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的歷史評價

  懷素自幼出家,性格狂放不羈,其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雖然狂放但並沒有為追求新奇而無視法度,體現獨特的草書藝術風格。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韓偓***《題懷素草書屏風》***: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趴。雖多塵色染,尤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鬆。若教臨水照,字字恐成龍。

  貫休***《觀懷素草書歌》***:張顛顛後顛非顛,直至懷素之顛始是顛。師不譚經不說禪,筋力唯於草書妙。顛狂卻恐是神仙,有神助兮神莫及,鐵石畫兮墨須入。金尊竹葉數鬥餘,半飲半傾山衲溼。醉來把筆猛如虎,粉壁素屏不問主。

  呂總的《續書評》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

  明代安岐***評《自敘帖》***: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黃庭堅:張旭妙於肥,藏真妙於瘦;此兩人者,一代草書之冠冕也。

  米芾***《海嶽書評》***:懷素書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而回旋進退,莫不中節。

  《集古錄》:藏真特以草書擅名當時,而尤見珍於今世。

  蔣之奇:草書有妙理,帷懷素得之。

  明莫如中:***《小草千字文》***懷素絹本千字文真跡,其點畫變態,意匠縱橫,初若漫不經思,而動遵型範,契合化工,有不可名言其妙者。

  李白***《草書歌行》***: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吾師醉後倚繩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起來向壁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鬥。怳怳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

  懷素的人物生平

  懷素十歲時“忽發出家之意”,父母無法阻止。進入佛門後,改字藏真,史稱“零陵僧”或“釋長沙”。家貧,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芭蕉葉上,練習書法;為了練字,還製作了一塊漆盤。

  懷素年輕時,書法在於“不師古”。按照中國的筆法傳承,他還“不得法”,還處於正統書法的門外。

  乾元二年***759***,懷素正值弱冠之年,慕名前往李白處求詩。兩個人性情相近,李白愛其才,還為他寫下《草書歌行》。

  唐寶應元年***762年***,懷素他由零陵出發,作萬里之行,求師訪友,經衡陽、客潭州。

  唐寶應元年***763年***,懷素又開始北上嶽州***今湖南嶽陽***。

  唐大曆元年***766年***,懷素寫《秋興八首》。懷素此帖的書風,到這時還未發育成熟,而他的內心也處於彷徨階段。無論是起筆、行筆、收筆,遠還沒有邁進晉人的門檻。

  唐大曆二年***767年***,懷素南下到廣州向徐浩學筆法。時徐浩去廣州任刺史,此行目的並沒有達到。同年冬或三年春,張謂奉詔回京任太子左庶子,於是懷素隨同張謂一同進京。有幸見到王羲之、王獻之作品,也鑑賞到《曹娥碑》。 在長安,懷素前後大約滯留了5年的時間。

  唐大曆三年***768年***春,懷素“遂擔笈杖錫,西遊上 國,謁見當代名公”,在衡陽與同舟北上的王邕等共遊山水。當時,恰逢貶來潭州***長沙***任刺史的張謂回朝復職,懷素便與之同伴入秦。入京後拜會張旭的弟子鄔彤,並引以為師。鄔彤把張芝臨池之妙、張旭的草書神鬼莫測,以及王獻之的書法,都一一講解給了懷素;離別之時,鄔彤又將作字之法,一個“悟”字教給懷素。

  唐大曆六年,懷素母病甚重,遂於臘月初回鄉探視,以待湯藥。懷素覲親以後,即重返京師。

  唐大曆七年***772年***,九月左右,懷素返回故鄉,繞道東都洛陽南下,拜會顏真卿。顏真卿把“十二筆意”即“平謂橫、直謂縱、均謂間、密謂際”等傳授給了懷素,並告訴懷素,他二十多歲時,曾遊長安,師事張旭二年,略得筆法,自以為未穩。顏真卿併為懷素作《懷素上人草書歌序》。

  唐大曆十一年***777年***八月六日,創作《自敘帖》。帖中概括了他一生的主要事蹟,在《自敘帖》中,懷素對給予自己藝術有所教益的幾位重要人物都留下了篇幅。

  唐貞元三年***787年***,懷素與陸羽相識並相交。陸羽寫下了《僧懷素傳》,是研究懷素的第一手資料。

  唐貞元十五***779年***,懷素又回到了零陵,寫《小草千字文》。

  晚年在四川成都寶園寺度過,唐貞元十五年***799年***,患風痺病,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