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流鼻血的原因

  有些小孩子有挖鼻孔的不良習慣,也很容易造成鼻出血。還有那些原因會造成幼兒流鼻血呢?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1. 創傷引致:

  幼兒的活力旺盛,天生是個坐不住的玩樂家。喜好追逐、跑跑跳跳,難免引致跌倒、碰撞傷。因幼兒鼻腔內微細血管本就較為脆弱,很容易就流鼻血。家屬遇到幼兒創傷引起的流鼻血,先穩定情緒、不要過度驚慌失措。一個保持鎮定且溫柔冷靜的媽媽,才更能安撫因出血而更加驚慌大哭的幼兒。

  ***1*** 將幼兒的頭部保持正常直立的姿勢、而不是往後仰,才不會干擾到正常呼吸、甚至因鼻血倒流而嗆到,且直立能將已經流出的血液,順利排出鼻孔外。

  ***2*** 接著可以用手直接捏住幼兒出血側的鼻翼上方、也就是鼻子較為柔軟的地方,直接加壓止血法,壓迫5到10分鐘,直到停止流血為止。未流血的另一側鼻孔則可保持呼吸通暢,不需壓迫。

  ***3*** 加強效果則可再冰敷鼻根與鼻頭,讓鼻腔內的微細血管收縮,幫助止血。通常大部分的幼兒流鼻血,經由此方法即可順利止血。

  ***4*** 若流血不止,代表出血位置是在較為後端或難以察覺的地方,需給專業的耳鼻喉科或小兒科醫師檢查。

  ***5*** 請隨時注意孩子的身體改變,若小朋友哭鬧不止、不停嘔吐或意識不清,不要忽略這些徵兆,代表創傷可能還包括頭部的撞擊、甚至顱骨骨折,就算鼻血止住,仍應緊急送醫治療,別延後就醫的時間,造成小朋友的傷害。

  2. 季節變換:

  冬天時節,較冷且乾燥,幼兒鼻腔內微細的血管為了維持適當的溫度與溼度,會有較多血液流入,稍微碰撞或搓揉都有可能導致流鼻血。此時只要加壓止血,多注意觀察即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若家中幼兒本來就較容易流鼻血,平常可以在鼻腔內部塗抹凡士林或保溼的軟膏,以進一步改善鼻腔黏膜乾燥的情況。

  3.鼻腔異物:

  幼兒處於好奇與探索期,常常喜歡將小珠子或小玩具塞入鼻腔,造成鼻黏膜受傷或出血,甚至造成繼發性的感染。教導幼兒不要隨便摳挖鼻孔、多注意幼兒玩耍的情況、以及實時教育孩童戒掉不良玩耍習慣,也是很重要的。

  4. 鼻中隔彎曲:

  由於一側鼻孔較窄,氣流的流速增加,黏膜容易乾燥、不舒服,常不自覺的去摳鼻孔,而造成流鼻血。

  5. 過敏性鼻炎:

  幼兒常因過敏性鼻炎的搔癢與不適症狀,不自覺地去搓揉與摳鼻孔,摳到脆弱的鼻黏膜與微細血管變的糜爛,而流血不止。家屬要注意有過敏性鼻炎的幼兒,應隨時留意日常生活的環境與作息,季節變換之時多注意,不要讓幼兒鼻子長時間處於過敏狀態下,減少曝露在過敏環境中,以減少流鼻血的機率。

  ***1*** 可以做過敏原檢測,針對過敏原做處理。若發現是對塵蟎過敏,要加強環境的控制,可勤洗枕頭套及床單床罩、使用防蟎寢具、降低室內溼度、減少毛絨玩具與寢具,使用專門針對塵蟎的吸塵器、定期使用水蒸式殺蟎劑……等等。

  ***2*** 季節變換之時,避免受冷空氣的刺激,幫幼兒的鼻子保暖,如戴口罩。

  ***3*** 可使用鼻腔清洗劑來清洗鼻腔,藉此可以減輕過敏的症狀。

  ***4*** 規律睡眠、不熬夜,多運動健身、多接觸大自然比如爬山,可以增加免疫力。

  6. 急性呼吸道感染:

  若後期鼻塞越來越嚴重,鼻涕色黃綠而量多,則多為繼發性細菌感染所致,甚至會導致鼻竇炎,應請專業醫師針對感染狀況做抗生素的治療。

  7. 鼻腔腫瘤:

  要是鼻血經常性流個不停,就要小心是不是鼻腔長了腫瘤,有必要就醫詳細檢查。

  8. 全身性疾病:

  如血癌、血友病或凝血因子異常,早期可能會以流鼻血來表現。機率雖然極低,但若流鼻血是經常性的,仍要多加註意,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成效較好。

  幼兒流鼻血怎麼辦

  1、冷敷

  少量滴血時,家長可用冰袋或溼毛巾冷敷前額及頸部,或用冷水及冰水漱口,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

  2、壓迫鼻翼法

  具體操作是,家長用自己的拇指食指緊捏兩側鼻翼約10~15分鐘***如果確定哪個鼻孔流血也可以直接壓迫出血的鼻孔***。很多家長首先想到用紙巾堵塞,其實紙巾壓力通常不夠,不能達到止血的效果,而且紙巾未經消毒,容易誘發感染。在壓迫鼻翼的同時,取坐位,頭稍向前下傾,以便把嘴裡的血吐出來。而不是像很多家長那樣,讓孩子抬起頭。因為當孩子抬高頭時,血液會被不由地嚥下去,刺激胃腸引起噁心、嘔吐等,特別是出血量大時,還會發生誤吸的可能。

  3、及時診治

  如果採取上述措施後,鼻出血還是止不住,或者孩子的出血量大,並伴有臉色蒼白、出冷汗、心率加快等,則應該及時送院。另外,如果孩子反覆流鼻血,也要到醫院檢查,看看是否存在鼻炎、鼻腔異物、鼻腔鼻咽腫瘤或血液病等。

  4、注意飲食

  流鼻血期間,不要吃熱食或熱飲料,應該吃一些溫涼、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及鐵劑的食物,如米汁、牛奶、果汁等,或吃一些半流質的食物,如粥、麵條等。避免菸酒、辛辣刺激及硬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