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弟子子貢的資料簡介
子貢是春秋末年衛國人,是孔子七十二個著名弟子中得意門生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孔子弟子子貢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弟子子貢的簡介
子貢的真實名字端木賜,因為他的字子貢,所以別名叫做子貢,子貢不但在成績和政績方面有著不小的成就,而且在理財和生意上也有著卓越的成績,但是他的性格十分的古怪。孔子學術授於老子,他經常帶領子貢去周遊列國。
子貢那張嘴能言善辯,所以為自己爭取了不少的機會,孔子對他的評價很高,而且子貢對孔子十分的謙虛,每當孔子拿他跟顏回比較的時候,由於子貢對顏回有著較深的瞭解,也知道孔子很得意顏回,所以每次孔子說這個問題,子貢總是謙虛地聽教。
有一天子貢對孔子說,我的櫃子裡有一塊美玉,我是繼續把美玉收放起來呢?還是找一個有眼光的買者把美玉賣掉呢?孔子不懂得經商,為什麼子貢還要問孔子這種問題呢?子貢的心裡認為,像孔子這樣學術淵博的人,絕對不會是一個貪官,但是卻不願意出來做官,不願意為天下人付出,古代的君子個個都配有美玉,因為那是身份的象徵,所以子貢就借物喻人。孔子回答子貢說賣掉吧,要是打算把它賣了的話,一定要等遇到欣賞他的人再賣。於是子貢明白了,孔子並不是不願為天下人做事,而是在等待欣賞他的人,不要遇到不識貨的人,把好好的美玉看成了玻璃。
在孔子的回答中,子貢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明白了孔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其意思就是,不管你再怎麼優秀,等遇到欣賞你的人,再去為他服務,如果是不懂欣賞的人,大可不必著急,等待合適的時機即可。
孔子批評子貢
子貢受到批評做的事情,其實也不算是錯事,甚至是好事,所以他還是挺倒黴的,不過這也是和孔子對他的態度有關係,現在就給大家講一下他做的事情。
上面和大家交代了,子貢經商不錯,挺有錢的,他有一次自己掏錢贖回了個僕人被老師批評。那時候國家眾多,本國的人民會被賣到其他國家作僕人。於是魯國有一個規定,如果您在異國看到自己國家的人被賣,可以出錢贖回來,贖回來之後可以和魯國要相應的賠償,還可以獲得獎勵。這是一個執行了很長時間的規定了,很多人因此回到故國。子貢從國外贖回來眾多魯國子民,卻不要賠償,他覺得自己不需要賠償,只希望自己國家的人可以不再受累。
這是一件好事吧,是大義,但是孔子聽說後卻罵他,說他禍害人。他認為本來按照規定,這是一件很小的善舉,而且行善事的人也不會因為贖回同胞而受到任何的損失,還會受到別人的誇讚,但是子貢的做法,讓以後贖回同胞的人再要賠償的時候就可能會受到大家的譏諷,子貢好心辦了件壞事。
子貢問孔子
子貢是孔子門下一個比較出名的弟子,他非常好學,能言善辯,很有才能。他經常向孔子問問題,他的問題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也可以看出孔子和子貢的才智。
子貢問孔子該怎麼管理國家,孔子的回答是,只要能有充足的食物,還有戰鬥裝備充足,加上百姓的信任就足夠了。子貢又問:“如果一定要從中間去掉一個,那麼最先去掉哪個好呢?”孔子說:“那就先去掉裝備。”子貢說:“還要再去掉一個,去哪一個好呢?”孔子答:“去掉食物。人都是要死的,但是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百姓的信任,就離著滅國不遠了。”
孔子覺得做政治必須要講經濟建設,還要獲取百姓的信任,實在萬不得已的話,就算是去掉國防和經濟,也是需要百姓的信任的,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在孔子的眼裡,取得人民的信任是最重要的。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很重要,但是沒有了百姓的信任,即使你裝備再好,食物再多,國家也是相當危險的。
後來,孔子的名聲是越來越大了,大家都覺得他可以輔佐君王,有抱負,很多人都來拜訪孔子討教問題,魯王和齊王的使者都來和孔子討教,子貢也在現場。過後,子貢問老師,齊王和魯王都問老師,什麼是從政的第一要務,您對齊王說是節約金錢,您對魯王說的確實體恤臣民,為什麼一樣的問題您有兩個不一樣的答案呢?孔子說:“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國情是不一樣的,齊國是很浪費很奢侈的國家,所以給他那樣的答案。魯國是大夫之間都在爭奪財勢,想要讓魯公成為光桿司令,所以我讓他了解自己的臣民。”聽了這話,子貢越發尊敬起老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