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評價

  華羅庚是當代自學成才的科學巨匠,是世界著名的數學家。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式論與多複變函式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為以後矩陣幾何學等,作下了基點。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華羅庚先生作為當代自學成長的科學巨匠和譽滿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一生致力於數學研究和發展,並以科學家的博大胸懷提攜後進和培養人才,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投身科普和應用數學推廣,為數學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祖國現代化建設付出了畢生精力。

  美國著名數學史家貝特曼稱:“華羅庚是中國的愛因斯坦,足夠成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學院的院士”。

  勞埃爾·熊飛兒德說:“他的研究範圍之廣,堪稱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數學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響的人也許比受歷史上任何數學家直接影響的人都多”,“華羅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數學家卓越的價值。”

  哈貝斯坦:“華羅庚是他這個時代的國際領袖數學家之一。”

  克拉達:“華羅庚形成中國數學。”

  萊麥爾說:“華羅庚有抓住別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議的能力,並能準確地指出這些結果需要並可以改進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廣泛閱讀並掌握了20世紀數論的所有制高點,他的主要興趣是改進整個領域,他試圖推廣他所遇到的每一個結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讀書清華。浮四海,從哈代,訪俄師,遊美國。創新求變,會意相得。堆壘素數,復變多元。雅篇豔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瀾於即倒,成一家之言,卓爾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吳耀祖:“華先生天賦豐厚,多才好學,學通中外,史匯古今,見識淵博,論著充棟。他的生平工作和貢獻,比比顯示於他經歷步過的廣泛數學領域中,皆於可深入處即深入探雋,可淺出的即淺明清澈,能推廣的即面面推廣,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華羅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華羅庚生於江蘇省金壇縣。他家境貧窮,決心努力學習。上中學時,在一次數學課上,老師給同學們出了一道著名的難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餘二,五五數之餘三,七七數之餘二,問物幾何?”大家正在思考時,華羅庚站起來說:“23”他的回答使老師驚喜不已,並得到老師的表揚。從此,他喜歡上了數學。

  華羅庚上完初中一年級後,因家境貧困而失學了,只好替父母站櫃檯,但他仍然堅持自學數學。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論文,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邀請他來清華大學;華羅庚被聘為大學教師,這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經是傑出數學家的華羅庚,作為訪問學者在英國劍橋大學工作兩年。而此時抗日的訊息傳遍英國,他懷著強烈的愛國熱忱,風塵僕僕地回到祖國,為西南聯合大學講課。

  華羅庚十分注意數學方法在工農業生產中的直接應用。他經常深入工廠進行指導,進行數學應用普及工作,並編寫了科普讀物。

  華羅庚也為青年樹立了自學成才的光輝榜樣,他是一位自學成才、沒有大學畢業文憑的數學家。他說:“不怕困難,刻苦學習,是我學好數學最主要的經驗”,“所謂天才就是靠堅持不斷的努力。”

  華羅庚還是一位數學教育家,他培養了像王元、陳景潤、陸啟鏗、楊樂、張廣厚等一大批卓越數學家。為了培養青年一代,他為中學生編寫了一些課外讀物。

  華羅庚名言

  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 —— 華羅庚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 —— 華羅庚

  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 —— 華羅庚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捨的精神的人,而不是給懶漢。 —— 華羅庚

  凡是較有成就的科學工作者,毫無例外地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也都是決心在大量時間中投入大量勞動的人。 —— 華羅庚

  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採藥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登上高峰採得仙草,深入水底覓得驪珠。 —— 華羅庚

  科學成就是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惟有長期的積聚才能由點滴匯成大海。 —— 華羅庚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 華羅庚

  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於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 華羅庚

  科學是實事求是的學問,來不得半點虛假。 —— 華羅庚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 華羅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