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作文題材

  六年級是小學的關鍵時期,學生要學會多積累一些作文題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1

  2001年10月29日下午,楊振寧應上海市海外聯誼會邀請,在浦東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作《21世紀的科技》演講後,又以“八十自述”為題即席演講。他用親切的語調對大家說:“按中國舊曆的演算法,今天我整整八十歲!”

  臺下響起一片深情的掌聲……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當他未滿週歲時,父親楊武之先生考取美國公費留學,去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整整6年,他一直沒有見到過自己的父親,甚至不認識父親。

  6年過去了,父親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受聘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母親帶著全家人從合肥老家出發,風塵僕僕地趕往廈門與父親團聚。他們一路水陸兼程,途經上海。當楊振寧站在上海這座東方大都市的大馬路上,望著生平第一次見到的往來穿梭賓士的汽車,他的驚愕程度絕對不會遜於《子夜》裡那位從鄉下初到大上海的吳老太爺!爾後,他在下榻處,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撳便會湧出嘩嘩流水的抽水馬桶。這個富於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朧地感受到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無比偉力!

  父親任教的廈門,是一個給楊振寧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他們家住的那棟小樓就坐落在大海的邊上。在那段美妙歲月裡,他看到了藍天大海無窮無盡的變化,看到了偉大宇宙無邊無際的奧妙。這片廣袤無垠的天地,在楊振寧的心裡,種下了對大自然、對祖國河山的深深情種,以及對探索自然奧祕的無窮興趣。

  後來,父親受聘於清華大學,一家人又去了北平。

  楊振寧在清華園生活了8年,這8年恰恰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青春歲月。楊振寧曾多次談到,清華園的8年,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至為深刻的印象。過了半個世紀,20世紀70年代以後,他欣然應聘出任清華大學名譽教授。近年來,在他從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和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他更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完善和發展上。

  當然,在這8年裡,楊振寧也跟所有的中國人一樣,親歷了日本軍國主義入侵祖國東北三省事件,親歷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這段歷史自然是終身難忘的。

  盧溝橋事變以後兩週,楊振寧與全家人一起回到了合肥。原以為會像上海“一·二八”事變後一樣,日本人會撤退。但事與願違,幾個月後,日機開始大規模轟炸,回北平的夢成了泡影。

  2

  尤拉是數學史上著名的數學家,他在數論、幾何學、天文數學、微積分等好幾個數學的分支領域中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不過,這個大數學家在孩提時代卻一點也不討老師的喜歡,他是一個被學校除了名的小學生。

  事情是因為星星而引起的。當時,小尤拉在一個教會學校裡讀書。有一次,他向老師提問,天上有多少顆星星。老師是個神學的信徒,他不知道天上究竟有多少顆星,聖經上也沒有回答過。其實,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是無限的。我們的肉眼可見的星星也有幾千顆。這個老師不懂裝懂,回答尤拉說:“天有有多少顆星星,這無關緊要,只要知道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鑲嵌上去的就夠了。”

  尤拉感到很奇怪:“天那麼大,那麼高,地上沒有扶梯,上帝是怎麼把星星一顆一顆鑲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親自把它們一顆一顆地放在天幕,他為什麼忘記了星星的數目呢?上帝會不會太粗心了呢?”

  他向老師提出了心中的疑問,老師又一次被問住了,漲紅了臉,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老師的心中頓時升起一股怒氣,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才上學的孩子向老師問出了這樣的問題,使老師下不了臺,更主要的是,老師把上帝看得高於一切。小尤拉居然責怪上帝為什麼沒有記住星星的數目,言外之意是對萬能的上帝提出了懷疑。在老師的心目中,這可是個嚴重的問題。

  在尤拉的年代,對上帝是絕對不能懷疑的,人們只能做思想的奴隸,絕對不允許自由思考。小尤拉沒有與教會、與上帝“保持一致”,老師就讓他離開學校回家。但是,在小尤拉心中,上帝神聖的光環消失了。他想,上帝是個***,他怎麼連天上的星星也記不住?他又想,上帝是個獨裁者,連提出問題都成了罪。他又想,上帝也許是個別人編造出來的傢伙,根本就不存在。

  回家後無事,他就幫助爸爸放羊,成了一個牧童。他一面放羊,一面讀書。他讀的書中,有不少數學書。

  爸爸的羊群漸漸增多了,達到了100只。原來的羊圈有點小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他一算,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頭羊佔地6平方米。正打算動工的時候,他發現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的籬笆,不夠用。若要圍成長40米,寬15米的羊圈,其周長將是110米***15+15+40+40=110***父親感到很為難,若要按原計劃建造,就要再添10米長的材料;要是縮小面積,每頭羊的面積就會小於6平方米。

  小尤拉卻向父親說,不用縮小羊圈,也不用擔心每頭羊的領地會小於原來的計劃。他有辦法。父親不相信小尤拉會有辦法,聽了沒有理他。小尤拉急了,大聲說,只有稍稍移動一下羊圈的樁子就行了。

  父親聽了直搖頭,心想:“世界上哪有這樣便宜的事情?”但是,小尤拉卻堅持說,他一定能兩全齊美。父親終於同意讓兒子試試看。

  小尤拉見父親同意了,站起身來,跑到準備動工的羊圈旁。他以一個木樁為中心,將原來的40米邊長截短,縮短到25米。父親著急了,說:“那怎麼成呢?那怎麼成呢?這個羊圈太小了,太小了。”小尤拉也不回答,跑到另一條邊上,將原來15米的邊長延長,又增加了10米,變成了25米。經這樣一改,原來計劃中的羊圈變成了一個25米邊長的正方形。然後,小尤拉很自信地對爸爸說:“現在,籬笆也夠了,面積也夠了。”

  父親照著小尤拉設計的羊圈紮上了籬笆,100米長的籬笆真的夠了,不多不少,全部用光。面積也足夠了,而且還稍稍大了一些。父親心裡感到非常高興。孩子比自己聰明,真會動腦筋,將來一定大有出息。

  父親感到,讓這麼聰明的孩子放羊實在是及可惜了。後來,他想辦法讓小尤拉認識了一個大數學家伯努利。通過這位數學家的推薦,1720年,小尤拉成了巴塞爾大學的大學生。這一年,小尤拉13歲,是這所大學最年輕的大學生。

  3

  蜚聲國際數壇的老輩數學家蘇步青教授,在百歲時還精神矍鑠,思維清晰。

  蘇老九十歲高齡時,還著書立說,帶研究生、每天工作約十小時左右,精力何等充沛!那麼,當有人問他健康長壽之道,他總笑呵呵地回答說:“我不懂什麼養生之道,只是平素生活有規律,並注意體育鍛煉而已……”

  蘇老的生活習慣,大致是這樣的: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每晚睡眠六小時,白天午睡一小時。早晨起身後,先在門前院子裡,做一遍健身操———練功十八法,約一刻鐘;然後學習一小時,就進早膳。下午工作完畢,堅持步行二至三公里———雨天以上下樓梯替代。數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蘇步青是浙江平陽人,出身農家,由於家境清寒,從小少吃缺穿,少年時代的蘇步青,又瘦又小,身體並不怎麼健康。小學畢業後,讀了二年中學,十七歲東渡日本,進帝國大學專攻數學。在異國他鄉,蘇步青一住十二年。在這期間,他逐漸愛上了體育,興趣廣泛,划船、溜冰、網球、騎自行車、開摩托車,樣樣都能漂亮地玩上幾手。當時,蘇步青還是帝國大學網球隊和划船隊的主力隊員之一。

  數十年來,由於堅持體育鍛煉,蘇步青身體素質極好。就是到了耄耋之年,上五、六層樓梯,依然不甚氣喘,嘴裡的牙齒,也與壯年時相仿。九十歲那年的夏秋之際,他還蠻輕鬆地登上安徽黃山,遊覽休養。一路足力之健,令人羨慕與欽佩。

  人,總希望自己能健康長壽的。但是,如何才能達到此目的呢?蘇老認為,除上述體育鍛煉外,精神保健也是至關重要的。蘇老性格開朗,說話幽默,不管是與人談話還是作報告,常常可以聽到他的笑聲,他經常講:“少積憂慮的人,才能健康長壽。”他還講:為人在世,應該豁達大度,胸懷坦蕩,凡事想得開,放得下。再者,人要多動,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要多找事情做。如果飽食終日,無所事事,或者一味貪圖安逸、享受,對健康也絕無好處。一九八五年,蘇步青退居二線,相對而言,時間比以前多了些。他馬上覺察到,人閒著很容易懶散,精神空虛對身體健康不利,於是,便主動找事情做———連續辦了三屆中學教師***數學***培訓班。

  至於飲食,蘇老的見解是,自己喜歡吃的,儘量少吃點,不喜歡吃的則要多吃點,葷素皆然。酒可以飲點,但絕不能過量。

  蘇老的夫人米子松本,是日本仙台市人,出身書香,精於茶道。所以,蘇老有飲茶的習慣,他特別好飲上等綠茶。蘇老講:茶是我國人民最常用的飲料,對老年人來講,飲茶利多弊少,既能生津止渴,利尿消食;還能去除油膩,使口內感到清新舒適。同時,茶還具有抗痢疾桿菌的功能。

  蘇老古稀之年以後,激烈運動是不做了,但上述的練功十八法,工作完畢後的漫步行走,九十五歲前依然堅持。每晚睡覺前半小時,或聽聽音樂、或讀讀唐詩、輕鬆之後,很快進入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