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的加快,高縣農村大批勞動力成為了外出城市打工者,留守老人的數量不斷增高。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留守老人面臨的問題

  1、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農村留守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子女供給,農村留守老人從生產勞動上獲得收入是比較有限,絕大多數留守老人基本喪失了高強度勞動能力,僅能從事種菜、養雞、養豬、養蠶等勞動強度相對較低、收入也較少的副業。當健康狀況不允許他們再下地勞作時,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質量下降就會成為必然。隨著孝道觀念的不斷淡化及子女在外務工謀生壓力加大,子女貼補缺乏穩定性和持續性,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更是捉襟見肘。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隱患多。

  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主要依靠家庭內部,以老人自己及其配偶彼此照料為主。其他親屬親緣關係群眾只能提供輔助型照料。鄰居是邊緣型照料供給群體。村組集體和社會組織在留守老人的生活照料方面出現不同程度的缺位。當大部分老人在生病時,只能依靠自我或配偶照料,醫療就醫、生病期間無子女看護的現象比較普遍。家庭事務打理、鄰里間人情禮儀負擔基本都是靠老人自己。子女外出務工,孩子留給父母代為監護撫養,在農村歷來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加重了老人們的生活壓力和精神負擔。

  3、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

  由於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時很難把子女一同帶出,導致農村隔代監護現象十分普遍。調查發現,留守老人隔代監護的比例高達56.5%。其中48.2%的留守老人同時監護2個以上孫輩,有的竟多達6、7個。進行隔代監護使留守老人不得不再次經歷撫養過程,承受沉重的照料負擔。55.3%的隔代監護老人反映勞動負擔過重。孫輩的管教、安全等也會增加留守老人的心理壓力。部分留守老人還需要負擔孫輩的撫養和教育費用,出現代際經濟的逆向流動,加重了老人的經濟負擔。農村留守老人的文化水平整體很低。57.5%的留守老人為文盲,34.5%的留守老人只有小學程度。

  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

  1、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

  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侷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

  2、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

  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訊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範、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

  如何解決留守老人養老問題

  1、從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的照料考慮

  目前,我國已經明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以社群養老為依託、以機構養老為輔助的養老模式。國家應該給予空巢老人基本的經濟保障,對於那些孤苦無依、生活困難的特殊空巢老年人,政府有責任進行免費救助,興建養老機構給他們養老,讓這部分老年人安度晚年;而對於那些大多數空巢老年人,國家應該興建養老福利機構和養老設施,呼籲社會加強養老服務建設,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幫助,讓空巢老人在生活上得到應有的照顧。

  2、老人的子女也應該承擔主要的贍養責任

  所謂百善孝為先,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孝子,可是為什麼這些優秀的傳統到了現在卻越來越淡薄。經常出現子女虐待老人,子女為了推卸贍養責任爭的不可開交。而且現在“啃老”現象越來越多,不少空巢老人還要承擔外出務工子女交給自己照管的孫子、孫女的生活和教育費用,從而使這些老人的生活更加拮据。面對這些為我們熬白了頭髮的老人,作為子女,我們應該努力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