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跨海大橋
橋是一種用來跨越障礙的大型構造物。而有時候橋對於某些人來說,是一種連線一種交流,讓學習網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港珠澳大橋
簡介
港珠澳大橋***英語: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葡萄牙語:Ponte Hong Kong-Zhuhai-Macau***是中國的一座跨海大橋,連線香港大嶼山、澳門半島和廣東省珠海市,全長為49.968公里,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公里,其中海底隧道長約6.75公里,橋樑長約29公里。
1983年,香港的建築師胡應湘最早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橋想法;2009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6月29日,主體橋樑成功合攏;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正式貫通;預計2017年年底建成通車。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連起世界最具活力的經濟區,在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重要戰略意義,是中國從橋樑大國走向橋樑強國的里程碑之作。
截止2017年3月6日已完成的海底沉管有32個,一共有33個海底沉管。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2016年12月26日貫通。
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最後一項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2017年4月13日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公佈,全長12公里的香港接線將於本月內全線貫通。5月2日22時30分許,重達6000噸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在經過16個多小時的吊裝沉放後,最終安裝成功。至此,經過我國交通建設者6年多的持續奮戰,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已經貫通。
工程概況
港珠澳大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地區環線的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關鍵性工程,將形成連線珠江東西兩岸的新的公路運輸通道。
港珠澳大橋屬於G94珠三角環線高速的一部分,
設計時速每小時100公里。工程路線起自香港國際機場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接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珠海連線線,止於珠海洪灣,路線總長為55公里。
大橋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以公路橋的形式連線香港、珠海及澳門的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經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後分成Y字形,一端連線珠海,一端連線澳門。整座大橋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
港珠澳大橋往珠海方向通過隧道穿越拱北建成區域,最先將與規劃建設中的京港澳高速廣珠西線相連,再通過延長線接駁,將與珠海境內現有的京珠高速、西部沿海高速、江珠高速,規劃建設中的機場高速、高欄港高速等一系列幹道連通,直貫整個珠江西岸地區乃至泛珠三角區域。
港珠澳大橋全長為49.968公里,其中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達35.578公里。海中橋隧主體工程及珠海接線將按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時速每小時100公里。整個大橋造價超過720億元人民幣,由中央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出資興建,計劃收費50年。
對於最多人關心的通行費,根據工可報告對收費預測,其中有兩個方案中私家車收費為150元,但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對外稱,按最新融資安排,三地政府有共識希望儘量調低過橋的收費。如私家車每程估計收100元人民幣,貨車為200元,甚至更低。相關部門強調,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還有若干年,最終的收費標準根據規定在收費通車前3個月才確定並公佈。
內地大橋一般使用壽命都是五六十年,杭州灣大橋主體工程提高到100年,而根據香港的標準,港珠澳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是120年,也就是在120年之內能夠完全滿足使用功能,可以放心使用,沒有計劃之外的大修。
建設歷程
初步設計
前期研究
1983年,香港的建築師胡應湘提出了建造港珠澳大橋的構想,大橋的建成將對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門之間大大提升交通便利和其他很多方面產生影響,例如在交通方面,從香港到珠海的公路交通將從四小時縮短到幾十分鐘。
2009年10月28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正式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2月15日,總投資達720多億元的港珠澳大橋[10] ,在珠海舉行開工儀式,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中央臺駐港珠澳大橋開工儀式的會場現場佈置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會場兩旁樹立著兩條巨大的標語——“飛架粵港澳,共贏大發展”,表達了人們對這座大橋的期盼。四、五艘工程船隻正停泊在海面上,15日上午,這些船隻將填海建造珠澳人工島,從而拉開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序幕。
參建單位
初步設計監理 設計及施工諮詢
主辦人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
成員 1 丹麥科威國際諮詢公司 1 林同棪國際集團
2 奧雅納工程顧問 2 荷蘭隧道工程諮詢公司
3 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 3 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4 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
參考資料
工程預期
2010年12月21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設計施工總承包合同正式簽署,這是整個大橋最核心、最關鍵的工程,工程中標價131億元。此次簽約標誌著大橋主體工程建設正式啟動,預計將於2017年年底建成。
2011年11月18日下午,香港特區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35票贊成、3票反對,批准了建造港珠澳大橋的485億港元撥款。特區政府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示,預期工程最快年底前可以開工,並於2017年年底如期竣工通車。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西寬930至960米、南北長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總面積近220萬平方米,建設總金額為18.35億元,根據海水潮位資料,確定人工島地面標高為5米,能防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12月7日,在最後一個直徑22米、最高超過50米、重500多噸的巨型鋼製圓筒被打入海底20米後,港珠澳大橋重點工程之一的人工島主體結構工程完成了施工任務。12月30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橋樑工程鋼結構施工監理SB01合同段、SB02合同段分別於中國船級社、武漢橋科院武漢橋樑建築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簽署了合同。
港珠澳大橋總工期計劃為八年,預計2017年年底建成通車。
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香港口岸、珠海口岸、澳門口岸
、香港接線以及珠海接線。大橋主體工程採用橋隧組合方式,大橋主體工程全長約29.6公里,海底隧道長6.7公里。
在主體工程方面,連線橋樑和海底隧道的東、西人工島施工目前已接近尾聲。島體結構採用深插式大直徑鋼圓筒和拋石斜坡堤組合結構,鋼圓筒沿人工島岸壁前沿線佈置,西人工島使用61個鋼圓筒,東人工島則使用鋼圓筒59個。每個鋼圓筒直徑22米,高40.5米至50.5米,重約500噸。主體工程由粵港澳三方共建,三方口岸和連線線工程由三方各自負責建設,主體工程則由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負責建設和運營管理。
在整個大橋專案中,島隧工程是最具控制性的部分,其中連線大橋東、西人工島的沉管部分是國內首條於外海建設的超大型沉管隧道,海底隧道由33個巨型沉管組成。每節管道長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單節重約6.9萬噸。目前,沉管隧道部分已完成13節管節浮運安裝,隧道建設最深46米處也順利完成安裝;已建隧道總長突破2000米,而非通航孔橋的施工也正按計劃推進。
在橋樑工程方面,包括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九洲航道橋三座通航孔橋和約20公里非通航孔橋,已展開橋樑墩臺預製和安裝、鋼樑和橋塔的吊裝施工,當中深水區15公里採用110米跨徑鋼箱連續樑橋,淺水區約5.4公里採用85米鋼混組合連續樑橋。
大橋還將建設景觀工程,擬設白海豚觀賞區和海上觀景平臺。大橋將採用最高建設
標準,抗震達8度***地震烈度***,能抗16級颱風,設計使用壽命120年。大橋的主航道位置將採用隧道形式,並將修建兩個人工島提供橋隧轉換設施,確保不影響前往廣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的通行來往。
根據“外海厚軟基橋隧轉換人工島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理論研製的砂樁船已在東人工島區域完成了工藝性試驗及典型施工,成功應用於大橋的島隧工程。港珠澳大橋技術創新研究階段性成果豐碩。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採用兩孔一管廊截面形式,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埋深最深、規模最大、單節管道最長的海底公路沉管;沉管全部採用工廠法流水預製,完成舾裝後拖運至施工地點進行安裝。港珠澳大橋上世界埋深最深沉管開始預製。
在港珠澳大橋設計中,防撞問題也是工程研究重點。大橋設計有3個通航孔,每個可防3萬噸衝擊力。在海底隧道兩端各建一個人工島,在兩個人工島周圍排放了石頭形成斜坡,如果有船太靠近就會擱淺。另外還建有防撞墩,它們可防30萬噸撞擊。有關方面表示,建成後的大橋保證大撞不倒,中撞可修。根據沿海海域颱風的特點,防颱風也是大橋工程考慮的因素,港珠澳大橋能抗擊每秒51米的風速,這相當於最大風力16級。另外,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可抗8級地震。
工程施工
施工單位
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工程全長約22.9km,東自西人工島結合部非通航孔橋深水區非通航孔橋的分界墩起***K13+413***,西至拱北/明珠附近的海中填築的珠海/澳門口岸人工島止***K35+890***,其中CB01、CB02合同段起於島隧工程結合部非通航孔橋西端,起點樁號為K13+413,經深水區非通航孔橋、青州航道橋、江海直達船航道橋,止於淺水區非通航孔橋,終點樁號為K29+237,全長約15.824km。CB01、CB02合同段施工單位分別為中鐵山橋集團有限公司、武船重工有限公司。
承擔世界上最長的沉管隧道的施工圖設計和施工的,是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為牽頭人的聯合體,據介紹,該聯合體由施工團隊和設計團隊兩部分組成,陣容可謂華麗: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艾奕康有限公司和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組成施工團隊,其中前兩者為世界500強企業,後者為中國建築業500強。設計團隊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丹麥科威國際諮詢公司***COWI A/S***、上海市隧道工程軌道交通設計研究院及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組成。
建設推進
2012年1月,港珠澳大橋儀式在西人工島施工水域舉行。“海躉1550”的啟用,為港珠澳大橋的現場施工提供了應急保障平臺。施工單位之一——中交集團廣州航道局總工程師曹湘波:整個工期是36個月,根據工作安排,我們會不停地派船進來。像這樣的抓鬥船,估計6到8艘,人有幾百人。5月15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橋樑工程土建工程施工監理SB03合同段、SB04合同段分別與鐵四院***湖北***工程監理諮詢有限公司聯合體、西安方舟工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體簽署了合同。
2013年4月21日,港珠澳大橋沉管預製、舾裝等工作推進順利,位於桂山牛頭島的預製廠順利完成首個海底隧道標準管節。5月6日,首節沉管隧道海底安裝。7月30日一航局二公司安裝團隊將這個龐然大物安裝於18米深海。E3管節的起浮、橫移和繫泊施工的順利完成十分關鍵,對後續施工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據瞭解,E3管節是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專案首個完成橫移的世界最大尺寸隧道沉管管節,管節長度為180米、寬37.95米,高11.4米,吃水深度約為11.1米,總重量達到76000多噸。
2013年5月6日10時10分,世界最大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首節沉管順利與西人工島暗埋段對接,完成首個“海底之吻”壯舉。交通運輸部總工程師徐光、中國交建副總裁陳雲、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專案總經理林鳴全程指導施工過程。
5月2日,由“津安3號”、“津安2號”沉管安裝船組提帶的E1管節,通過塢內絞纜系統提供動力,“漫步走出”深塢塢口,進入伶仃洋外海等待區,與1艘6900匹、1艘6800匹、2艘5200匹大馬力全迴轉拖輪、4艘全迴轉拖輪進行幫拖和12艘警戒船組成聲勢浩大的出運編隊,朝向西人工島暗埋段緩緩前行。5月3日00:50,編隊船隻順利到達繫泊區域,開始E1沉管繫泊作業。
5月5日晚22時35分,E1管節在完成GINA止水帶保護罩拆除等準備工作後,經過艱難的姿態調整、資料複核和基床作業後,成功著於基床,沉放作業順利完成。拉合作業迅速啟動。拉合系統通過其液壓裝置使沉管與西人工島隧道暗埋段實現對接,“初吻”順利完成。E1管節是由四航局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第Ⅲ工區二分割槽專案部負責製造的第一條沉管隧道,專案部一年來在鋼筋綁紮、混凝土澆築、管節一次舾裝及起浮橫移過程中傾注無數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其順利完成海底對接,是對專案部不懈努力的重要肯定。
5月6日,中國交建總部發來慰問電,對島隧工程各參建單位表示親切的慰問,向奮戰在作業現場的全體幹部職工緻以崇高的敬意,並鼓勵四航局專案部一如既往地拼搏創新、攻堅克難、再鑄輝煌。
2013年11月18日,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第六次會議在香港召開。會議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組長張曉強同志主持,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全體成員,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國務院港澳辦、公安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粵港澳三方政府、三地聯合工作委員會、專案法人、施工方等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2014年7月23日,港珠澳大橋E11沉管安裝成功,建成1845米海底隧道。
2015年3月26日,E15沉管安裝成功,建成2565米海底隧道。6月27日,E18沉管安裝成功,標誌著港珠澳大橋隧道段總共已3105米。
2015年9月24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對外宣佈,施工方在40多米深的海底完成了E21沉管精準對接,至此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在海底延伸至3645米,約為總長的65%。
大事記錄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首座涉及“一國兩制”三地的世界級跨海大橋,協調難度前所未有,大橋著陸點、橋型線位、口岸模式、融資安排等成為三方博弈的四大焦點。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意味著爭論了26載的大橋話題劃上句號。
1983年,香港商人及建築師胡應湘先生率先提出興建連線香港與珠海的跨境大橋。1987年珠海市委、市政府開始醞釀開闢珠港跨海通道。
1992年3月,正式開展預可行性研究,編制《伶仃洋跨海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7年12月30日,伶仃洋大橋專案獲國務院批准立項。
伶仃洋大橋因故遲遲未建,2002年初香港商界再次提出建橋事項。
2003年7月底,國家發改委論證報告完成,確定興建港珠澳大橋。
2005年初確定單Y橋型和港珠澳三地落腳點。
2008年12月,工可報告通過專家初審並上報國家發改委。
2009年10月28日,國務院批准港珠澳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9年12月15日上午,港珠澳大橋正式開建。
2009年12月20日,***澳門政權移交十週年當日***動工興建。
2010年1月,在香港,東湧一名老婦取得法律援助後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司法複核,挑戰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2011年4月18日,香港高等法院判決環境保護署署長敗訴,指環評報告未有比較大橋興建前後空氣汙染程度的變化,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要求及其立法宗旨,決定撤銷對工程批出的環境許可證。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被迫延遲動工。
2011年9月27日,香港高等法院上訴庭判決環境保護署署長上訴得勝。香港政府表示由於司法複核及上訴期間的工程價格上升及要改變施工方法以趕上原定完工日期,預計香港段工程費用將增加約65億港元。另外,提出司法複核的東湧老婦在接受香港傳媒訪問時,表示她本來無意打官司,是其他人叫她打官司,她說不知道會牽連到那麼多人失掉工作,心裡感到很不安樂。
2011年11月18日,香港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35票贊成、3票反對,通過了建造港珠澳大橋的485億港元撥款。
2011年12月14日,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正式動工。
2012年5月7日,香港政府再向立法會財委會轄下工務小組委員會再申請88億元以興建香港接線,連同早前增撥的65億元,當局共斥資582億元興建香港接線、機場香港口岸人工島和屯門至赤鱲角連線路的前期工程。
2012年7月31日,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專案正式開工,已經於2016年1月先行通車。
2012年12月17日,港珠澳大橋主橋墩開鑽,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橋墩施工正式拉開序幕,其工藝內地首創。
2016年3月30日,隨著最後一片重達1950噸鋼箱梁的成功吊裝,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非通航孔橋箱梁吊裝30日全部完成,通航孔橋大節段鋼箱梁吊裝預計於8月底完成。屆時,港珠澳大橋橋樑將全面合龍。
2016年6月28日晚11時30分,隨著兩臺橋面吊機緩慢提升,港珠澳大橋橋樑工程CB04標最後一箇中跨鋼箱梁進入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合龍口。29日上午10時20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局長朱永靈宣佈江海直達船航道橋合龍段開焊,這標誌著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成功合龍。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正式貫通。
2017年4月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最後一項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
2017年5月1日,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專案總部召開媒體通氣會時透露,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的沉放安裝將於2日凌晨5時許進行。
2017年5月2日22時30分許,重達6000噸的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最終接頭在經過16個多小時的吊裝沉放後,最終安裝成功。至此,經過我國交通建設者6年多的持續奮戰,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順利合龍。
2017年5月23日,香港廉政公署釋出新聞稿,證實在港珠澳大橋建設中,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的一家承判商涉嫌貪汙,並向土木工程拓展署提供虛假混凝土***石屎***壓力測試報告。香港廉政公署對21名涉案人員進行拘捕調查。
2017年5月25日,港特區政府署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邱誠武在記者會中迴應,路政署在得悉事件後已就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完成初步的結構檢查,確認全部結構良好,未發現異常跡象,也未發現裂紋,餘下的工程可以繼續按原計劃和目標進行。與此同時,路政署也已要求駐工地工程人員就以上三項工程專案的橋身、橋墩、樓房、隧道結構等範圍進行非破壞性混凝土結構強度測試,以檢查其混凝土結構的強度是否達到合約要求。測試結果到目前為止均顯示全部符合標準,看不到有任何結構安全問題,所以餘下的工程可以繼續按原計劃和目標進行。
核心工程
橋隧土建
港珠澳大橋主橋自珠海拱北對開的珠澳口岸人工島伸展至粵港分界線,全長29.6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的橋隧結合方案,其中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銅鼓航道段約6.7公里採用隧道方案,其餘路段約22.9公里採用橋樑方案。為實現橋隧轉換和設定通風井,主體工程隧道兩端各設定一個海中人工島。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相關專家介紹,人工島和隧道設計施工要解決一系列世界級難題,比如島隧要怎樣無縫接合,長達6.7公里的超長隧道里要如何通風、保證安全,複雜海洋條件下,預製的沉管要怎麼浮運和沉放。為此,國家交通運輸部組織的“港珠澳大橋跨海叢集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專案已正式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並有41位中外橋樑、隧道專家被聘為港珠澳大橋技術專家組成員。
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是國內第一例、世界第二例先鋪法施工的外海沉管隧道工程,規模大、工藝新、難度高,首節沉管的成功安裝實現了核心工藝和施工組織方法自主研發、自主創新。首節***E1***沉管長112.5米,寬37.95米,高11.4米,吃水深度約為11.3米,總重量為47000噸。沉管隧道首次“海底之吻”共分為三步:管節出塢、管節浮運和管節安裝。
在施工澆築中的西島隧道現澆暗埋段CW1頂部是迄今為止大橋混凝土澆築施工中難度最大的一次。作為橋隧轉換關鍵環節,這一段既是隧道,也是將來西島地面建築的基礎部分,因此施工質量要求高。首先,現澆隧道與沉管對接端頭截面近400平方米,要求施工精確,誤差控制在5毫米內;其次是高大模板施工,模板高11米,牆厚1.5米,巨型模板支立要靠吊塔來實現,技術要求高,難度非常大。同時,為保證整體性,本次側牆與頂部必須一次性澆築成型,工藝方面的要求更高。
人工填島
位於珠海拱北灣南側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大橋2017年年底建成後,珠海、澳門兩地的口岸均設在這座工程總投資約23億元人民幣的人工填海築成的“人工島”上。相關負責人介紹,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包括幾大部分,即人工島護岸、陸域形成、地基處理及海巡交通船碼頭等。工程填海面積208.87萬平方米,護岸長6079.344米。專案完成後,形成的陸域標高為+4.8米,可抵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人工島將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和觀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並設定觀景平臺供遊客觀景攬勝。
由於填海工程前一階段水面標誌物不多,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建設缺乏感觀認識,感覺不到海底發生的變化。施工人員介紹,從2010年8月4日起,人工島浮出水面後,將一天天“長大”。隨著堤心拋石成功丟擲水面,標誌著工程重要節點完成,將形成整個護岸初步輪廓,工程也從水下施工逐漸轉上水面,形成海上施工掩護,為人工島內回填砂階段施工創造條件。人工島工程自2009年12月動工,總工期為96個月,計劃2017年年底竣工。
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專案總部2月19日對外宣佈,經過27小時連續鏖戰,港珠澳大橋E29沉管在當日8時實現了精準安裝,截至目前,已建隧道總長達5481米,距大橋隧道的全線貫通僅剩183米。
建設開通
2016年世界上最長的超大斷面曲線管幕隧道——港珠澳大橋拱北隧道12月28日貫通,標誌著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所創紀錄
大橋施工創造了多個世界之最:
1.最長
港珠澳大橋全長5664米的海底隧道,由33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沉管對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底沉管隧道。
2.最大
沉管隧道浮在水中的時候,每一節的排水量約75000噸,而遼寧號航母滿載時的排水量也只有67500噸。
3.最重
沉管預製由工廠化標準生產,使用鋼筋量相當於埃菲爾鐵塔。在這75000噸重的沉管下面,是預先安裝好的256個液壓千斤頂。
4.最精心
海上的氣候條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沉管浮運和對接的成敗。工程方一年多前就與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預報中心合作,做精細化、小區域的海洋環境預報,每天堅持監測預報,花費達3000萬元,只為每個沉管找兩三天的作業時間。
5.最精細
在沉管隧道安裝之前,還要在挖好的基槽中做碎石基床基礎,即要在40米深的海底,鋪設一條42米寬、30釐米厚平坦的“石褥子”,而這條“石褥子”的平整度誤差要控制在4釐米以內。
6.最精準
春節過後,一旦找到合適的時間,堪稱世界最大難度的“深海之吻”就將開始,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處無人對接。對接在環境複雜的海底進行,受多種環境介質影響,共需對接33次,耗時3年。沉管連線處橡膠止水帶要可用120年,對接誤差控制在2釐米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