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碟介面型別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線部件,作用是在硬碟快取和主機記憶體之間傳輸資料。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線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式執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和光纖通道四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道只在高階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是種新生的,還正出於市場普及階段,在家用市場中有著廣泛的前景。在IDE和SCSI的大類別下,又可以分出多種具體的介面型別,又各自擁有不同的技術規範,具備不同的傳輸速度,比如ATA100和SATA;Ultra160 SCSI和Ultra320 SCSI都代表著一種具體的硬碟介面,各自的速度差異也較大。

IDE
  IDE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整合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碟控制器”與“盤體”整合在一起的硬碟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整合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碟介面的電纜數目與長度,資料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碟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碟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碟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相容。對使用者而言,硬碟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這一介面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髮展,效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相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型別硬碟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著硬碟的一種型別,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IDE來稱呼最早出現IDE型別硬碟ATA-1,這種型別的介面隨著介面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型別的硬碟介面,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介面都屬於IDE硬碟。

SCSI
    SCSI的英文全稱為“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同IDE(ATA)完全不同的介面,IDE介面是普通PC的標準介面,而SCSI並不是專門為硬碟設計的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資料傳輸技術。SCSI介面具有應用範圍廣、多工、頻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但較高的價格使得它很難如IDE硬碟般普及,因此SCSI硬碟主要應用於中、高階伺服器和高檔工作站中。

光纖通道
    光纖通道的英文拼寫是Fibre Channel,和SCSI介面一樣光纖通道最初也不是為硬碟設計開發的介面技術,是專門為網路系統設計的,但隨著儲存系統對速度的需求,才逐漸應用到硬碟系統中。光纖通道硬碟是為提高多硬碟儲存系統的速度和靈活性才開發的,它的出現大大提高了多硬碟系統的通訊速度。光纖通道的主要特性有:熱插拔性、高速頻寬、遠端連線、連線裝置數量大等。

光纖通道是為在像伺服器這樣的多硬碟系統環境而設計,能滿足高階工作站、伺服器、海量儲存子網路、外設間通過集線器、交換機和點對點連線進行雙向、序列資料通訊等系統對高資料傳輸率的要求。

SATA
    使用SATA(Serial ATA)口的硬碟又叫串列埠硬碟,是未來PC機硬碟的趨勢。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範。2002年,雖然序列ATA的相關裝置還未正式上市,但Serial ATA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Serial ATA 2.0規範。Serial ATA採用序列連線方式,序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鐘訊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資料)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資料傳輸的可靠性。序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援熱插拔的優點。

 

 

串列埠硬碟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ATA的新型,由於採用序列方式傳輸資料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序列的方式傳送資料,一次只會傳送1位資料。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線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線電纜、連線地線、傳送資料和接收資料,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複雜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義的資料傳輸率可達150MB/s,這比最快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的最高資料傳輸率還高,而在Serial ATA 2.0的資料傳輸率達到300MB/s,最終SATA將實現600MB/s的最高資料傳輸率。

 

主機板上的Serial-ATA介面

 

支援Serial-ATA技術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