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合作教師的反思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讓我們把自己過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幽微細節重新審視,去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蘊涵,從而把作為敘事者的教師自身的思維觸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層,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顯現其並不平凡的教育意義。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教育敘事範文,一起來。
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兄弟認為:如果學生不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他們的合作性互動之中的話,那麼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把合作學習的觀念引入教學系統,不僅是為了順應教育社會化和培養社會所需要人才的需要,而且是為了更好地體現新教材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國,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技能的問題比較普遍,許多社會學家認為“合作的交往,較之競爭的交往在當今及未來世界更為重要。”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有些孩子不願意與他人合作。
記得我在上《螞蟻搬家》一課中,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學習螞蟻搬家的團結合作精神,特意設計了讓六人小組合作創作一幅作品的環節,並且在之前也作了“團結合作、齊心協力”等螞蟻搬家故事的鋪墊。但是,在合作創作時,有個別學生表現出不願意與同學合作,願意自己獨立創作的現象。不管老師怎樣運用激勵的手段,其他同學怎樣動員,都沒能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回想起在前面幾次需要合作的課中,他們也有類似的反映,真是令我不解:他們為什麼不願意參與合作呢?怎樣才能激發他們合作的熱情和慾望?
除此之外,我還看到在其他學科的小組合作時,有的同學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有的觀點不一,臉紅耳赤;有的滔滔不絕,而有的卻呆若木雞;或是你讀你的,我想我的。如此不同景觀的背後是否還隱藏了教師本身的原因?經過仔細分析,我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
一、 教師的觀念沒有真正更新
教師有否真正地融入小組學習中,並和同學們一起體驗小組學習的快樂?當你真的能與之喜與之悲的時候,小組合作學習才有了自己的活力。就像對新生兒,沒有真誠的關愛和小心的呵護,小寶寶會健康成長嗎?對待小組學習,教師就應象對待新生兒一樣。而我在讓小組合作創作時,只是顧及同學們完成作品的情況任何,哪裡畫得不足,給他們提出改進意見,而沒有置身於小組中參與他們激烈的議論,併為他們獨特的想象和靈感的創意而喝彩、激勵。試想,如果連教師自己都認為小組合作只是一種形式或只認為它是學習的一種便利,缺少應有的期望和熱情,那你能指望學生的新奇和熱情能持續多久?因此,小組合作是否有效、持續地發揮其作用,教師觀念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說是一個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素。
二、小組搭配沒有做到精心安排
在分小組合作創作時,我只是讓自然小組前後六人合併成為一個合作組。其實,小組搭配的好壞直接關係著小組作用是否良性地發揮。安排不當,許多問題就會逐漸暴露出來,“老師,他都不說”,“老師,他一直在玩”,“老師,他們在講話”……等等。這時,老師更不應放任自流,也不應簡單處理,最好是耐心詢問產生問題的學生,可以單獨談心,可以溫言勸說,結合原因進行小組重組,讓優弱勢趨向合理。還要讓弱勢轉化為優勢,要激發不願意合作的學生的自信心,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多創造機會讓他表現,讓弱勢也轉化為優勢,參與到小組學習中來。如果老師不斷地發現弱勢,不斷地轉化弱勢,那麼最後的局面必定是一派生機勃勃。
三、 小組團體意識沒有得到強化
對於合作小組的褒獎,在課堂上我運用得比較單一,只是以“合作星”的形式來獎勵團結合作好的小組。其實,組合成有生氣的小組後,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如何激發小組的團體意識。一個有凝聚力的小組,它的意義是更大的。其中培養的不僅有合作精神,更有責任感和榮譽感。有了團體意識,反過來可以團結小組成員,小組每個成員就能自覺充分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此時,引入適當而有效的競爭機制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這種獎勵應是公平、民主的,不是氾濫的,應是對使大家都心悅誠服的肯定,使孩子們體會到獎勵的珍貴,激勵他們積極去爭取。所以,對合作小組給予肯定應該是隨機的,課結束後進行星級評比;之外,還可以評比團結合作好的先進個人,使個人和小組的積極性有力地調動起來。
作為一名新形勢下的新型教師,既是教學的設計者,更是學生的引導者,我們要悉心為每一位學生培植探究合作適宜的氣候和溫度,讓孩子們像野花一樣自然、蓬勃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