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教學法心得體會範文3篇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主陣地。五步教學法要運用的得心應手,必須要觀察學生的困惑,點撥引導要適時,還要得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的去實踐去思考去學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歡迎參考閱讀!

  五部教學法心得體會範文一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運用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法,把教學的立足點轉到指導學生、點撥學生上,讓學生髮揮潛能,敢於動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創新學習的主渠道。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應用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法,即自學質疑--篩選問題--合作交流***動手實驗***--反饋歸納--深化創新,就是堅持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疑為主軸、動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始終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動手、動腦、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能真正得以體現。

  一、自學質疑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是無疑。到這裡方是進步。作為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學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學生在

  一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去選擇、去綜合、去感悟,並提出問題。但由於學生程度、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師要創設必要的情景,引導學生在自學時大膽質疑,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導言,在新課匯入中可採用講故事、演示實驗、實物、圖表、投影片等匯入;也可採用一句話、一道題等匯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迫切想遨遊知識大海的心情去自學、去質疑、去探索,其學習的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將進一步得到培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要充分肯定,並讓學生板演到黑板上,保護其積極性。

  二、篩選問題。

  學生在自學預習的基礎上會提出五花八門的甚至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生自學鹽類的水解這一節內容第一課時時,學生提出了以下一些問題:①不同的鹽溶液為什麼能使指示劑顯不同的顏色?②強鹼與弱酸組成的鹽的溶液為什麼會呈現鹼性?③強酸與弱鹼組成的鹽的溶液為什麼會呈酸性?④強鹼與強酸組成的鹽的溶液一定呈中性嗎?⑤酸式鹽的溶液一定呈酸性嗎?⑥弱酸與弱鹼組成的鹽的溶液顯什麼性?⑦鹽類水解的實質是什麼?⑧如何寫鹽類水解的離子方程式?等等,教師就應從學生板演到黑板上的問題中找到突破口,和學生一起共同歸納、綜合,篩選出帶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異創新價值的問題來進行探討。捕捉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才能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篩選問題的過程,是綜合運用已學知識、遷移能力培養的過程。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作知識歸納綜合。如果這一步處理得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得到充分調動,新知識和重點、難點也能較好得到解決。

  三、合作交流***動手實驗***

  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藉助各種教學手段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學生留有查詢資料、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和動手實驗的時間。人思如湧泉,浚之愈新。針對第二步篩選出來的問題,教師要讓學生思考、交流討論、討論實驗方法以及讓學生親手實驗試一試等,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過讓學生帶著自己渴求解答的問題去探尋、討論和動手實驗,加上教師的激勵和鼓舞,他們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以極大滿足,被動地接受知識就會變成主動地探求知識;獨立思考加上團隊的合作交流與親手實驗的驗證,就能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這既改變了滿堂灌的陋習,又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但教師要注意克服最易犯的毛病:教師為趕教學進度,讓尖子生回答問題,而使許多學生失去思考的機會,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怕打亂課堂秩序,不敢放手讓學生討論或動手實驗,忽視了學生個人、集體的智慧和全體二字,使問題不能被真正理解;教師作為旁觀者,沒有深入到學生中去,針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進行啟發、誘導,沒能抓住學生盲點於無疑處生疑。

  四、反饋歸納

  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和實驗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和教材的重點、難點及時進行點撥、解惑和歸納。學生的疑難,教師要充分了解其性質、類別,同時要考慮是當堂解決還是課後解決,是個別輔導還是集體解答,是讓學生解決還是教師解決以及解決的思路。教師根據實際應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所學知識,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把問題分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解難,或啟迪學生轉換思維角度去解疑。反饋歸納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將新舊知識串聯、重新組合、揭示主題的過程。例如,在學了濃硫酸的氧化性後,教師可提出:濃硫酸有氧化性,稀硫酸也有氧化性嗎?濃硫酸和銅反應與稀硫酸和鋅的反應在氧化性上有什麼不同?又如,在學習鐵的化合物後,教師提出鐵能與氯化鐵反應,那麼銅與氯化鐵能反應嗎?用問題的形式來歸納,使學生思維訓練、知識遷移和組合、創新學習能力就能得到更進一步的訓練和培養。

  五、深化創新。

  在解決了學生疑難之後,教師或學生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深化小結,這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創新學習的點睛之處。過去許多教師只是將已講知識重複梳理一遍,使小結成了知識的機械重複,虎頭蛇尾,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而創新學習課堂教學的小結是由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的過程,或者學生提出未解決的問題,或者學生有新的思路……教師可在此基礎上高度概括,使之綱領分明、重點突出,幫助學生記憶、綜合和掌握。總結內容可分步進行,也可整體囊括;形式上可板書、筆記、重述等。教師在總結中要特別注意深化知識,如在學了氯化氫氣體的噴泉實驗,課堂小結時,教師可提出:①根據噴泉的原理,哪些氣體和液體搭配也能做噴泉實驗?又如,在學了原電池後的課堂小結時,可提出:利用家裡的物品你最多能做成幾種不同的原電池?回家嘗試一下。這些題目深化了知識的外延,留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創新或動手的餘地,使學生在總結過程中感悟樂趣,激發熱情,發揮想像,創新學習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養。

  創新學習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並非一種。化學教師要堅持以學定教、以學定法、教無定法的教學原則,只有尊重實際,大膽實踐,勇於探索,把準主導關係,突出主體作用,才能探索出更加靈活的、課型相異的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

  五部教學法心得體會範文二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運用課堂教學模式,優化教法,把教學的立足點轉到指導學生、點撥學生上,讓學生髮揮潛能,敢於動手,有所發現、有所創新,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創新學習的主渠道。我們在教學中應用創新學習五步教學法,即導--學--議--賽--結,就是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始終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的培養,創新思維的培養,動手、動腦、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能真正得以體現。

  一、設疑匯入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是無疑。到這裡方是進步。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自學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匯入,在新課匯入中可採用講故事、演示實驗、實物、圖表、投影片等匯入;也可採用一句話、一道題等匯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迫切想遨遊知識大海的心情去自學、去質疑、去探索,其學習的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將進一步得到培養。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要充分肯定,並讓學生板演到黑板上,保護其積極性。

  二、帶著問題去學

  學生在自學預習的基礎上會提出五花八門的甚至教師意想不到的問題。教師應從學生板演到黑板上的問題中找到突破口,和學生一起共同歸納、綜合,篩選出帶有共性、最符合教材要求、最富有求異創新價值的問題來進行探討。捕捉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激勵他們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才能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如果這一步處理得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得到充分調動,新知識和重點、難點也能較好得到解決。

  三、在合作交流中議與賽

  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符合學生認識特點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藉助各種教學手段不斷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給學生留有查詢資料、思考、小組討論、交流時間。人思如湧泉,浚之愈新。把學生置於發現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過讓學生帶著自己渴求解答的問題去探尋、討論和動手實驗,加上教師的激勵和鼓舞,他們的好奇心,成功欲就能得以極大滿足,被動地接受知識就會變成主動地探求知識;獨立思考加上團隊的合作交流與親手實踐的驗證,就能使許多問題迎刃而解。這既改變了滿堂灌的陋習,又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另外通過比賽的形式,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四、反饋歸納之結

  學生在自學、討論、交流和實踐過程中反饋出來的問題,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要求和教材的重點、難點及時進行點撥、解惑和歸納。學生的疑難,教師要充分了解其性質、類別,同時要考慮是當堂解決還是課後解決,是個別輔導還是集體解答,是讓學生解決還是教師解決以及解決的思路。教師根據實際應採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所學知識,啟發學生舉一反三;把問題分解,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解難,或啟迪學生轉換思維角度去解疑。反饋歸納是調動學生積極性,將新舊知識串聯、重新組合、揭示主題的過程。用問題的形式來歸納,使學生思維訓練、知識遷移和組合、創新學習能力就能得到更進一步的訓練和培養。

  五部教學法心得體會範文三

  我校自實施五步教學法以來,我們備課組的教師不但積極實施,而且相互交流探討在實施過程當中的喜悅和困惑,因此,我們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尤其是運用五步教學法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把我在實施過程中的的一些喜悅和困惑拿出來和同志們進行交流和分享,以期共同提高。

  1、我校五步教學法是:目標導學、自主質疑、合作探究、達成目標、鞏固提高這五步中,目標導學相對好操作,具體實施時,我讓學生先將導學案中學習目標通讀,然後用筆將自己認為的學習重點詞畫出來,然後,學生閱讀教材,畫出自己對教材中知識的理解,如果教材內容簡單,就讓學生總結本節內容包括幾點,然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主要內容是本節教材主要包括那幾個問題,如何理解,經過交流學生基本上能將學習內容整理清楚。然後學生完成導學案填空內容,要求學生先不要看書自己做,不會的內容在看書完成。較難的內容,小組交流討論解決。

  2、這五個步驟中,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主要體現在二三五步中,教師除了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中,還應該在學生小組交流的某一關鍵思考,就學生存在的共同的主要問題進行適時簡練清晰的引導點撥,佔時一定要少,而且要簡潔明瞭,學生易理解接受,同時通過教師的點撥還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如學習化學平衡時,我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舉了幾個生活例子人流、水流等讓學生理解平衡的本質是進量等於出量,學生聽完後興致勃勃,很快就抓住了化學平衡的本質,解決了學生心中的困惑。

  3、教師的主導地位一定要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這個五步教學法中得以體現,引導要到位,還要注意不能喧賓奪主,時間把握要好,不能太長,同時還要點到位,否則學生的學習只是表面的,能力難以提高。這點很重要,在教學中不太好把握,必須要經常思考。

  4、在學生自主質疑的過程中,學生由於經驗欠缺,對學習的主要內容往往把握不到位,這時候教師就要在學生質疑的時候,幫助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要通過問題讓學生明確一些學習方法。如學習有機物我在學生自主質疑的時候,給學生提出問題,斷鍵方式是什麼,同學們一定要關注,可以用前後比較的方法找到斷鍵的方式和規律,學生慢慢習慣了這樣學習,實踐證明這樣的引導比較成功。

  總之,五步教學法要運用的得心應手,必須要觀察學生的困惑,點撥引導要適時,還要得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斷的去實踐去思考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