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海灣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杭州是我國景色優美的地方,現在,我們不討論杭州的風景,我們來談談我國最大的海灣,它就位於杭州,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杭州灣,歡迎參閱!

  中國最大的海灣—杭州灣

  歷史形成

  杭州灣的形成與長江三角洲的伸展和紹興、寧波平原成陸密切相關。泥沙以海域來沙為主,其中長江來沙對杭州灣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物質以顆粒勻細的細粉沙為主,極為鬆散,抗衝能力小。

  冰後期海侵以來,長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盤山。

  公元3~4世紀後,由於長江流域山地大量開發,固體徑流增多,使三角洲迅速向東發展,灣口東移。灣口地形改變使外海潮流愈益受到約束,促進潮流強度增加,從而又引起灣內地形的改變。杭州灣中,漲潮主流多經王盤山北,北岸岸線緩慢後退;落潮主流一般經王盤山南,因流速沿程降低,南岸發生淤積。兩岸區域性皆有海塘圍護。灣域潮汐能源甚豐。灣口王盤洋為舟山漁場的一部分,兩側海塗已逐步圍墾利用。航運條件較好,沿北岸深槽可通航萬噸海輪。孫中山曾擬在此建東方大港。乍浦陳山碼頭和杭州灣口南岸甬江口鎮海港可泊海輪。杭州灣畔海鹽縣建有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秦山核電站。

  地理概述

  杭州灣***Hangzhou Bay,Hongzhou Wan***底形態自灣口至乍浦地勢平坦;從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錢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杭州灣北岸為長江三角洲南緣,沿岸深槽發育;南岸為紹興平原、寧波平原沿岸灘地寬廣。

  灣底的地貌形態和海灣的喇叭形特徵,使這裡常出現湧潮或暴漲潮。杭州灣以海寧潮***錢江潮***著稱,是中國沿海潮差最大的海灣,歷史上最大潮差曾達8.93米***澉浦***。灣外為舟山群島。

  跨海大橋

  1.紹興嘉紹跨海大橋

  嘉紹跨江工程北起嘉興海寧,南接紹興上虞,由三部分組成:嘉興地界43公里的高速連線線,連線滬

  杭和乍嘉蘇高速公路交叉口處;在紹興地界有13公里的高速公路,與杭甬和上三高速公路交匯;中間跨江部分就是嘉紹大橋。

  嘉紹大橋橋面更為寬敞,從設計到最後規劃確定,橋面寬40.5米,由6車道改成了8車道,大橋設計速度為100公里/小時。

  嘉紹大橋採用典型的斜拉橋設計,主橋由連續的5跨六塔斜拉橋組成,每跨428米,懸索的橋塔,採用錢江三橋一樣的獨柱設計,只不過錢江三橋是兩面懸索,而嘉紹跨江大橋是四面懸索,造型更巨集偉。據瞭解,這一技術、造型的橋,在國內還是首創。建成後,大橋主通航孔可達到通航3000噸級集裝箱船的需要。

  過去幾年,雖然嘉紹跨江通道是否開工遲遲沒有定論,但民間一直有說法,嘉紹大橋會對杭州灣跨海大 橋產生分流客源的壓力。隨著嘉紹大橋的正式開工, 2012年通車日期的正式確定,競爭的聲音反而少了起來。

  今年4月,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指揮部總指揮負責人在北京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就對媒體稱“不會有任何影響”,他認為,兩座橋服務區域不同,何況4年以後,杭州灣大橋流量也將出現一定飽和,嘉紹通道是跨海大橋的“有益補充”。杭州灣跨海大橋的主要路網服務區域是舟山、寧波,嘉紹跨江通道吸引的則是金華、台州、麗水、溫州乃至福建的車流北上。以經濟發達的台州為例。每天到了晚上,上三高速***上虞—三門***上賓士的都是一輛輛大型集裝箱車,如果目的地是上海港口,那麼北上到達上虞後,需要再走滬紹高速。通車後到達上虞後可直接走嘉紹跨江工程直達上海,整個車程將由原先的5個多小時縮短到2個多小時。

  2013年7月9日,紹興嘉紹跨海大橋正式通車,紹興到上海的車程縮短至1.5小時。

  2.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Hangzhou Bay Bridge***是一座橫跨中國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它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比連線巴林與沙特的法赫德國王大橋還長11公里,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後世界第二長的橋樑。

  杭州灣跨海大橋建成後將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120公里,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大橋按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設計,設計時速100公里/h,設計使用年限100年,總投資約140億元。2003年11月14日開工,經過43個月的工程建設,2007年6月26日全橋貫通,計劃於2007年11月30日前完成橋面鋪裝,大橋已於2008年5月1日晚11時58分正式通車。

  大橋的建設有利於主動接軌上海,擴大開放,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合作與交流,提高浙江省特別是寧波市和嘉興市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於完善長江三角洲區域公路網布局及國道主幹線,緩解滬、杭、甬高速公路流量的壓力;有利於改變寧波市交通末端的狀況,從而變成交通樞紐,實施環杭州灣區域發展戰略;有利於促進江、浙、滬旅遊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