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在我國有哪些風俗習慣

  “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是“開始”的意思自秦代以來中國就一直以立春作為春季的開始。以下是百分網小編為你整理的立春在我國的風俗習慣,希望能幫到你。

  風俗習慣

  “迎春”

  “立春習俗”中在立春前一日,先要迎春。春至而萬物生。古人把農事叫作春事,農忙叫作春忙。

  我國是農業國家,對於節令,極為重視。

  在民間,迎春的儀式更是鋪張盛大,十分熱烈,其宗旨一方面在於勸農務耕,注重生六。一方面示人須珍惜韶光,不要辜負一年之中的最好季節。

  “嚼春”

  立春吃春餅生菜等,俗稱嚼春、咬春或者嘗春。

  唐朝時,立春這一天有製作春盤的習俗。

  近年,考究的人多用火腿、蝦仁、雞肉、蟹粉、冬筍、肉絲等作為餡料,製成春餅,用來款待客人,尤為風行。

  “接春”

  樟葉就是樟樹的葉子,性質辛溫,香氣辛烈。燒樟葉可以辟邪,除溼氣,殺蟲。本日,浙江東部的人多在庭院裡燒樟樹葉,使其僻啪作響,傳說可以祛陰邪,俗稱接春,也稱烽春。

  “貼春字”

  在門楣上貼“宜春”二字,是為了預兆新春嘉福。

  現在多為”春“字。

  “春亂”

  古時之人舉行婚禮。多在春季,《詩經》有“桃之夭夭”“宜其室家”之句。

  立春是萬物回春的日子,凡是之前嫁娶失時的,今日可以舉辦婚禮,取意春到人間,萬物滋育。廣州一帶俗稱為春亂。

  “食蔥”

  生蔥能使面板生機暢順,柔滑細膩,促進血液迴圈,鎮定神經過敏,還能使人生熱發汗,抵抗惡寒,預防感冒。與酒配合食用,可以暢通五臟。

  養生習慣

  早起早睡以養肝

  立春在養生上主要是護肝。在作息時間上,人們應順應自然規律,早睡早起。在精神養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憂鬱,做到心胸開闊,保持心境愉悅。

  不要過早減衣

  春不減衣,秋不戴帽”。立春之後的一段時間往往冷暖不定,要當心“倒春寒”的侵擾,不要過早減掉冬衣。

  由冬季轉入初春,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又大,過早減掉冬衣,一旦氣溫下降,就難以適應,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

  防止舊病復發

  古諺語:“百草回芽,舊病萌發。”可見立春後是疾病多發的季節。春天的多發病有肺炎、肝炎、流腦、麻疹、腮腺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因此對於有肝炎、過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別注意調養預防。

  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陽氣初生,飲食的調養除了注意升發陽氣,還要投臟腑所好,應適當吃些辛甘發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為酸味入肝,具有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食物可選擇辛溫發散的蔥、香菜、花生、韭菜、蝦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食療要點

  立春是二十四節氣之首。此時氣候轉暖,氣溫漸漸上升,陽氣始發,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也隨之上升。《素問.藏氣法時論》說:“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在五臟與五味的關係中,酸味人肝,具收斂之性,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飲食調養要投臟腑所好,即“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髒之神所好也,即被也。苦者是本髒之神所惡也,即瀉也”。因此立春飲食要考慮春季陽氣初生的特點,應該吃些辛甘發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我們可以有目的地選擇一些柔養肝、疏肝理氣的草藥和食品,草藥可選用如枸杞、鬱金、丹蔘、元胡等,食品則應該選擇辛溼發散的大棗、豆豉、蔥、香菜、花生等,靈活地進行配方選膳,可以達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立春的飲食藥膳應以“升補”為主,適宜的膳食有首烏肝片、蝦仁韭菜、珍珠三鮮湯等,食之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髮明目、溫中益氣的功效。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