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致全體員工一封信

  公司的發展是全體員工的努力,老闆感謝員工們的奮鬥,感謝員工一路上的不離不棄。下面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各位上汽乘用車同仁: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喜報頻傳。榮威RX5上市以來,憑藉網際網路屬性和高品價比,一路高歌猛進,不斷重新整理記錄,初戰告捷。10月份,RX5的月銷量首次突破20000輛,RX5訂單數已突破80000輛,臨港工廠第45000輛RX5下線,南京工廠RX5生產線如期改造完成並將於11月份全面投產。RX5的熱銷還帶動了榮威、MG各款車型的銷售,10月份總銷量超過40000輛,2016年24萬輛的產銷目標即將提前完成,並有望邁上30萬輛新臺階,創造上汽乘用車新的銷量記錄。看到這一連串數字,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非常振奮。在這裡,我要代表公司管理層,對奮戰在各條線的全體乘用車人,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誠摯的謝意!

  同志們,今年是上汽自主品牌乘用車的第10個年頭。十年來,我們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期間,有過成功的喜悅,但更多的是壓力和挑戰。2006年10月,上汽正式釋出榮威***Roewe***品牌,全面拉開自主品牌建設大幕。之後這些年裡,我們孜孜以求努力積累技術和經驗,我們孜孜以求努力完善產品體系,我們孜孜以求努力培育榮威、MG。市場是檢驗工作結果的“試金石”,一段時間內,我們推出的產品未能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充分認可和接受,我們的努力遇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然而,我們大家不僅沒有放棄,反而一次又一次的從挫折中學習成長,走向成熟;一次又一次的從跌倒中站起來,執著前行。上汽乘用車人頂住質疑,頂住困惑,頂住孤單,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終於,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今天我們取得了突破。

  同志們,自主品牌事業的成功離不開情懷。兩年前,我和我們的幹部團隊在佘山召開了一次企業文化研討會,會上大家討論“是什麼在支撐著我們走到今天,並將繼續走下去?”在大家的發言中,有兩個詞被反覆提及,那就是“堅持”和“信念”。確實,如果不是本著對“打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領導品牌”的無比堅持,以及對“自主品牌事業必將成功”的堅定信念,我們的團隊和事業是很難走到今天的。這是什麼?這就是情懷。我們的“協同”,我們的“擔當”,我們的“使命感”,歸根到底,都是源於這種情懷。上汽乘用車的每一個人,無論什麼崗位,無論什麼職位,血液裡無一例外都流淌著這種自主品牌情懷。為此,我要感謝在這十年間堅守初心,揮灑汗水,奉獻智慧,直面挑戰,伴隨公司成長髮展的每一位乘用車人。

  同志們,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今年是長征勝利80週年,全國開展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長征精神的核心就是“奮鬥精神”,它啟示我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上汽乘用車人所從事的自主品牌事業是一項艱鉅的事業,偉大的事業。榮威RX5的初戰告捷,只是自主品牌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此時此刻,我們要無比清醒的認識到,一個產品的成功很快將成為過去。我們要不斷反思總結十年創業路和榮威RX5帶給我們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要看清自己和歐美日整車企業產品的差距,看清參與全球競爭的不足,看清稍縱即逝的市場機會。我們要通過科學的謀劃佈局,創新的設計開發,高品質高效率的產品製造,以及精準的市場營銷,確保在未來的前進道路上少犯錯誤,力求不犯錯誤。同志們,市場留給我們的時間視窗越來越短,競爭越加激烈,一個個挑戰等我們去快速應對,一個個困難等我們去頑強克服,一個個障礙等我們去勇敢跨越,我們仍將艱苦摸索和曲折實踐,去推出一款又一款Hero Car,開闢國內外一片又一片新市場,自主品牌的長征之路永遠在路上··· ···

  各位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10年間,自主品牌從當初的數十人,到如今的上萬人!

  10年間,我們有的同志從青澀少年,到如今為人父母!

  10年間,我們有的同志從當打之年,到如今早生華髮!

  10年間,唯一不變的,就是綿綿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自主品牌情懷!

  前進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堅定上汽自主品牌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奪取上汽特色的自主品牌偉大事業新勝利而奮鬥!奮鬥!再奮鬥!

  王曉秋

  上汽乘用車公司總經理

  2016年11月1日

  篇二

  各位同事:

  北京今天的天氣很好,汙染減輕了不少,比過去幾天要好很多。2016年的“開門紅”火爆異常,捷報頻傳,我雖然沒能在“一線”參與,但從微信上看個滿眼,祝賀天和優秀員工們,為你們高興!

  剛剛過去的12月,我們在北京、上海、江蘇、福建等地與同事們一起熱烈慶祝天和一週年。

  1年來,在國內外經濟形勢尤其是行業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天和人不畏困難和挑戰,積極應對,努力奮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已在北京、上海、江蘇、福建、浙江、黑龍江等省份開設了近30家分支機構,管理資產規模達60億元人民幣。憑藉在2015年的穩健經營與創新變革,公司被亞洲金融協會評為“2015誠信金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

  天和金融榮獲亞洲金融協會“2015誠信金融·誠信金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稱號

  1年前,天和的金融創新是被市場逼出來的,新型企業的金融需求在傳統金融機構得不到滿足而選擇天和,這是一個巨大的充滿機遇的市場。同時,天和抓住國家金融改革的機遇,成為當時全國為數不多,獲得私募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關於私募基金納入監管、立法規範化發展的呼聲在過去的幾年一直沒有停歇,直到2014年,私募基金才正式納入證監會監管。2014年2月7日,《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正式對外公佈實施,私募基金明確為金融機構。

  在天和這一年的成長路上,既有掌聲、鮮花,也伴隨著質疑、不解,但更多的,是客戶的認同、合作伙伴的支援、天和人的執著。曾幾何時,普惠金融、私募基金還都是新詞兒,今天,黨和政府把發展普惠金融、促進私募股權基金髮展,作為其重要的政策方針,國務院於2015年的最後一天釋出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天和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

  充滿希望的2016年已經來臨。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我誠摯地問候大家,並代表天和金融董事會、管理層向一年來辛勤工作、努力創業的1000多名天和員工緻以新年的祝福,向一直支援我公司發展的各級領導、新老賓客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天和仁,聚志成!感謝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天和人帶著對風險的深深敬畏,對中國夢的美好憧憬,對客戶、對社會、對每一位事業夥伴的責任,一起踏上新徵程!

  XXX

  XXXX.X.X

  篇三

  同事們:

  首先,歡迎大家從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來到瑞加集團,我也是瑞加大家庭中的一員。瑞加這個企業的名稱起的非常好,有著非常濃厚的中國文化的底蘊。大家都知道,中國是家國一體的社會,按理說人人都應該比較喜歡祥瑞的家,但實際上,在目前這樣的社會裡,我們卻恰恰缺乏瑞加的精神。

  當前中國人承受的工作壓力都比較大,也比較急功近利、浮躁一些,當然也可以說是事業心比較重,但事業成功之後往往又會感到空虛。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身體上很少考慮到家,精神上沒有家!所以說我們來到瑞加企業就要時刻提醒自己,如何真正通過大家的努力把企業之家做好,進而使每位員工生活地更加快樂,更多點時間想到自己的家,也就是說要把事業和家庭平衡好。當然,這種平衡在於企業不斷地、持續地成長,而這種成長有賴於人力資源體系不斷地優化和擴大,所以你們的到來讓我看到了瑞加集團未來成長的力量。非常感謝!

  說心裡話,當我與我的員工們講話的時候,我的壓力都非常大。原因有兩點:

  第一,沒有代溝是假的,管我叫哥哥,你們太小了,管我叫叔叔,你們又太大了,這個年齡在哥哥和叔叔之間。這樣的代溝,基本上差了接近10-25年,這段時間的差異確實非常大,具體又體現在兩點: 一是你們的父輩都是60後、65後,這一批人蔘加工作之後,基本上已經改革開放了,應該說趕上了好時候,現在這代人已成為中國經濟最主要的支柱力量,也可以算最先富起來的一代人,到現在很多家庭都已經是小康了,作為這一代人的子女,你們的經濟條件都是不錯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們說90後“任性、自主、獨立、更有平等意識、個性強",其實這都跟經濟基礎有很大的關聯!如果說你吃完上頓沒下頓,你能任性地起來嗎?只有經濟條件好了才有資格任性,任性的條件下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才能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才能體現自己自由的力量,所以“任性”是褒義不是貶義的,是基於我們強大的經濟基礎,這是第一個原因。

  那第二個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技術的變化。瑞加集團大部分員工應該都是80、90年之間出生的,我記得中國是在94年4月用專線接入國際網際網路的,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騰訊”98年成立99年推出QQ,“阿里巴巴”、“谷歌”都在99年成立,2000年中國成立了“百度”, 2009年“微博”誕生了。同時,我們一定要記住改變了一個時代。2011年也就是“微信”誕生了,可以這麼說,你們就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生而成長起來的。

  網際網路最主要的是改變了人與人的接觸方式、溝通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們資訊獲取的方式。為什麼我們感覺到有些年齡比較大的人儘管還活躍在企業和經濟的舞臺上,但是卻感到壓力空前巨大呢?因為以前資訊就代表權利,但是現在不一定,領導不一定比你們懂,不一定比你們水平要高,儘管我們可能經驗比你們豐富,但“經驗”在當前這樣一個時代也是個中性詞,不一定就是個好詞,所以說這樣的改變使我們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70後和60後的壓力非常大,這種差異是經濟條件和技術發展造成的。我深刻的感覺到,90後與70後比,70後與50後之間的差異更大。基於這樣的一個背景,我們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第二,你們的同學、朋友、家人等不管在什麼企業,入職培訓都會有領導講話,而講話的內容大多數網上都有,且都是範本,也基本都是放之四海而皆知的。也就是說我講什麼你們一定知道,無非就是要你們這樣或那樣做、要聽話之類的大道理,這樣的話對不對?很難講!因為這個世界確實不缺少“大道理”,但為什麼我還要強調呢?

  什麼是“大道理”?“大道理”就是很少有人去做但是大多數人都在說的道理。我們往往都是把大道理講給別人聽,把小道理留給自己。什麼是“小道理”?小道理就是小聰明,“大道理”就是簡單,一說就明白,但難做,比如“勤奮”、“毅力”、“無私”,但是有多少人真正地信,真正地做呢?這個非常不容易。我在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大道理,你們聽起來沒有任何新意,關鍵是怎麼做太困難了,事兒是做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但我還是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到底企業能給員工創造什麼?站在我的角度,有三點:

  首先,大家要有一個夢想,要有一個追求。所有的企業都有夢想,就是企業的願景、企業的價值觀,沒有願景的企業,叫做“生意”,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願景和價值觀分解成一個個小的夢想,細化到我們每個人身上,也就是說,你們來到瑞加企業,我們每個部門的負責人、每一個上級領導能不能讓你內心燃起一個夢想,讓你對這個企業有所追求?這非常關鍵。在企業裡,個人必須服從企業的夢想,而每個企業的夢想都是不一樣的,不認同也沒有辦法。現在的瑞加企業,自企業成立就在企業任職各個崗位的同事,一年後最多也許只剩下20-30人,但並不代表這是件壞事兒,可以說大浪淘沙,剩下的人只是跟你“臭味相投”,跟你的價值觀趨同,這沒有高低貴賤、成功失敗之分,所以首先我們要價值觀趨同,企業能不能給每個人塑造一個夢想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企業能給大家帶來挫折,帶來困難。我常去面試一些社招的所謂的經理級人才,通常我都不會講瑞加企業的好處,因為如果瑞加一無是處你就不會坐在我的面前,所以,廣大的員工們,從你踏入瑞加企業的第一天起我就要告訴你瑞加企業的問題是什麼。當你們走到工作崗位上,你的領導會給你一個巨大的挑戰,一個裝滿問題和困難的箱子,這會是最好的禮物。如果你沒有遇到問題、困難,那就不會有成長,不會有記憶,不會有收穫,這就是我們企業給你的第二個最大的不同。這跟學校、家庭裡不一樣,青青校園、家庭里人際關係非常簡單,個體完成個體目標就可以了,但在企業裡我們每一天都面臨新的問題、新的壓力,既然來了你就是其中的一員,你就有義務有責任去承擔這個壓力。如果你在某個崗位上解決了問題,那麼你就成長了。

  最後,企業能給大家一個平臺,有人把平臺理解為一個崗位、一個職稱,其實“平臺”就是“機會”。一個沒有發展的企業是沒有機會的,一個封閉的企業也不會給大家機會,一個論資排輩的企業也看不到機會,好在瑞加企業是一個開放的、不論資排輩的、有成長的企業。在這樣的企業裡,每年會有大量的機會散落到各部門、各崗位,需要大量的人才,這樣的機會就是大家成長的平臺。

  所以說,企業能給你的就是這三樣東西,一個是平臺,一個是困難,一個是夢想。你們應該好好珍惜,這是企業給你的最好的禮物、最大的財富。

  第二部分,我想說幾點我認為大家可能需要關注的,不是大道理,而是我認為對並且也在堅持做的事。

  第一,就是要做好自己。 什麼叫做好自己?首先就是選擇,選擇不難,但選擇前太難了,我們要發自內心真正地去選擇,選擇之後要堅定。你自己一定要問清楚你自己:你來瑞加是你真實的願望嗎?你們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如果沒有,那麼面對一點壓力你可能就會氣餒、會放棄,實際上做好自己的第一條就是告訴自己不後悔。做好自己的第二點就是不抱怨,只有不抱怨才能吸收正能量。抱怨就是自己把自己進步的門關上,你就不會看到自己的不足,總認為是別人的問題、客觀的問題。 做好自己的第三點就是隻有對自己負責才是真正的負責。傳統的教育告訴我們一定要感恩,一定意義上來說這是錯的。80、90後個體的崛起就是首先要對自己負責,你的酸甜苦辣別人不知道,而我們往往又會高估自己在組織中的影響力。

  第二,要做有價值的事。首先,現時代是充電,學習很多知識,這些知識有沒有用,就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去檢驗,也就是說從充電到放電這個轉換過程誰能完成得好誰就能發展得比較快。當然,對大多數的員工而言,第一年,都是企業投資於你的時代,因為人要適應這個社會、這個環境都需要時間,企業也必須看到這一點,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花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培訓,因為我們認識到了這個規律。如果大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就是資源巨大的浪費,所以大家要儘快去適應。

  其次,企業是功利性組織,不是民間的公益性組織,評價它的好壞就是看發展。如果用價值這個單一的維度來評價我們的優劣,非常難,因為價值沒法打分,但是你所在部門、所在崗位的價值還是可以看出來的。最後就是要讓個人價值和組織價值合一。我們所有培訓的目的就是在你提高個人能力之後服務於組織,最終轉化為組織的價值。

  第三,“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將生活在一個組織裡,組織是有規則、有紀律的,我們要思考:首先,能不能利用好組織平臺儘快使自己提升?其次,能不能影響組織中更多的人去提升?我常說“辦事”、“辦成事”、“辦大事”是不一樣的,道理很簡單,“辦事”一個人可以幹,“辦成事”一個人恐怕不行,至少要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辦大事”則需要更多的人,這三者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我們能夠管理多少人。因此,我們要思考如何與別人溝通協作,用好組織平臺成就自己,在自己成長之後再貢獻給組織。

  第四,把優秀當作一種習慣。優秀的習慣都是違揹人性的,正因為如此,只有很少的人能夠做到優秀,也正是這樣,你做到了才是無價。我以前常跟我的員工說,成長就這三點:一是好的價值觀,二是好的思維方式,三是好的習慣。成功的人不是天天講大道理,而是把小事情做好,有好的習慣。李嘉誠每天早上六點到辦公室把全世界的報紙看一遍,任正非每天無論多晚必須讀一個小時的書;可見優秀不是自然而然的,所以說行為塑造了性格,性格決定了命運。養成優秀的習慣非常苦、非常難,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一段時間下來你自己就會被自己的改變驚訝。

  第五,帶著愛去工作。 一位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工作績效跟兩個關鍵詞有關,一個是“心流”,一個叫“專念”。“心流”即是愛,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才是真正激發內心強大動力的源泉;“專念”就是專一、專注的力量,這些就是愛的力量,不愛便缺少工作的能量;迴歸根本就是你到底為什麼而來?事業的背後是我們對瑞加企業、對品牌有多少深沉的愛。

  最後將黎巴嫩的一位詩人、畫家紀伯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你擁有渴望;渴望也都是盲目的,除非你擁有知識;知識也都是徒勞的,除非你擁有事業;事業也都是虛無的,除非你擁有愛。當你們帶著愛去工作的時候,那你們和別人以及上帝才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XXX

  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