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的原因

  胃腸息肉疾病是一種會嚴重影響患者消化系統的疾病,如果患上這種疾病的話,對於患者的飲食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那麼,是什麼?下面就由小編告訴大家吧!

  

  目前病因不明。胃息肉是指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細胞凸入胃內的隆起病變。發病機制:胃息肉一般多發生於胃竇,少數也可見於胃體上部、賁門和胃底。病理上主要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1.增生性息肉 此型息肉約佔胃息肉的75%~90%,是炎性黏膜增生形成的息肉樣物,並非真正的腫瘤。息肉較小,一般直徑小於1.5cm,呈圓形或橄欖形,有蒂或無蒂,表面光滑,可伴有糜爛。組織學上可見增生的胃小凹上皮和增生的固有層腺體,上皮分化良好,核分裂象少見,固有層見炎性細胞浸潤,部分息肉伴有腸化生。少數增生性息肉可發生異型增生或腺瘤性變而產生惡變,但其癌變率一般不超過1%~2%。

  2.腺瘤性息肉 系來源於胃黏膜上皮的良性胃腫瘤,約佔胃息肉的10%~25%。一般體積較大,呈球形或半球形,多數無蒂,表面光滑,少數呈扁平狀、條狀或分葉狀。組織學上主要由表面上皮、小凹上皮和腺體增生形成。上皮分化不成熟,核分裂象多見,可分為管狀、絨毛狀及混合型腺瘤,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息肉間質為疏鬆結締組織,有少量淋巴細胞浸潤。黏膜肌層無明顯增生,肌纖維無分散現象。本型息肉癌變率高,可達30%~58.3%,尤其瘤體直徑大於2cm、絨毛狀腺瘤、異型增生Ⅲ度者惡變率更高。

  胃息肉的危害

  不少人做胃鏡檢查發現長有息肉,他們常產生這樣的疑惑:胃息肉這種病危害大不大?會不會發生癌變?

  胃息肉分兩種,一種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擁擠的增生旺盛的腺體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可達10%—30%,被人們稱“癌前病變”;另一種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屬於腺體增生延長,排列比較紊亂,腺體之間有較大空隙,有的中間夾有未成熟的細胞。絕大多數無不典型增生,癌變率只有0.4%。此外,還有與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變,如幼年性息肉變,無惡變傾向;瀰漫性息肉變,癌變率可達20%;還有遺傳性息肉變等。

  一般情況下,胃息肉長的都很小,不到一釐米,增生性息肉基本上屬於良性病變,僅少數人一旦增生性息肉長大,可引起消化不良、腹痛不適等症狀,還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也會癌變。腺瘤性息肉雖說容易引起癌變,但也可預防,如出現上腹不適、疼痛、噁心、食慾不振或有黑便等症狀時,及時做胃鏡檢查,採用電切術將息肉切掉。

  為了防止胃息肉癌變,應堅持每年做一次胃鏡檢查,將息肉切除乾淨。此外,要加強自我保健,把住吃喝這一關,儘量不給胃加重負擔。只要人人都提高警惕,就可將胃癌拒之門外。

  胃息肉如何預防

  1.保持樂觀心態:

  很多胃腸息肉患者性格內向,不善言談。中醫理論,長期抑鬱、鬱悶的心情導致氣滯血淤、結塊,形成癌腫。胃腸息肉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非常重要,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疾病,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胃腸息肉患者的免疫力以及對抗疾病的信念,相信這樣一定能將疾病趕走。

  2.避免長期食用鹽醃食品:

  預防胃腸息肉就要少吃或不吃醃菜。醃菜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和二級胺,在胃內適宜酸度或細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亞硝胺類化合物,這類化合物是很強的致癌物質。

  3.不吃或少吃煙薰和油煎食物:

  薰魚和燻肉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質,長期食用的話會引發胃腸息肉。油炸、烘烤、燒焦食物和重複使用的高溫食油中也含有此類致癌物質。

  4.不吸菸、不喝酒:

  吸菸、過量飲酒都會增加胃腸息肉和結腸癌的風險,尤其是有胃腸息肉家族史,更應該減少吸菸和飲酒來降低發病風險。

  5.加強身體鍛鍊:

  儘量控制體重,因為平穩的可以獨立降低結胃腸息肉的風險。

  6.多吃水果、蔬菜:

  這些食物富含纖維素,可以降低胃腸息肉的風險。另外,水果和蔬菜還富含抗氧化劑,可以預防胃腸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