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夜宵吃什麼的

  夜宵***又稱宵夜、消夜***,是指在晚上時吃的餐,為晚餐之後的餐,時間特指休息時間***通常為九點至十一點後至凌晨四點前,因凌晨四點開始是廣東早茶時間***。那麼?

  物質生活豐富的現代中國人,就算是大晚上肚子餓了也有地方吃夜宵。那麼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人民,他們也有夜宵,宋代人管夜宵叫“消夜”,每年夏天,東京汴梁的州橋夜市生意興隆,通宵達旦,以下甜點俯拾皆是:水飯、水晶皁兒、生淹水木瓜、藥木瓜、雞頭釀砂糖、冰雪冷元子、綠豆甘草冰雪涼水、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滴酥、紫蘇膏、荔枝膏……***《東京夢華錄》卷2《州橋夜市》***

  水飯是半發酵米湯,水晶皁兒是糖浸槐豆。宋朝沒有洋槐,只有國槐,國槐能結出長長的皂莢,皂莢裡裹著又大又圓的槐豆。槐豆是鹼性物質,可以加工成肥皂,洗臉洗澡洗衣服,也可以煮熟食用。北宋莊綽《雞肋編》雲:“京師取皂莢子仁煮過,以糖水浸食,謂之水晶皁兒。”可見水晶皁兒是煮熟之後再用糖水浸泡的槐豆。

  生淹水木瓜是糖浸木瓜塊,藥木瓜是用砂仁、薑末、甘草、豆蔻、鹽粒拌勻晒透的木瓜幹,雞頭釀砂糖是蜜餞雞頭米,冰雪冷元子是冰鎮湯圓,綠豆甘草冰雪涼水是冰鎮綠豆甘草湯,杏片是半熟黃杏去核切片用糖浸透製成的蜜餞,梅子姜是用薑絲拌梅子製成的蜜餞,香糖果子是用小匣子封裝的各類甜食。宋朝俗語中的果子通常不是水果,而是裹裝的甜食,如蜜糕、糖塠、糖角兒、歡喜團之類,用小匣子裝起來,貼上花花綠綠的標籤,統稱為香糖果子。

  間道糖荔枝是雜色荔枝蜜餞。“間道”是宋元白話,意思是不同顏色組成的花紋。宋朝藥典《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卷23有記載:“其市貨者多用雜色荔枝,入鹽梅,暴之成。”意思是宋朝商販喜歡用不同顏色的荔枝做成荔枝幹,看起來五彩繽紛,賣相不錯。越梅是紹興出產的楊梅。據南宋地方誌《嘉泰會稽志》,紹興的楊梅肉大核小,皮色深紫,色香味俱佳,號稱全國第一。

  滴酥是用奶油做的花式小點心。宋朝人從牛奶中分離出奶油,攙上蜂蜜,攙上蔗糖,凝結以後,擠到盤子上,一邊擠,一邊旋轉,一枚枚小點心橫空出世,底下圓,上頭尖,螺紋一圈又一圈,這就是滴酥,又名“滴酥鮑螺”。紫蘇膏和荔枝膏都是用果汁新增麥芽糖或者蜜糖熬成的果醬,至於具體怎麼熬,咱們下回再說。

  延伸閱讀

  嶺南地處亞熱帶,晝長夜短,粵人因此養成飲茶和宵夜的習慣。 雖然如此,“宵夜”一詞並非出自嶺南。宋人《夢粱錄》載:“除夕,內司***內務府***意思局***宮中機構***進呈消夜果子盒,盒內簇***集合***諸般細果:時果、蜜餞、糖餞等品。”“消夜”雅稱“宵夜”,這名號古已有之。 《辭源》“宵夜”條註釋說:“粵人夜市之食肆亦謂宵夜。”這說法欠妥。宵夜的食物包括粥粉面和糖水,粵人在晚飯後的餘興節目中享用這些食物叫“食宵夜”,而“夜市之食肆”則是吃宵夜的去處。嚴格地說,最早的“宵夜”是指晚飯,不過這晚飯不是住家飯而由妓院提供。

  此話怎講?舊時嫖客在高階妓院看中某妓女,不能肉帛相見徑直進入溫柔鄉,須先在妓女房間擺一桌酒席。這席飯妓界叫“攔臺飯”,席間自然少不了淺斟低唱,待到曲終人散,已是曉風殘月。不知哪個嫖客或妓女靈機一動,居然把這個古色古香的“宵夜”翻出來,還成為嶺南食俗的名堂。 關於“宵夜”,有民國年間的《羊城竹枝詞》為證:“兩岸青樓接酒樓,萬星燈火夜無收。”如此星辰如此夜,雖然詩中“宵夜”一詞未著一字,卻可謂盡得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