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有哪些

  國粹,是指完全發源於中國、起源於中國、並屬於我國固有文化中的精華,往往極具收藏價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中華衣裝

  中華衣裝,也稱華夏衣冠,也就是“漢服”。漢服,是中國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漢服***華服***是非常美麗的服裝,漢服***華服***最能體現漢族人儒雅內秀、神采俊逸、雍容華貴、美麗端莊的氣質。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絲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嫘祖被譽為“人文女祖”。嫘祖為人類的文明做出了傑出的貢獻,被後世尊為“先蠶”,享譽海內外。西方國家認識中國是從認識絲綢開始的,因而最早稱中國為“賽里斯國”,即絲綢之國。嫘祖發明的種桑養蠶繅絲織綢技術,堪稱在“中國四大發明”之前的“中國第一大發明”。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茶文化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是世界茶葉的祖國,這是世界公認的。茶,是中華民族的國飲。飲茶、種茶、製茶都起源於我國。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這說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農時代,中國就發現了茶葉,並且知道了茶葉具有神奇的藥用作用。因此,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神農是中國的茶葉鼻祖。神農不僅是中國的茶葉鼻祖,同時,神農也是全世界的茶葉鼻祖。茶葉,是最天然、最健康的飲料,也是最具有文化內涵的飲料。茶葉具有健康、天然、文化、文明以及時尚的非凡魅力,受到全世界人的喜愛。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和發明,瓷器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中國發明的瓷器,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作出的偉大貢獻。中國號稱“瓷之國”,中國所製造的精美的瓷器,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中國是瓷器的發源地,中國被譽為是“瓷器之國”。中國的瓷器製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中國畫

  國畫,是中國漢族傳統繪畫形式。國畫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這種畫種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國畫是我國傳統繪畫***區別於“西洋畫”***,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核心是“筆墨”。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書法

  中國的文字***漢字***起源,歷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約5000年前的軒轅黃帝時代,文字開始出現。傳說軒轅黃帝命令大臣倉頡造字,倉頡就發明創造了文字。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被後人尊為文字始祖。中國的漢字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發展、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儲存和傳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績。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古琴

  古琴,也稱:瑤琴、玉琴、七絃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代就已盛行的樂器,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有四千餘年,據《史記》載,琴的出現不晚於堯舜時期。琴的創制者有“伏羲作琴”、“神農作琴”、“舜作五絃之琴”等說,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文房四寶

  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一般是指:筆、墨、紙、硯這四種用具。文房,也就是書房。筆、墨、紙、硯這四種基本用具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人們通常把它們稱之為“文房四寶”。在“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中,最出名的、最好的、質量最優的當屬:湖筆、徽墨、宣紙、端硯。因此,“文房四寶”一詞也可以是專指湖筆、徽墨、宣紙、端硯。中國的文房四寶是中國人的創造發明。中國的文房四寶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傳播、儲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剪紙

  剪紙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剪紙是我國的藝術瑰寶。剪紙藝術這一中國民間藝術瑰寶,至今仍然綻放著絢麗的光芒。中國在西漢以及東漢時代就發明了造紙術,以後就有了剪紙。剪紙是我國最普及和最具有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剪紙,也稱為“窗花”。在新春佳節時,中國百姓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節日的喜慶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剪紙***窗花***,集裝飾性、藝術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請參考我以前提的建議:《建議把春節假期確定為十天,把臘月二十八定為“窗花節”》。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刺繡

  刺繡是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術,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歷史。刺繡織物主要是絲綢和絲線。中國四大名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在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將產於江蘇省的“蘇繡”、湖南省的“湘繡”,廣東省的“粵繡”、四川省的“蜀繡”,合稱為“中國四大名繡”。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達到很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中國最為突出的刺繡是江蘇的蘇繡、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繡、四川的蜀繡。除此之外,還有河南開封的汴繡、浙江杭州的杭繡。蘇繡、湘繡、粵繡、蜀繡、汴繡、杭繡,可以合稱為“中國六大名繡”。

  值得收藏的中國國粹:黎族織錦***黎錦***

  黎族織錦,也稱為“黎錦”,是海南島黎族的民間織錦。黎族織錦***黎錦***是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有著3000年悠久的歷史。黎錦在春秋時期就享有盛名,黎錦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史書上被稱為“吉貝布”,“吉貝”在黎語中就是木棉的意思。海南島盛產木棉,心靈手巧的黎族祖先很早就發現了木棉的用處,就用木棉紡紗織布。黎族人民採用木棉花***木棉花也就是攀枝花***來織錦。黎錦是以棉線為主,麻線、絲線和金銀線為輔交織而成。黎錦有紡、織、染、繡四大工藝,黎錦精細、輕軟、潔白、耐用,“黎錦光輝豔若雲”就是古人對黎族織錦工藝發出的由衷讚美。具有3000年悠久歷史、中國最早的棉紡織品——黎族織錦***黎錦***,堪稱中國紡織史上的“活化石”,其紡織技藝領先於中原1000多年。海南島因黎錦而成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祥地。黎錦是中國紡織藝術的一朵奇葩。在黎族文化中,文化底蘊最深厚、歷史最悠久的當屬黎錦,極富東方神祕文化的色彩。黎族織錦工藝是黎族傳統工藝中的奇葩。黎錦,是從天上飄下的雲彩,黎錦,是織在布上的民族史詩。從宋代,黎錦都是向朝廷進貢的珍品,被譽為“東粵棉布之最美者。”宋朝以前,黎族人的棉紡織技術遠遠領先於中原漢族,後來棉花逐漸由海南島傳入中國南方,元朝時上海人黃道婆又將黎族的紡紗、織布等技術加以改進傳播到內地,迅速推動了長江下游棉紡業的發展,掀起了被海內外學者稱譽的持續數百年的“棉花革命”,使棉織品取代麻織品成為生活必需品,黃道婆也成為中國紡織業的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