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成為快樂的教師

  教育敘事,即是講有關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體敘述教育教學中的真實情境的過程。讓我們把自己過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幽微細節重新審視,去發現其中細微的教育蘊涵,從而把作為敘事者的教師自身的思維觸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層,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顯現其並不平凡的教育意義。做一名快樂的教師快樂和幸福是人生的終極追求.教師的快樂和幸福感是至關重要 的。今天。

  快樂和幸福是人的終極追求。良好的教育就是讓學校裡的教師和學生因教育而更加快樂、幸福地生活。教師的快樂與幸福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教師不快樂,他的學生往往不會有好日子過。萬一教師不能擁有完整的快樂與幸福,那他至少要讓自己過得有希望。如果教師的生活沒有了希望和夢想,教育就會發生危機。

  有幸福感的人,是那些擁有創造性生活的人,是那些“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所謂痛苦的人,是那些生活在種種束縛中的人。

  對於教師來說,他的作品可能是曾經改變了某個學生,可能是上了一節好課,可能是發表了一篇文章或出了一本書,也可能是參與建設了一個新班級或一所新學校。所有的作品都意味著某種“改變”。很多人之所以沒有自己的作品,是因為他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日常生活陷入機械的重複。為什麼你無法發表一個新作品?因為你沒有改變你的生活。既沒有新的“閱讀”,沒有新的“觀察”,也沒有新的“做法”,當然無新作品可言。

  創造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可能生活”或“理想生活”。這種人生活在自己的夢想中。夢想是自己將來要走的道路,在自己將來要抵達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的地方。人過得好與不好,全靠人有沒有自己的夢或理想。

  史懷澤因《敬畏生命》而享有盛名。史懷澤建議人在走路時也要愛惜路上的生命:“被你踩著的螞蟻在那裡掙扎,甲蟲在艱難地爬行,而蠕蟲則蜷縮起來。”這令很多讀者感動。可是,史懷澤真正的魅力並不在於他是一個多愁善感的男人,不在於他建議人要保護所有動物的生命,而在於他熱烈地建議每個人必須讓自己的生命過得充滿激情、有理想、有活力。在史懷澤那裡,“敬畏生命”意味著“拒絕成熟”。人的最重要的使命是在整個生命中堅持自己的理想,“偉大的奧祕在於,作為充滿活力的人度過一生”;真正有力量的人,“什麼也奪走不了他的理想”。我們成年人傳授給青年一代的生活知識,不應該是“現實將排除掉你們的理想”,而應該是“堅持你們的理想,生活不能夠奪去你們的理想”。

  生命力及其蘊含的人格魅力是人的精神長相。人的長相在進入學校之前由母親負責;人的長相在進入學校之後,由自己負責。教師的使命,是激勵學生對自己的長相負責任。學生的使命,是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起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的目的,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種汙穢、猥瑣之氣,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成為一個有活力的人,這就是教育對教師和學生的全部期待。

  於是,真正“受過教育的人”、“有教養的民族”,顯示為人的“活力”:神采奕奕、生機盎然;熱情、衝動、才情、抒情、機靈、智慧、敏感、勇氣、冒險、探索、拓展、開闊;爭執、掙扎、執著、反抗、超越、拯救、解放……

  具體而言,人的幸福感來自三個要素:一是有情趣;二是愛人與被人愛;三是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