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勵志故事精選

  平常多找一些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來看看,以讓自己對成功更加的嚮往,激勵自己更加努力去取得成功。以下是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的成功人士勵志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篇1:瑪麗亞·凱莉

  3歲那年,她的父母離婚了。因為家庭的貧困,加上血統的原因,一家人備受歧視。母親帶著她過著四處漂泊的生活,她們因無法支付租金而寄宿在朋友家的地板上。

  即使是這樣,她卻從未掉過眼淚。因為母親曾是一名歌劇演唱家,小小年紀的她受母親影響,4歲時,就迷戀上了音樂,常常跟在母親身後學唱歌。

  上學後的她,學習成績並不優秀。一次測試,她的數學得了6分,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責備了她,但她卻理直氣壯地站起來,說:“數學對於我沒用,以後我要當歌星。”此語一出,立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在同學的嘲笑聲中,她緊緊地握緊了拳頭。

  13歲起,她開始了音樂創作,14歲,她找到了幾個錄音棚,擔任他們的後備試音歌手。高中畢業,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稚嫩的夢想,到了紐約。

  剛到紐約時,她只能在酒吧裡做招待,與人合租狹小的房子,自己常常在客廳地板上鋪一張床墊過夜;她每週常常只能靠一包乾酪通心粉艱難度日,在經濟極為拮据的幾個月,她甚至只能靠附近熟食店老闆施捨的硬麵包和冰水填飽肚子。

  然而她沒屈服,在昏暗的燈光下,她不停地寫歌,寫到手發麻,累得趴在桌上睡著了。她熱切地盼望著有一份合約,出一張唱片。然而她跑遍了紐約街頭所有的唱片公司,都被拒絕在門外。

  18歲時,她終於在一家熱門的俱樂部獲得了登臺表演的機會,她的完美的嗓音和創作才華漸漸為人注意,哥倫比亞唱片公司以35萬美元的合約成功將她攬入旗下。35萬美元,對於她是一個天價,那一刻,她熱淚盈眶。

  她很快在公司嶄露頭角,為公司創下排行榜的十大熱門歌曲。她的歌曲也越來越成熟,而形象也變得性感自信,她頻頻出現在各大雜誌的封面。這些雜誌認為她在音樂和形象上的轉變帶動了整個樂壇的潮流,並將此種潮流命名為“蝴蝶效應”。20歲,她就獲得了格萊美音樂大獎最佳女歌手,此後的10年間,她在世界音樂大獎、全美音樂獎、靈魂列車音樂獎、美國作曲家協會獎、歐洲音樂白金獎等大獎上收穫頗豐。

  然而,就在她的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30歲時,她與哥倫比亞唱片公司分道揚鑣,只得尋找新的公司,但不幸的是,兩年後,新公司也決定終止她的合約。原因是他們認為她失戀後,精神上出現了問題。

  那時的她備受爭議,然而在低谷中的她沒有放棄音樂,她堅信,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

  一年後,她與環球唱片公司旗下的Island唱片簽下合約。在新公司,她很受賞識,兩年後,她憑藉新專輯重新迴歸到樂壇的巔峰。這張專輯的銷售量位居當年全球銷量第二位,國內冠軍。此後她的歌曲一直在各大音樂榜單上排名第一,她的歌曲受到全世界各地樂迷的喜愛,她因此被稱為流行樂壇天后。

  蝴蝶有一個特點,它的翅膀上佈滿了鱗片,鱗片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彷彿給蝴蝶穿上了一件“防水雨衣”。她一直相信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雨再大都不會打溼為夢想而飛的翅膀。終於,她成功了,迎來了自己絢麗的春天,她就是瑪麗亞·凱莉。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篇2:與生命博弈,更多靠自己——楊孟衡

  2014年l1月18曰,“網際網路金融中國夢·創業夢”全國高校巡迴公益講座啟動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一場《我與世界不一樣》的主題演講讓到場的嘉賓潸然淚下,也讓在座的“夢二代”熱血沸騰。引起這場轟動的演講人只是一個25歲的大男孩——楊孟衡。

  楊孟衡出生在雲南的一個普通教師家庭,但命運捉弄人,“不幸”這位不速之客,總是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造訪。6歲的小孟衡在玩耍時,不小心觸碰到十萬伏的高壓電,導致高位截肢。面對終日以淚洗面的母親,懂事的楊孟衡這樣安慰母親:“我只是失去了雙臂,但我還有雙腿,只要心理健康身體就會健康。”這些擲地有聲的誓言說出後,他就開始為此付出艱辛的努力。

  楊孟衡從失去雙臂的痛苦中迅速恢復過來,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希望是火,失望是煙,生活總是一邊點著火,一邊冒著煙。很多人還在懷疑他生活是否能自理,需不需要專門的人來照顧的時候,他早已在媽媽的幫助下學會用雙腳代替雙手的功能,吃飯、穿衣,甚至自己洗衣服,應付了生活中的諸多困難,他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很小的時候,楊孟衡就有站上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目視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夢想。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14歲時開始進行艱苦的游泳專案訓練,15歲那年,他入選雲南省游泳隊,為參加2008年北京奧運會進行專業訓練。不論嚴寒酷暑,他總是和游泳池為伴。體育鍛煉總是以資料說話,他每天要練習10千米以上***50米的游泳池200個來回***,冬天戴著腳蹼練習,雙腳被磨出水泡,遊過的水面留下的鮮血和泳池的水融匯在一起,泳池的水都被染上淡淡的紅色。

  可命運總是不斷和楊孟衡開玩笑,奧運會賽前一個月訓練時他的軟組織挫傷,比賽失利,他最終沒有機會進國家隊,也沒有更好的發展前途了。沒有耀眼的光芒來照亮楊孟衡,讓他繼續走體育立身這條路,世界冠軍的夢想只能擱淺在那一方狹小的游泳池裡。

  然而勇者永遠不會向命運低頭,楊孟衡馬上轉而通過另外一條道路實現其他理想——通過高考上大學。將近三年時間完全離校,剛剛回到學校,他什麼都不會,年級八百多個人,他的排名是倒數第一。他心想,讓我在教室裡面坐40分鐘,不如叫我在游泳池裡面遊個5千米。同學都很聰明,反應都很快,基礎都很好,而他只有一身力量,其他什麼都沒有。當時楊孟衡很清楚,這是他唯一的出路,一定要考上大學。霞光初暖時起床,暮色沉沉時睡去,大腦裡每天都要儲存很大的知識量,就像他所說的那樣:像呼吸一樣學習。

  因為有一顆勇敢的心,他堅持總比其他人多努力一點點,不斷攻克學習中的各種難題,一路風雨兼程。天道酬勤,在2010年的高考中他終於以總分594分一舉奪得雲南省宜良縣文科狀元的桂冠,進入中山大學學習。大學四年,他去過全國二十多個省份,做過四百多場演講,嘗試過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生活也終於不再辜負他的一路拼搏,畢業後他被中山大學保研雲南大學;回到家鄉後他又很快成立了夢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從事教育培訓。從個人工作室開始,以演講為載體,邊讀研邊創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他最真實的生活寫照。

  高大俊朗的外形、謙虛有禮的談吐,如今從楊孟衡身上找不到絲毫弱者的特質。“如果你們能在我的臉上看到陽光,那是因為有人把陽光灑在我的臉上”,楊孟衡一直心懷感恩,也用親身經歷鼓勵著後來者,鼓勵更多比他身體條件還要健康、健全的人們:與命運的博弈,更多的是靠自己,只要堅持,夢想就不會是高不可攀的幻影。

  成功人士勵志故事篇3:政敵亦有情

  一生好友,卻是一對政敵,蘇軾與章惇不愧為北宋新舊黨爭的上佳縮影。

  蘇軾和章惇是好友,早年章惇對蘇軾極為推崇,曾致書蘇軾勸誡他慎言。有一次,兩人一起出遊,走到一根獨木橋前,木橋下面是萬丈深淵。章惇提議一起走過去,在壁上題字。蘇軾感到恐懼,不敢過去。章惇笑著快步走過,在石壁上寫下“蘇軾章惇來”的字樣,然後從容走回來。蘇軾說,老兄以後可以殺人。章惇問何出此言。蘇軾笑說,你連自己的命都不顧,更何況是別人的。但蘇、章的友誼,隨著政見的不同,慢慢變得疏遠。在當時的政治立場中,蘇軾屬於舊派,而章惇則屬於新派。由於蘇軾屢次陳言新法的過失,被新派視為眼中釘,拼命從其詩文中尋找“罪證”,一意將他置於死地。

  當時新派中的李定、王珪、舒亶等人,利用蘇軾的詩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以蘇軾自比“蟄龍”,誣陷他有不臣之心。蘇軾因此下獄四個多月,受盡屈辱,在獄中寫下“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悲憤詩句。

  就在蘇軾性命攸關之時,昔日的好友、今日的政敵章惇站了出來。章惇在神宗面前與新黨同僚據理力爭,說諸葛亮號“臥龍”,但誰能說諸葛亮有不臣之心?以此力證蘇軾的清白。退朝後,章惇痛斥宰相王珪:“你是想讓蘇軾全家都滅口嗎?”王珪無言以對,只能說自己所言,是從舒亶那裡聽來的。章惇厲聲道:“舒亶的口水你也吃嗎?”一連串的逼問,令王珪啞口無言。在多方勢力的營救下,再加上神宗本來就沒有傷害蘇軾之心,最終蘇軾保住了性命。

  儘管蘇軾的性命得以保全,但這位20歲就名滿天下的士子,往後的人生路卻越走越坎坷。在新黨得勢之日,他不受重用。而舊黨起用之時,他又因批評舊黨的措施而不受待見。這位真正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完美體現出儒家的中立不偏精神,卻依然不見容於趙宋這個文明朝代。他的命運,可謂耐人尋味。後人讀到蘇軾貌似超曠的詩詞,背後潛藏多少悲涼,或者只有那些早歲得志然而人生路卻每況愈下的人,才能品咂得出。

  蘇軾後來被貶至嶺南時,寫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等輕鬆自適的詩句。當時章惇主持朝政,讀到這些詩,認為蘇軾過得還不錯,於是將他貶謫到比惠州更荒涼的海南儋州——嶺南地僻且多瘴氣,在那個年代,將人貶謫嶺南已等同於死刑,何況是更偏遠的海南。

  有意思的是,章惇的一個兒子,居然是蘇軾的門生,當初得到蘇軾的賞識而獲得功名。蘇軾晚年受詔北返中原,即將獲得重任,其時章惇已失勢。在蘇軾北歸途中,章惇的兒子前來拜訪老師。還沒有見面的時候,章生很惶恐,不知道老師是否會念及與父親的新仇舊恨,於是先寫了一封信給蘇軾。蘇軾很快回信告訴他,自己與丞相章惇相交數十年,雖然主張不同,但都是君子之爭,叫他不要過多顧慮流俗人所言。但這個時候,蘇軾也已到了風燭殘年,他病逝在北歸路上。

  蘇軾和章惇的交往,實質上是北宋新舊黨爭的一個上佳縮影。近世史家柳詒徵在《中國文化史》中說:“新舊兩黨各有政見,皆主於救國,而行其道特以方法不同……其黨派分立之始,則固純潔為國,初無私憾及利祿之見羼雜其間。此則士大夫與士大夫分黨派以爭政權,實吾國曆史上僅有之事也。”柳先生的這番議論,精闢洞見了北宋新舊黨爭的性質。那些年的那些名士君子,身上總有一種凜然的氣質,讓人不能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