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羅庚的學習故事

  在魚米之香的江蘇太湖西北,坐落著一個名叫金壇的小縣城。城裡有家只有一間門面的小雜貨鋪。這天,天空中飄著鵝毛大雪。櫃檯上,一個十來歲的孩子正埋著頭寫個不停。一位顧客走進店門,一邊抖落身上的雪花,一邊問:“多少錢一支筆?”

  孩子頭也不抬,脫口而出:“853729!”

  “多少錢?”

  “853729!”

  顧客詫異地問道:“一支筆怎麼值這麼多錢?”

  坐在櫃檯後面的孩子的父親聽見了,趕忙走出來招呼客人。可是,那位顧客一氣之下竟扭頭走了。原來,孩子回答的是他正在演算的一道數學題的答案,而不是顧客問的價錢。父親火冒三丈,從兒子手裡奪過書,大聲訓斥道:“不好好招呼顧客,整天看書有啥用?”孩子睜大了眼睛,惶恐地看著父親。

  “你還要吃飯嗎?把這些‘天書’都燒了!”說著,父親就要燒數學書。

  “讓孩子學吧,也許能學出點名堂來呢!”母親出來阻攔。

  事實可不是“也許能學出點名堂”,以後他果真學出了大名堂。這個十來歲的孩子,就是後來成為我國數學大師的華羅庚。

  幼年的華羅庚活潑好動,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心,尤其愛“呆頭呆腦”地琢磨數學題。初中畢業不久,由於家庭經濟困難,華羅庚失學了,但他不屈從命運的安排,開始自學生涯。

  通常,等賣完貨的顧客一走,他就埋頭看書和演算。沒有紙,他就用包棉花的廢紙寫字、算題。入迷時,鼻涕流下來,他也不知道,還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寫。夜幕降臨了,他給小店上了門板,胡亂吃幾口飯,就趕忙點起小油燈,繼續攻讀起數學來,寒冬臘月,他仍然看書寫字到深夜,手腳凍得冰冷發僵都全然不顧;酷暑季節,屋子裡熱得像蒸籠,他依舊揮汗如雨地讀書,不停地演算。失學後,他一年四季每天堅持自學10個小時以上,有時候,一天只睡4個小時。

  就這樣,他一邊在小店裡幹活,一邊刻苦地、頑強地向命運挑戰。他用5年時間自學了高中三年和大學的全部數學課程,為未來獨立研究數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學是艱難的,華羅庚卻以頑強的毅力沿著這條崎嶇小路向山頂攀登。有一次,他從一本雜誌上看到了蘇家駒教授的一篇論文,題目是《代數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決》,發現這位教授的解法是不對的。他隨即寫了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論文,郵寄給《科學》雜誌,並在雜誌上發表了。這年,他才19歲。

  這篇著名論文,好比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突然閃現於中國數學界。它的出現,標誌著華羅庚這顆光芒四射的巨星,就要在中國和世界的數學天空升騰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