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人間讀後感
能夠來到人間,是一種福氣。那讀者讀了來到人間,讀後感如何寫?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有所收穫。
篇一
人類降臨到這個世界,除了維持生命的本能生存以外,還需要更高階的,超越本能之外的生命意義,並將其作為生命的依據。中國當代作家史鐵生由於自己的特殊境遇,對生命的意義作著嚴肅的思考。
史鐵生以個人沉思的筆觸講訴了對生命的堅守,以及對生命意義本身的思考,並且他的思考有形而上的意味,從個人上升到對整個人類苦難命運的思考。
《來到人間》中的小女孩是個侏儒症患者,父母對她的生理殘缺有兩種態度:逃避與直視。母親儘量用話語掩飾缺陷,逃避現實。理由是孩子太小,她的心靈是脆弱的。除了長得醜,長不高,女兒和其他孩子是一樣的,愛玩具,愛笑,天真活潑。雖然小女孩也有點覺察自己的異樣,但只要母親說她漂亮美麗,她還是相信的,還是快樂的。與其告訴她殘酷的真實,過早地剝奪屬於她的快樂,還不如讓她生活在謊言中,愉快地生活。殘缺的擁有者如果未意識到其殘缺,就不會感到悲哀,而生活在虛假的歡樂中,不會自知。
她的父親認為應該讓她明白事實。他回憶起年少時自己對侏儒症患者的嘲弄,對女兒的境遇更加擔憂。女兒出生時,醫生明確地告之,她將是侏儒症患者,並且暗示捨棄嬰兒的生命。但母愛的強烈使夫妻倆最終決定撫養孩子,且帶著僥倖心理,希望女兒可以長高一些,但事實畢竟是殘酷的。父親堅持要告訴孩子真相,認為不要等她長大了,自己明白:你不美,你很醜,以前你一直生活在謊言中。那時堅固而虛假的觀念已形成,並把它當成真實的存在時,卻在清醒中見其破碎,心靈的創傷更難癒合。父親代表現實的一面,顯得殘酷,且不留餘地,以致女兒在父親面前哭鬧、踢打。
不管是現實派的父親,還是逃避派的母親,他們不管選擇哪種做法對她帶來的傷害都是註定的。面對現實的痛苦,逃避現實仍然是痛苦。最終“孩子站在廚房門前的過道里,看見爸爸摟著媽媽,外面是萬家燈火,還有深藍色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爸爸、媽媽是現實與精神的契合,“萬家燈火”是人間的溫暖、和藹。深藍色的天空是深邃的,如同生命。閃閃的星星如同生命一路行來的點點希望。肢體的殘疾,鑄就了靈魂的堅強。
從深度來說人都是帶著殘缺出世的,他或她可能缺少智慧、美貌,或者出生貧寒。“因為人生來殘缺,人生艱難、充滿困境,當人面臨困境沒有盡頭的時候,會變得焦躁而脆弱,這時候需要一種對生命的理解。”
篇二
業餘作家史鐵生,2010年12月31日凌晨3點46分因突發腦溢血逝世。我對史鐵生這個人物不是非常的瞭解,印象中就是初中有篇關於他與他母親的文章,並知道他是個殘疾人,其他的就沒去做進一步的瞭解。去年,看到他去世的訊息,並且瞭解到他的作品《我與地壇》是一篇非常不錯的散文,鼓舞了許許多多的年輕人。寒假時,突然萌發要提高文學修養念頭的我,破例到圖書館借了好幾本書,包括《郁達夫文集》、《photoshop入門》等,其中一本就是史鐵生的《駱駝草》。由於寒假忙著玩,書就擱在床頭沒有看,直到前幾天,由於做實驗非常的無聊,就拿了這本書去實驗室看。剛翻開,一段話就吸引了我的眼球,“駱駝草,屬落葉灌木。身軀矮小,但根系發達,紮根極深,不怕風沙,即使一年不下雨也不會枯死。在惡劣的環境中,駱駝草與自然抗爭,頑強地生長,以它不屈的意志滯止了風沙的流動”。這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實寫照,他就像一顆駱駝草,雖然自己身體殘缺,但依然堅強地活著,並且活的很快樂。
帶著對作者敬佩的情感,開始翻閱書本。小說寫得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非常的生動,情感表達也非常的真摯。其中讓我感觸異常深刻的是《沒有太陽的角落》、《“傻子”的希望》、《來到人間》、《命若琴絃》。
《沒有太陽的角落》主要講述主人公及兩位同病相憐的朋友,他們都是殘疾人,生活態度非常悲觀,對生活沒有激情和信心,自暴自棄……這樣的日子直到一名叫王雪的女同志的到來才結束,王雪不僅沒有歧視他們,反而要和他們做朋友,他們整天在一起,生活得非常的快樂。後來,他們三人同時愛上了這位女主人公,但當王雪決定要離開他們要回家結婚時,他們都沒有阻止,覺得這是她應該得到的幸福,而這幸福是他們給不了的。
《“傻子”的希望》主要講述一位“缺心眼”的男孩,把結婚定位頭等大事,可是因為他傻,沒有人認為女孩會喜歡上他。直到有一天,他成為了一名包公頭,政府說會分他一套房。聽到這個訊息之後,他異常興奮,覺得這次有了籌碼了,並且把目標定位農村女孩。後來,通過層層關係,終於有人介紹女孩給他,但是代價是房子。他答應了,他們很快戀愛了,每天甜蜜地在一起,如膠似漆……但他也非常的無助,因為已經沒有房子了……最後他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給一間房給另外的人,就這樣,他天天活在夢的世界裡,房子有了,女朋友也有了……
直到有一天,他的房子***其實不是他的***被賣給了別人,他才從夢中醒來。最後女朋友離開了他,他還是一個人孤單地活著……
《來到人間》主要講述了兩位夫婦生下了一個小女孩,但是後來發現她有先天的軟骨組織發育不良***侏儒症***,兩夫婦經過一系列的細想鬥爭,最後都沒有放棄他們的女兒,並且還非常的愛她。文章裡有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如果我們再生一個,那我肯定會有私心,會偏袒正常的那個,所以我們不能要,我只要她,只愛她”。
《命若琴絃》主要講述了兩個瞎子,一老一少,他們主要通過彈琴賣藝來養活自己。老瞎子的師傅對他說,“等你彈斷了1000跟琴絃時,你才能開啟我給你醫治眼睛的祕方”。老瞎子就蹦緊了心裡的那根弦,為了1000跟琴絃而努力彈奏著。日復一日,老瞎子漸漸老去,但是夢想仍在,心裡的那根弦沒有斷,他相信有一天他能拿到那個祕方,有一天他能看到光明。終於有一天,他做到了,夢想實現了!但讓他無法相信的是那個祕方竟然是一張白紙……
他終於明白了師傅的用意,根本就沒有祕方,師傅給他的活下去的希望,有希望心裡的那根弦才不會斷,才有活下去的勇氣。他最後對他的徒弟小瞎子說:“這是祕方,等你彈斷1200跟弦時才能開啟”……
以上是我對這幾篇小說的總結和理解,這應該都是作者的真實生活寫照和其感情的真實流露,體現了作者樂觀的生活態度……
拓展閱讀:史鐵生作品讀後感
人活一口氣,誰也不是漫無目的地活著,許多人之所以活得很充實,是因為他們有永恆的信念。對於人生而言,不時調整自己的狀態固然重要,但比這更重要的是要在心中永存夢想、希望。
《毒藥》是一篇短篇小說,出現比較多的就是那兩粒藥。每次遇到不如意,不順心時,老人總是很悲傷、總是想著或許死亡可以解決一切。但當真正的面對死亡時,死都不怕了,還怕活著嗎?心裡也就又有了希望和依靠。就這樣,他走過人生。而那些沉迷於養魚的人們,沒有發現自己的樂趣早已偏離了原來的正道,以養出畸形怪異的魚為樂。就好像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離原來的自己越來越遠,無法自拔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