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人篇讀後感

  《論語》裡並沒有把“為人”歸納成一個小篇,但是每一則論語裡孔子所講到的,無不透露著“為人”的道理。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歡迎閱讀!!!!

  篇一

  《論語》裡並沒有把“為人”歸納成一個小篇,但是每一則論語裡孔子所講到的,無不透露著“為人”的道理。

  我很喜歡的一則論語是: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這裡說的是孔子的“為政”的思想,但是我卻覺得孔子所說的“臨之以莊”不僅是為政者所需要做的,作為一個普通的民眾也需要做到“臨之以莊”。可能是因為自己做不到才覺得可貴吧,我很討厭自己做每一件事,說每一句話,都不能做到莊重得體,總是十分幼稚膚淺,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成熟的、有內涵的人,但卻不能做到,所以我特別羨慕崇拜那些內斂有涵養的人。我覺得現代人大多數都沒有辦法做到內斂莊重,社會上漂浮著一股浮誇之氣。所以每個人都需要“臨之以莊”,學習做一個莊重內斂的人,這樣才是真正的和諧社會。

  還有就是:子張學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這一則我也挺喜歡的,因為少說多做也是我覺得很好的一個品行,但也是至今未能做到。這則論語說的是為官者要少說多做,當然這放在平常人的身上也是十分妥當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胡亂說話容易得罪人,只會說話而不做事在工作中也是不行的。

  還有,孔子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觀也很有意思,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子這個人是很有智謀的,懂得明哲保身,並不是為了能做官就愚笨地顯示自己的才能。放在我們的身上也亦如此,在恰當的時機展現自己的才華,才是真的有才智,所以“用行舍藏”也應是我們學習的。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這裡說到了孔子“溫良恭儉讓”的五種品質,雖然這則論語也是講為政的,但孔子這五種品質難道不是很值得人們學習嗎?溫和、善良、節儉、謙讓、謙遜並懷有敬畏的心,這些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最最需要的東西,我想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五點,真正的和諧社會就不遠了吧。

  最後我想講的是“五美四惡”,“四惡”我們這裡就不講了,因為它只適用於統治者,但是“五美”則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五美”指的是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和威而不猛,這“五美”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做到:對別人要懂得施與恩惠,但是不能過分;工作就工作,不要抱怨;懂得控制自己的慾望,不要貪婪;做到內心平和自重而不張揚,不歧視別人,不驕傲;注意自己的儀態,要莊重內斂。能做到這幾點的話,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君子了吧,擁有美好品德的人,別人就會尊敬他,這就是我們學《論語》的“為人”思想的原因了。

  篇二

  《論語》當中闡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為核心的自然是“仁愛”思想,縱觀全書,一萬五千餘字的《論語》,“仁”這一個字就前後被提到有一百零九處。仁愛是儒家哲學裡的基石,是孔子思想體系中的核心。

  何謂仁,簡單二字—愛人。仁者愛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去關懷別人。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仁愛的使命,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當面臨抉擇時,個人的性命已不重要,殺身成仁才是真正的使命。這是中國文人的一種精神,儒家的一種態度,是那些面臨國破家亡,興衰榮辱的士大夫所應當奉行的準則。然而,身處在當下的較為和平的社會環境中,我們所謂的仁已無需是那種拋頭顱、灑熱血的豪言壯舉,而是僅僅在生活中多去關心別人,用一種善意的心態去待人接物。孔子的學生問孔子如何為仁,孔子說:“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這五點乃是孔子“仁”的思想核心,它就體現每個人的舉手投足間,自己待人時恭敬,別人也就會尊重自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就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恭敬之心帶來寬和的態度,擁有寬廣的胸襟和眼界,眾人自然樂意和你相處,當你已經和他人了交往後,誠信就是你和他人相處的潤滑劑,是友好關係的保障卡。接下來,你要學會的就是抓住機遇,敏捷做事,如此,你將建立成就,在這一切之後,似乎你已經達到做人的高度,但這時才是你體現仁愛的集中,身居高位而不自傲,仍然施惠與他人,與他人分享,最終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這就是我們做人的最高境界,它不是像古時那種極端的選擇,而是日常生活裡的一種為人方法,它讓我們改變生命狀態,以歡樂的信念去面對世界,去建立與他人,與社會的和諧關係,是一種生命的態度。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當我們真正願意去擁有這顆心的時候,仁愛就來到了我們的生命裡,我們與世界將會變得美好!

  篇三

  在現代的社會裡,處處都應存在著誠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對於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典著作裡,遺留著古人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著人民朝著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麼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訊道中,經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種種廣告產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電視欄目裡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後的神祕面紗。主持人帶著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祕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裡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並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裡各個部位的毒素統統地排出來。從電視螢幕上,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現,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裡散發出來的。記者通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於洗腳盆裡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於水後的精鹽發生電解反應所產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裡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著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於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隻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巨集偉的企業專案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著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樑!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著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決不允許任何虛假的玷汙!讓我們共同祝願:讓誠信永駐人間,讓誠信保留最真實最美麗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