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劍讀書筆記

  《刻舟求劍》是一則寓言故事,小故事卻有大道理。既然這麼有哲理的文章,邊讀邊做筆記吧。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刻舟求劍》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位楚國人要乘船渡江,不小心將劍掉到江裡。於是,他就在船上刻了一個記號。等船靠岸了再去撿,結果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這個故事諷刺了那些愚蠢而又拘泥固執,不知事物發展變化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常常出現這樣事情。就拿我來說吧,記得我在四五歲時,媽媽帶我去鄉下的姥姥家。在我快要離開之前,我把我最喜歡的小珍珠埋到了離姥姥家門只有八步之遠的小土坑裡。回到天津時,我一直惦記著它會不會被人挖走,我的心一直懸著。終於在我九歲那一年,媽媽又帶我去鄉下姥姥家玩。剛一到那裡,我首先做的就是挖土坑找珍珠。我仍然邁了八步,可是怎麼也找不到,於是我坐在板凳上左思右想。突然我想起來我現在長大了,步子也大了。原來是八步,現在就該是四步了。我試了試,果然挖到了。

  小朋友們,在做事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仔細分析,想好了再去做。否則,就會鬧出和刻舟求劍的人一樣流傳千古的笑話。

  篇二

  我非常喜歡歷史,因為歷史使人明智。在刻舟求劍中丟劍的楚國人犯了三個錯誤:第一,他沒有聽取眾人的勸說及時撈劍,反映出他是一個一一孤行,不善於聽取他人合理建議的固執之人。從而我懂得了集體力量大,要綜合聽取各方好的意見;第二,他刻舟定位失劍地方,反映出他做事想當然,沒按照事物客觀規律做事。從而我懂得了沒有邏輯的做事是徒勞的,害己,甚至害人的;第三,他把船靠岸再去尋劍,反映出他是在浪費時間和人力。從而我懂得了沒有抓緊時間,花人力做錯誤事是資源的浪費,如作為領導者這樣去做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為此刻舟求劍使我感受很深。

  篇三

  通過學習《刻舟求劍》這則寓言,我明白了許多道理:凡事不要只看表面現象,要認真地想,深入地分析,才能找到一種合適的方法。走方法之路,要比一味的愚昧更方便,更快捷。

  文中的這個人在乘船時不小心將劍掉入水裡,便在船上刻了個記號,下船後,便依照船上的記號下水尋找,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走,結果呢,當然是一事無成,事倍功半了。其實他只要肯動點兒腦筋,花點兒心思,講究方法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例如利用竹竿,船漿之類的工具,再借助劍不會遊走的特點,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把劍找回來了,既省時、又方便,豈不是一石二鳥一箭雙鵰一舉兩得了嗎?現在,我們可以看到:注重方法是很重要的。同樣是方法,一種是好方法***不費力,花很少的時間***,另一種是愚昧無知的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