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楊宇霆簡介
楊宇霆***1885-1929***,字鄰葛,系北洋軍閥執政時期奉系軍閥首領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楊宇霆,字鄰葛,奉天法庫***今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科畢業。歷任奉軍參謀長、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叄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叄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張作霖死後,楊欲奪取東北軍政大權,東北易幟典禮當天拒不參加集體留影。1929年1月10日,楊向張學良提出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的要求,張學良推說晚餐再說,後召警務處長高紀毅進府,晚上楊宇霆與黑龍江省常蔭槐被高紀毅、譚海率領六名衛士殺害於“老虎廳”,奉天稱此事件為“楊常而去”。
楊宇霆***1886-1929***,原籍宋道口鎮代嶺村,原名玉亭,字麟閣,後改為鄰葛。1885年8月29日出生於遼寧省法庫縣城東十五里的蛇山溝村。幼年讀私塾,20歲考中秀才。不久,入奉天省立中學讀書,因其成績優異,選送赴日學習軍事。1911年畢業歸國,被派往長春駐軍第23鎮見習。趙爾巽二次督奉時,調楊宇霆到奉天軍械廠,率隊負責保衛、安全工作。因他軍紀嚴明,治軍有方,先後被提升為奉天省軍械局副官、軍械廠廠長、軍械局局長等職。
在奉期間,張作霖任27師師長時,素聞楊宇霆謀智深遠,遂任命他為師參謀長。楊宇霆上任後,極力整頓軍風軍紀,卓有成效,開始得到張作霖的信任和重用。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督軍兼,楊宇霆被任命為奉天督軍署參謀長。1918年,直系政府向日本借款4千萬元,購買大量軍火運抵秦皇島,楊宇霆建議張作霖劫持這批軍火。在其同學徐樹錚的配合下,劫械成功。這批軍火為奉軍裝備7個混成旅,楊宇霆一躍成為奉軍的核心人物。
同年秋,張作霖成立“援湘軍”,自任總司令,原陸軍次長徐樹錚任副司令,楊宇霆為參謀長。楊宇霆任職期間,在同學徐樹錚的鼓吹拉攏下,企圖發展個人勢力,合謀利用奉軍名義,冒領軍部撥款370萬元,招編新兵4個旅。此事被張作霖得知後,免去徐樹錚副司令職,並以“勾結外援、內樹黨羽”之名,將楊宇霆撤職。楊被解職後,任北京總統府侍從武官、西北邊防司令部參謀長等職。終因愛其才智,張作霖於1921年重新啟用楊宇霆,任命他為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的要職,兼三省兵工廠督辦。楊宇霆任職期間,東三省兵工廠得以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時人稱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成為張作霖的左膀右臂。在張作霖三次問鼎中原之時,楊宇霆力主出兵,他運籌帷幄,左右時局,奠定了張作霖的統治地位。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在張作霖的支援下,楊宇霆出任江蘇省督辦。但因其驕橫自恃,目空一切,還未等站穩,竟被孫傳芳組織的5省聯軍擊潰,落荒而逃,失去江南。楊宇霆回奉後,張作霖仍委任他為總參議兼兵工廠督辦。1925年,以郭鬆齡為首的陸大派和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矛盾激化,郭、楊二人勢同水火,終演成郭鬆齡倒戈反奉。郭鬆齡反奉失敗後,楊宇霆假張作霖之命,將郭鬆齡處死。是年底,在楊宇霆幾經周旋密謀下,張作霖和吳佩孚實現聯合。1926年2月,張作霖順利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同時任命楊宇霆為安國軍總參議。1927年末,韓麟春因病去職,張作霖任命楊宇霆接替韓麟春之職,出任第四方面軍軍團長,這是楊宇霆首次握有兵權。
1928年張作霖被炸身亡,張學良主政東北,大飭整頓改革,取消軍師***,以旅編制。張學良鑑於楊宇霆在其父主政時期一直是東北的重臣,擬任他為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楊宇霆堅辭不就,並和黑龍江常蔭愧相互勾結,尤其是在東北重大問題上,企圖以元老身分左右政局,與張學良背道而馳。1929年1月10日晚,楊、黨逼迫張學良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要張學良在任命常蔭愧為督辦的便箋上簽字。這一舉動,促使張學良痛下決心,將楊、常處決於“老虎廳”,楊宇霆時年44歲。
楊宇霆死後,張學良在得知其家產被親信李景明、王子明私吞的情況後,將二人逮捕扣壓,令於珍、陳興亞、臧士毅等人組成清理委員會,立案清查。最後,將清查的60萬銀元加之房產執照等物一併歸還楊家。
楊宇霆之死
1928年6月4日,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接掌東北政局的少帥張學良年僅27歲。雖然當時的軍政要人表面上擁戴他,但很多人仍持觀望態度,特別是一些綠林出身的元老重臣,根本不拿他當回事,甚至居功自傲,一手遮天,尤以楊宇霆、常蔭槐兩人為最。父親在世時,視楊、常為左右手,二人均掌握著東北的實權,且關係極為密切。張作霖故後,二人經常飛揚跋扈,對張學良動輒訓罵,儼然以執父自居。每當張學良向楊詢問情況或發表主張時,楊都以斥責的口吻說:“你不懂,別瞎摻和,我會做決定。”
一次某官員求見張學良不得,只好找到楊。楊大怒道:“漢卿子承父業,如此下去,抽死得了。”***時張學良已有毒癮***遂帶那位官員到帥府問衛兵:“少帥何在?”衛兵答:“尚未起床。楊怒氣衝衝地來到張臥室外,使勁踹門並大聲嚷道:“我是楊麟閣,快起來,有公事。”
張急披衣而出,楊指著罵道:“老帥在世可不這樣,混帳東西,你若這樣,東北的事能幹好嗎?”張學良忍無可忍,破例回敬了一句:“我幹不了你幹!”
關於處決楊宇霆、常蔭槐的過程,歷來有各種傳說。據當事高紀毅的回憶,當時情形是這樣的:
他們走後,張學良立刻用電話召我進府,這時已是下午5點半鐘。我進府立被張召入內室,他從容不迫地向我說:“楊宇霆、常蔭槐兩人欺我太甚,他們想盡辦法,阻撓全國統一,今天又來強迫我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並要發表常蔭槐為鐵路督辦,說是為的能管理中東鐵路。事關同蘇聯的外交問題,這事要辦也應該請示南京,從長計議。但他們要我立刻簽字發表,太不象話了。現在他們正在回去吃飯,少刻就會回來。我給你命令,立刻將他們2人處死,你率領衛士去執行好了!”我接受命令後,請示應在何處執行。張學良指示說:就在老虎廳內執行,並以輕鬆的語氣囑咐我說:“你可要小心,他們二身邊都帶有***。”於是我配備6名衛士,由我同張學良的侍衛副官譚海率領,另由劉多筌擔任府內外警衛任務,只許進來,不許出去***劉當時僅知將有大事,但並不知要處死楊宇霆、常蔭槐。一切佈置完竣,經過兩個多小時,楊、常來到,徑入老虎廳就座。我同譚海率領6名衛士持***進入老虎廳,立即對楊、常宣佈說:“奉長官命令,你們兩阻撓國家統一,著將二位處死,即刻執行。”楊、常聞言,頓時木然,臉色慘白,一句話也沒說出,當即由6名衛士分為兩組執行。楊宇霆、常蔭槐2人分別被兩名衛士按住,一名衛士開槍,結果了性命,當夜陳屍老虎廳內。
張學良接著指示處理善後步驟,一面連夜以長途電話指示駐天津代表胡若愚,要他立刻向南京蔣介石報告處死楊、常的原因和經過,一面用文字寫成軍法會審形式,罪名是“妨礙統一,阻撓新政”,檢查官由我署名。我率徹夜工作,通宵未眠。翌晨天還未明,張學良召集張作相、翟文選、王樹翰、臧式毅、鄭謙、孫傳芳等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進府,宣佈此事經過。這些乍聞之下,驚愕萬狀,面面相覷。同時張又囑鄭謙在另室草擬電報,正式報告南京,並昭告東北各縣市。鄭謙是楊宇霆的親信,提起筆來只是搖頭沉吟,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過了片刻,他將筆丟下,起身要走。我嚴肅的警告他說:“從現在起沒有我的命令,任何都不能離開。”他只得重又坐下,呆然不動,但仍未動筆。最後還是改由劉鳴九執筆,將電報稿擬好。這時始將楊、常屍體從老虎廳用地毯包裹抬出,用汽車送到南頭風雨臺姜廟***楊宇霆為紀念姜登選修的廟***裝棺,聽由他們家親友弔祭。楊、常被殺的訊息傳出以後,頓時震動了瀋陽全城……
與此同時,張學良為懾服楊宇霆的派系勢力,運用恩威並濟的策略,除優撫家屬之外,還親自寫了一副輓聯:“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悽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上聯比之於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下聯引用周公旦誅叔之典故,藉以表達其複雜的情感。
翌日,張學良領銜發表了震驚中外的通電,全文如下:
統一告成,建設開始,凡我同志,正宜和衷共濟,協力圖功。學良受事以來,對於先舊有僚佐,無不推心置腹,虛衷延納,其中尤以東三省兵工廠督辦楊宇霆,黑龍江常蔭槐二,共事最久,倚界尤殷。乃楊、常朋比,操縱把持,致使一切政務,受其牽制,各事無從進行,腫其罪狀,厥有數端:溯自民國13年後屢次戰禍,均由彼二縱恿播弄而成,跡其陰謀私計,世或未知,自我先大元帥,佳電息爭,倡導和平,信使往來,南北協洽,獨彼二退回觀望,陰事阻撓,近如灤東五縣,不肯交還,其阻撓者一;平奉車輛,學良已商允交還,惟被二從中作梗不放行,坐使中外士,鹹受苦痛,而車輛廢置破壞,公私損失,何可紀極,其阻撓者二;灤東撤兵,順應世局,正協心,而楊、常堅持異議,其阻撓者三。以上三端,學良曾再三婉商之;借友勸導之;用命令申斥之,而彼二概置不理,使中外士,對於我方不懷好感。現遠因則釀成戰禍之罪魁;觀近因則破壞和平之禍首,論其罪狀,不獨害我東省,實害我中華。學良夙夜警惕,和冀奠我三省於磐石之安,勿令再有軍事行動,謀工商之發達,謀中外居民之幸福,使吾鄉父老子弟,安居樂業,耿耿之誠,可質天日。乃彼二包藏禍心,事事陰圖破壞,處處竭力把持,以兵工廠及交通事業為個私利之淵教,把持收入,不解省庫,且向省府通索鉅款;其動用款項有案可稽者,已達現洋二萬萬餘元,即無長官批示,亦無部處核銷,一手遮天,多私囊。任用多其親屬,政府歸其操縱,出門者,每予袒庇,非其私黨加以摧殘,前如王永江之被擯,郭鬆齡之激變,果誰為之?近如金融之擾亂,戰爭之延長,又誰致之?司馬昭之心,路皆知,吾東省皆知之,而世或未盡知也。學良黍膺疆寄,並以重任,待以腹心,誠欲化彼貪頑,共循軌道,同等念其多年共事,曲予包容,不謂彼輩奸險性成,日甚一日,近更暗結黨徒,圖危國家,念及此,易勝隱痛,學良與同等再四籌商,僉謂非去此二,東省大局,非待無建設之望,且將有變亂之萌。大義滅親,何況交友?毒蛇螫手,壯夫斷腕,學良等不敢違棄公誼,徒顧私情。當於真***十一***日召集會議,並邀彼二列席,當眾按狀拷問,皆已俯首服罪,詢謀金同,即時宣佈罪狀,按法執行。國家自有定律,非同等所能輕重,所冀海內明達調察內情,共明真相,特電奉聞。
——張學良、張作相、萬福麟、張景惠、翟文選、劉尚清、劉哲。莫德惠、王樹翰、沈鴻烈、湯玉麟、袁金鎧。
至此,張學良完成了鞏固東北政權的大事,也初步贏得了蔣介石的信任。
二次北伐,以張學良易幟並鞏固了東北政權為最後的勝利標誌,北洋軍閥統治中國的歷史宣告結束。蔣介石憑著他的權謀,總算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