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死後財富都去哪裡

  張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生,“西安事變”發動者張學良之父。1916年起任奉天督軍,依靠日本,長期統治東北三省。1920年把持北洋軍閥政府。1922年被直系打敗,退回東北。1924年再度把持北洋政府。1927年在北京組織軍政府。1928年被蔣介石戰敗,退回東北途中被日軍炸死在皇姑屯。那麼?

  在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有一座紅頂白牆的三層洋樓,人稱“少帥府”。1925年至1931年,張學良曾在這裡居住,並與趙四小姐***趙一荻***結下了一世戀情。在經過多次轉賣後,“少帥府”被劃歸國有,現在經營湘菜。

  2010年,這裡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張作霖之孫、張學良六弟張學浚之子張閭實。張閭實在臺灣與張學良相處了25年,此次來天津,就任歷史文化顧問,將張氏的生活情況帶回到“少帥府”。

  2011年一個清爽的夏日,環球人物雜誌記者來到天津“少帥府”,和張閭實促膝而談。一件淺藍色襯衣,休閒牛仔褲,笑起來嘴角掛著兩個淺淺的酒窩,張閭實給人的印象儒雅而隨性。他一直是本刊的忠實讀者,經常看到他在微博中,對《環球人物》的報道進行點評。談起張氏後人,他顯得很自豪:“我們張家六房,沒有用過張學良的名字謀利,全都靠自己努力。”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張閭實面對記者,追溯了爺爺張作霖和大伯張學良塵封多年的往事。

  張閭實說,自從爺爺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張家的後代就不再受到庇護。張學良那一輩,8個兄弟都獨立地走自己的路。

  對於外界猜測甚多的張家財富,記者在《走近張作霖》一書中,看到一組資料:“據1926年10月10日成都《民視日報》所列財產表顯示,北洋時期,71個官僚軍閥要人財富總額高達6.3億元,而張作霖個人獨佔5000萬元,高居榜首。他有20萬垧土地***1垧為1公頃***、遍佈東三省的商號、上百家廠礦,還有奉軍的飛機大炮坦克……此後26年,財富更是快速增加。”

  此外民間還有種說法,稱日本侵佔瀋陽之後,曾公開說希望張家的人能夠回到東北接收張家產業。最終是膽大心細的壽夫人,從日軍手中拿回了財產。但張閭實說,這完全是杜撰。“‘九一八’事變當晚,奶奶在天津度假,根據大伯張學良晚年口述,與他私交甚好的日本關東軍司令本莊繁,自掏腰包,將帥府裡的珍寶財物裝滿3列火車開到了北京。但是大伯拒收,還告訴本莊繁,‘要還的話,你應該把東北還給中國。’本莊繁只好命令火車返回瀋陽。”據說,火車一出山海關,就被日本兵洗劫一空。所以,當時在天津的壽夫人,手上只有所帶的極少盤纏,甚至一度要靠天津的親戚接濟度日。

  張閭實還提到了“張三義堂”,那是掌管張家在東北的財富與產業賬目的機構。離開瀋陽前,壽夫人曾委託張學良的大姐張首芳代為掌管張三義堂。“九一八”事變後,張首芳和張家人一起逃到了天津。直到抗戰勝利後,張家人才返回瀋陽查詢張三義堂與張家產業的去向,才知基本已被日本人搜刮殆盡。

  張閭實生在澳門,長在臺北,後到瀋陽。特殊的家庭背景,讓他們的生活十分曲折。回憶起早年服兵役的經歷,張閭實苦不堪言。“進空軍服役第一天,就被輔導長叫進辦公室,告誡我言行要小心。每週我都要做思想報告,經常半夜被叫起來出操,有時還會無緣無故招來一頓打……”他感嘆,那段時間連談戀愛也受到了影響,“我本來認識一個航空公司的女孩,結果她母親聽說我是張家的小孩,堅決不準了。”

  張閭實的父親最初找工作時也受到白眼,常有人說:“你不是張學良的六弟嗎,還用工作?”張閭實回憶說:“我們家過得一直比較辛苦,父親來臺灣後拒絕替臺灣當局做事,就到臺北‘大陸工程公司’工作了七八年,後來自己開了貿易公司,做建材買賣,也開過餐館。我念書的時候也是半工半讀過來的,並不像人們想象中那樣過得舒服。後來在外面我們從不說自己是誰,因為一旦讓人家知道,對方就會很反感。

  張閭實是張氏家族的後人中,第一個返鄉定居的。他說:“張家人其實一直都想回大陸。我是張家最小的男孩子,我把路探好了,再把堂哥堂姐帶回來,這裡才是他們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