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秋孔子的資料簡介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學派的創始者。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有關孔子的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關孔子的資料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魯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魯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時,孔子出生於春秋末期的魯國陬邑,也就是當今的山東省曲阜市。他是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學派思想的始祖。孔子是從宋國逃出來的殷遺貴族的後裔,宋國夏邑是其祖籍,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過著清貧的生活。三歲時,父親就離開人世。母親顏氏就帶著他離開出生地尼山,來到闕里。生活拮据的他,做過許多工作來補貼家用。雖然經濟上困難,但也抵擋不了孔子對求學的熱情。孔子聰明早慧,對知識非常的渴求,經常去拜訪各位名師,請他們指教,向他們學習。

  17歲時,孔子的母親顏氏離開人世。孔子多方打聽才將父母親合葬在一起。19歲時,給貴族擔任職事,管理東西。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後一年便有了第一個兒子孔鯉。23歲,孔子開始招收徒弟,在民間進行講學,開設了私人講學之風,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還到各國去周遊講學,推廣“仁”“禮”的思想,傳播教育文化,開創了儒家思想。除此之外,曾擔任國家官職,與權貴鬥爭;雖然多次遭遇艱險,但還是有幸的存活下來。

  晚年被接回魯國,雖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間,他專心編著了《春秋》等書籍。73歲逝世,死後葬在了泗水。他多姿多彩的傳奇一生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孔子的思想簡介

  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論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經濟方面,還是在教育方面、美學方面、史學方面、旅遊方面以及人生觀念上都有著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張仁說和禮說,主張個人層面上“仁”和“禮”的道德修養和品行,主張以德、禮治國。他強調人道主義,同時也強調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而孔子的這些思想適用於任何時代,從中可見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在經濟方面,孔子崇尚重義輕利的義利觀,主張在利和義兩者中應該更為重視義,在獲取利益前要考慮所做的行為是否符合道義。孔子還重視民生,強調先使百姓富裕再施行教化。

  在教育思想方面,孔子主張有教無類,認為每個人都能接受教育,並創辦私學,大量招收學生,打破了當時教育方面的壟斷。他還提倡因材施教,主張根據每個人的天賦、興趣進行不同的教育,強調學生自我思考,教師只需對學生施以引導。

  在美學方面,孔子主張“美”和“善”的統一。他提倡將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兩者結合,將文學藝術作為促進社會和政治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在史學方面,孔子主張實事求是地進行歷史研究,強調研究歷史時要重視事實依據,同時極為反對錶裡不一、名不副實。

  孔子曾周遊列國,擁有豐富的旅遊經驗,也因此,在旅遊觀念上他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解。他提倡文化旅遊以及感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的旅遊,較為注重感受旅遊所感受的各種“美”。同時孔子還主張旅遊要適度,反對過度旅遊。

  孔子治學故事簡介

  一說起古聖先賢,在人們心中一閃而過的就是孔子。孔子弟子三千,其中約有72位賢人。時至今日,世界各地沒有不知道偉人孔子的。在西方各國很多地方都樹立孔子的聖像,可見人們如何仰慕這位偉人的高風。

  關於這位偉人的的學說博大精深,若從一個學者的角度來發掘孔子的治學思想,從中受益,肯定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孔子生活在一個“禮崩樂壞”的時期,他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對社會現實也是秉著積極的態度,希望在世能夠有所作為。或許是出於對社會的關注,在孔子的治學領域中,偏重的是社會政治,人文倫理等方面。在他的治學成就上,不僅僅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還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為一名教育家,他自己始終是以自己的治學之道作為教人於己的藍本,換一種說法就是,他之所以能夠在教育上面取得成就,還要來自於他的治學之道的思想。曾在《論語》的開篇就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就看得出來他的觀點,他認為治學和育人是兩個相通的一面。後來又在“學而不厭,會而不倦”中能夠讀到孔子不但樂學而且還樂教。

  在治學和與人方面,他認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並且還非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生活與治學中,他也常常發出感慨,注重訓練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有教無類”算的上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他沒有提出教育機會均是相等的概念,但是從他的教育思想和種種實踐卻體現了教育機會均等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