聲音的東西勝於無聲音的東西,喜歡具有鮮明色彩的東西勝於只有灰暗色調的東西,喜歡相對新異的事物勝於絕對新異的事物。因此,教師在選擇觀察物件時,應注意選那些既能吸引兒童又能同時體現物體和現象本質的東西。“兒童看到、聽到的新事物越多,就越想多看多聽”心理學家皮亞傑,久而久之,兒童就會對觀察產生興趣,養成隨時隨地觀察的好習慣。
2、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興趣中學會觀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兒童對觀察有了興趣時,教師必須趁熱打鐵在觀察前向他們提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所謂明確目的和任務就是指兒童知道觀察什麼,為什麼觀察及觀察時注意些什麼,使兒童的觀察更具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兒童在觀察時,還不能控制自己的視覺等,他們忽而看看這裡,忽而看看那裡,毫無目的和計劃,因此,教師就應引導他們觀察,教給他們觀察的技能。格式塔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認為:“觀看,就意味著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幾個最突出的特徵,僅僅是少數幾個突出的特徵就能夠決定對一個完整的式樣。”由此可見,要認識一個事物,最主要的是要觀察其主要的特徵,以及物體之間的聯絡。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則應該引導兒童從物體的特徵、形狀、顏色、比例及空間關係等方面去觀察。觀察時遵循從較簡單的事物著手,逐漸進入複雜的事物,由一般的觀察進入細微的區域性觀察的一般規律。
3.通過培養學生觀察力的兩種基本途徑,提高學生繪畫表現能力培養兒童觀察力的途徑多種多樣,本人認為在繪畫活動中兒童觀察力的培養可以有兩種途徑:一是帶領兒童到大自然中去觀察。二是在室內觀察實物與圖片。
室內觀察實物把實物放在兒童面前,讓他們一邊觀察一邊描繪,這樣做並非完全是為了讓兒童直接對著實物寫生,而是要他們從深一層的觀察去加深對實物的認識,以便打破兒童繪畫中的概念化,克服因對實物的觀念不明而草草了事的應付性描繪的現象。因此,在室內觀察某種實物對兒童來說也是一種很重要的作畫方式。我們以觀察蘋果為例:一天,我把幾個蘋果放在果盤裡讓兒童觀察,一分鐘後我把果盤蓋上,讓學生談一下剛才觀察的結果。孩子們非常踴躍,有的說,“老師,我剛才看到了一盤蘋果,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說,“老師,我剛才看到蘋果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我問了好多孩子都是這個答案,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回答後,我又啟發性的問道:“有誰看到盤子裡有幾個紅蘋果,幾個綠蘋果?”這時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人舉手,於是,我揭開蘋果上的蓋子,讓學生繼續觀察,一分鐘後我又把果盤蓋上。孩子們這回可高興了,爭著強著回答,“老師,盤裡有三個紅的,兩個綠的”,“不對,老師盤裡有三個綠蘋果,兩個紅蘋果”,於是這兩夥就爭開了,這時我說話了,咱們來個投票選舉吧,結果大多數的同學都投了第一位同學的票,我沒說什麼,直接揭開了蓋子,同學們一片歡呼。
對大自然的觀察大自然是神奇多采的。絢麗的色彩,對兒童永遠有著新鮮而神奇的魅力,他們習慣用鮮豔的純色來概念化地表現物象,如把樹塗成一種綠色,天空塗成一種藍色。那麼樹究竟是不是一種綠色,天空是不是一種藍色?課堂教學應深入自然,讓學生到室外去認真觀察一下,他們馬上會說:“樹不是一種綠,向光部分是黃綠,背光部分是深綠,還有點發紫……”這樣畫出的色彩就不單調了。後來,我又組織學生到室外,引導學生觀察,啟發他們說:“你們抬頭看一看,近處天空的顏色和遠處天空的顏色有什麼不同?看誰觀察的最仔細。”同學們經過細心觀察驚奇的發現,頭頂的天空很藍,顏色清新,遠處的天空不是很藍,好象有層朦朧的薄紗罩著,顏色發灰。學生在細心觀察自然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會很高,能夠積極主動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自然的色彩千變萬化,鼓勵學生多到生活中去觀察,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和色彩感受,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美、採擷美,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和表現力。
4、學會觀察描述,豐富學生觀察想象力觀察描述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觀察時教師不僅可以用語言指導兒童的觀察,而且可以用藝術性的語言去描述需要觀察的物件。比如說用詩句去進行描述,就像一位教師在帶領兒童觀察大白鵝時那樣,給兒童朗誦駱賓王的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極其生動形象地把鵝的神態、色彩和意境等都表現出來了。二是指在觀察時教師必須要求兒童把觀察到的事物描述下來,這樣的觀察不僅有視覺參與,而且有語言的參與,這對加深兒童的觀察和記憶大有裨益。
5、鞏固學生觀察結果,展現學生個性夢想繪畫活動中,兒童觀察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兒童在繪畫創作中“言之有物”。所以,教師領導兒童觀察後應及時地要求兒童用繪畫來把它表現出來。如果在繪畫中發現觀察有不足之處,則應讓兒童重新回到觀察物件那兒去作進一步觀察,促使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美術教育中對兒童觀察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兒童想象、思維、創造、操作和審美能力的基礎,能很好地訓練兒童的觀察力,拓寬兒童的思維空間,擦亮兒童的心窗,創造美的天地,放飛兒童個性之夢,培養兒童有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能力,是我們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