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攔手門的簡介

  攔手門武術屬於少林流派,是在攔路拳和練手拳的直接影響下,由李金剛、封水伯等人於1650年創始於天津大直沽天妃宮廟的,至今已有358年的歷史。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少林攔手門

  攔手門是漢族傳統拳派之一,其源一說為少林一支,清初傳入天津,另說源於四川,最早為南方拳種,也有說最初傳於關東朝陽一帶。攔手門內容豐富,套路與拳術、器械和對練。另有童子功為基礎功。

  攔手門武術屬於少林流派,是在攔路拳和練手拳的直接影響下,由李金剛、封水伯等人於1650年創始於天津大直沽天妃宮廟的,至今已有358年的歷史。攔手門武術是天津地區也是中國武術久負盛名的優秀傳統專案,講究練養相兼、內外雙修。在中國武術運動中屬於長拳類。攔手武術已傳十一代人,分佈世界各地。

  2011年5月23日,攔手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少林攔手門簡介

  2010年,天津市河東區的“攔手門”,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專案類別,序號1。

  少林攔手門特色

  “攔手門”是中國武術中較為稀罕的上乘功夫,它攻防合一,每逢交手,招架來拳時常使對方跌倒或傷及臂膀內臟。攔手拳表面看起來安逸嫻靜,但出手瞬間如***一觸即發,能在各種不利的角度,發出各種長、短、橫、直之勁,其勁突法性強、變化莫測,而且出手非常快,常使對方敗後仍不知手跡。

  攔手拳的動作簡樸無華,除直勁外多橫勁,如斬勁、貼勁、蕩勁、崩勁、插勁、抖勁、蹭勁、彈震勁等,且一招之中常含沉、脆、粘、鬆、裹、擰、撐七種複合勁。

  攔手拳套路有操拳、攔手拳、翻拳、炮拳等,每套的單式動作都要反覆單練,使速度、勁力、行氣自然精熟。拳趟、拳式練熟後,接練打樁,操練臂、胸、肋、背、肩、臀、腿等,使各部位加大發力並能經得起對方擊打。攔手拳在練拳術、內功、打樁的基礎上,可作兩人實打,各自使用各種攻防方法。實打時,講究內外合一,以攻為主,上下密切配合,步法要快、活、穩。

  相關閱讀:

  少林攔手門的認識

  在尉老師的吳式方架場子旁邊就是少林攔手門的場子,常常可以看到他們練單式,或者互相對抗訓練,從來沒看到他們打套路。我因為去的少,與他們不熟悉,也就不大接觸。有次與他們中間的某老師一起往回走,出於好奇問了一下,回答居然是練楊式太極,還演示了幾個動作,讓我大跌眼鏡。原來是用少林串的太極!其間又看到個年輕人來學點基本功,沒多久也消失了。

  真的有點接觸是某次,我正練習的時候,忽然看到功夫百合與某老者推手。這個老者也見過多次了,衣服樸素看上去很不起眼。我也上去試了試,果然手上挺有味道,基本上是腰一轉就把我旋出去了。他說:“我老了,光靠手的力氣肯定是抗不住你們年紀輕的,勁要從腰胯傳上來才行。”那怎麼練呢?他馬上身體一坐,一個非常標準的四平大馬。四平馬步是南北少林的一個最基本的功夫,但在電視劇裡已經被醜化得無以復加了。如果光站個外形相似,那練一輩子也出不了功夫。裡面的內涵需要老師指點,並摸上一摸,或能瞭解。真的把內涵加進去,包括那些常年習武的人,能否把四平馬步堅持5分鐘,我很懷疑!

  接下來又講了個弓步然後將腰胯極度擰轉,眼睛向後看後腳,又是個非常彆扭的姿勢。表面看象意拳中的降龍樁,關鍵是極度擰轉。當時問了個很傻的問題,是否身體素質不好的人練這個會傷了腰?老者笑說:那兒啊?!我的腰病就是這個治好的。

  老者年青時玩的西方體育那套,什麼跑步啞鈴等,到老了還是感覺不行。因為腰病來學這個,居然不但治好了病,還出了功夫。他認為太極出功夫太慢,還是少林比較直接。少林仍然是講內功的,只要按方法去練,成功只是時間問題,不象太極那麼玄虛,十年不出門。

  少林攔手據說與以前的義和團有關係,大概是受到清政府打壓禁止,所以一直非常低調。而且非常保守,有跟師20年的還未得真正傳授。看到他們練的人大多是年齡偏大,估計也是後繼乏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