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為什麼要叫做衛鞅

  商鞅是戰國時期衛國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那麼商鞅為什麼叫衛鞅?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商鞅為什麼叫衛鞅,希望對你有幫助!

  衛鞅簡介

  商鞅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商鞅是衛國人,原名為公孫鞅和衛鞅。後來,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狀態,秦孝公認為秦國的逐步富強,與商鞅堅定不移的推行變法有密切的聯絡,為了肯定商鞅對秦國的貢獻,秦孝公15城邑給商鞅,以示對他的獎勵。

  就古人的姓氏而言,有多重含義,比如以商鞅為例。秦惠文王時期,商鞅被秦惠文王以極刑處死,並且殺害了商鞅全家,按說商鞅是沒有後人的,但是因為商鞅之前有封地,所以在商鞅封地內的後人,就有商姓一說。古人的姓有標誌居住地的含義,古人對於名字而言,一般是氏加名字。黃帝姓公孫,但是因為黃帝之前居住在姬水,所以黃帝以姬為氏,又稱姬軒。商鞅又名衛鞅,其中的含義是一樣的,商鞅在衛國出生和長大,按照古人名字的叫法,商鞅又稱作衛鞅。古人對於姓和氏分的很清楚,比如,商鞅,姓公孫,氏為衛,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漸漸融合了姓和氏的概念,成為了姓氏這一說法。

  商鞅在衛國生活,因為受到魏國政治家和改革家李悝的影響,商鞅對法家思想產生了濃厚興趣,隨即從衛國來到了魏國,在魏國宰相公孫痤的門下擔任管家一職。公孫痤去世後,商鞅認為自己在魏國沒有施展抱負的空間,就來到了秦國。後來,商鞅受到秦孝公的賞識,任命他為左庶長,商鞅變法成功,因此能獲得封地,秦孝公尊稱他為商君。

  衛鞅的老師

  關於衛鞅的老師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說衛鞅的老師是屍佼,據說在衛鞅年輕的時候就十分愛好鑽研刑名法術,曾經向屍佼請教過雜家方面的問題,後來衛鞅才得到了重用,屍佼也是一位十分有名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曾經對學積有生、重民等觀點做過重要的論述,而且對道家的思想也發展地非常深遠,在他的一生中曾經對社會改革等方面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不過他的作品都已經遺失,所以人們無法徹底地瞭解他的思想。

  還有一種說法稱衛鞅的老師是鬼谷子,據說很多證據都指明瞭這個方向,鬼谷子是戰國時期非常有名氣的人物,也是縱橫家的祖先,常年在山中採藥修道,因為在鬼谷這個地方隱居,所以人們才會這樣稱呼他,據說他是一個通曉天地常人所不能及的偉大人物,也有人說他在數學方面、天文方面都有著很深的瞭解,而且還涉獵了兵學,對排兵佈陣也十分了解,另外他博學多聞,對各種事情都有著自己的見解,所以才會成為商鞅的老師。儘管許多證據都指明瞭這個方向,但是人們依舊無法斷定衛鞅的老師到底是哪一個。

  商鞅變法的內容

  商鞅在秦國共同施行了兩次變法運動。在秦孝公的支援下,商鞅對秦國的現狀有了深入的瞭解後,開始針對各個方面開始了變法運動。為了增加統治階級的中央集權,商鞅頒佈了郡縣制。郡縣制的頒佈意味著商鞅廢除了分封制,使秦孝公的統治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郡縣制的實行,也讓秦孝公便於管理。

  商鞅變法,廢除了井田制,鼓勵百姓多多開墾荒地,進行糧食種植,商鞅進一步實行了重農抑商做法,壓制了封建時期,商業的萌芽。

  在軍事方面,商鞅實行獎勵軍功的方式,實行嚴格的考核制度,在軍隊中對於表現優秀的士兵給予鼓勵,商鞅的這一做法,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能力。

  在法律方面,商鞅借鑑了魏國李悝的《法經》,並在秦國嚴格實行法律條令,實行連坐制度。商鞅在秦國頒佈法令之後,秦國的秩序得到了有效的維持。但是,這一制度隨著時間推移,弊端逐漸顯示出來,連坐制度使很多無辜的百姓都受到了牽連。

  商鞅廢除了世卿世祿制度,這一做法提高了士族階層的信心,但是損害了貴族階層的利益。商鞅統一了度量衡,這一做法,推動了社會進步。

  在文化方面,商鞅焚燒了儒家經典著作,壓抑了秦國先進分子的思想潮流,這一做法雖然有利於統治者加強統治,但是從另一方面壓抑了進步思想的萌芽。

  縱觀商鞅變法內容,從中可以看出商鞅變法是一場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運動,它推動了秦國社會發展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