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是什麼家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號濂溪先生,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人,曾任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說道,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是北宋著名的大學問家,他的表字是茂叔,自號濂溪先生。他一生有三個名字,除周敦頤之外,還有周元皓和周敦實。他出生於1017年,死於1073年,享年五十七歲,諡號為元,世稱周元公。他一生在文學方面頗有建樹。

  另外周敦頤還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家和文學家,是我國古代儒家理學的開創者,他提出了陰陽、動靜、太極、無極等與儒家理學相關的概念,他的這些思想多在他的著作中體現和涉及。他的著作主要有《通書》、《太極圖說》等,其中的字字句句都糅合了道家和佛家的精華。《通書》主要記錄的是周敦頤對道家經典著作《易經》的領悟,《太極圖說》主要著的是周敦頤形而上學思想的精華,他理解的世界是由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構建而成,物質是恆等的,都是靜動的方式表現的。《太極圖說》表現出的古代形而上學的思想,它揭示了古代哲學思想發展的軌跡。身為這本書的作者,周敦頤的哲學思想當仁不讓的成為了古代哲學思想的突出代表,他是一名真正的哲學家。當然,除了在哲學方面思想很有建樹,他在詩詞方面的成就也很高,況且哲學屬於文學的範疇,周敦頤自然也是一位文學家。

  周敦頤是一名不一般的哲學家,為中國古代的哲學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的思想和著作是世界哲學歷史上一顆閃閃發亮的北斗星。代表了他在這一方面所做出的成就,值得別人敬佩。

  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

  周敦頤,他的表字為茂叔,因而有人稱他為周茂叔,他原來的名字叫周敦實,後來又有名字周元皓。他在五十七歲時就與世長辭了,死後南宋皇帝宋寧宗趙擴賜他諡號“元”,後人尊稱周元公。他一生在哲學方面頗有建樹,是我國古代首屈一指的哲學家。

  關於周敦頤是哪個朝代的是沒有任何爭議的,他是中國古代文學發展巔峰其中之一的宋朝人。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人物,他出生於1017年,於1073年逝世,享年五十七歲,他曾是北宋宋真宗和宋神宗的臣子。北宋重文輕武,是中國古代文學高度發展的時期,是文學得到了極大的進步,出了一大批蘇軾、王安石、曾鞏等文學大家。與其他朝代相比,北宋的文學發展最為快速,文人受到的文字要求比較少,言論較為自由。因為政治對待文學的態度,也使得文人的思想不再狹隘,也因此可以使得哲學得到發展,使得周敦頤形而上學的思想得以生存壯大。可以說,周敦頤的思想在北宋生存壯大看似偶然,其實是必然。

  中國古代文學發展有兩個巔峰,一個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是唐宋時期,而宋朝文學的發展幾乎達到了極致。周敦頤就是生活在文學繁榮的宋朝。周敦頤的思想和他開創的儒家文學,是文學繁榮的北宋時期的一顆閃亮的星星。可以說,周敦頤和宋朝相輔相成,才成就了這麼一個文人。

  周敦頤的故事

  公元1021年,周敦頤時年4歲,重陽節時,父親周輔成和幾位好友飲酒聊天,看著遠處怡人的風景,心情十分暢快。村前五個土墩子引起了周輔成和他朋友的興趣。大家商量著要為這五個土墩子想出別緻的名字,大家抓耳撓腮沒有頭緒。

  此時,正在一旁玩耍的周敦頤沉思了一會,脫口而出說,東邊的土墩叫木星,南邊的土墩叫火星,西邊的土墩叫水星,北邊的土墩叫金星,中間的土墩叫木星。如果一起叫的話就起名為“五星堆”,周輔成夫人朋友們認為周敦頤說的很有道理,便採用了“五星堆”這個名稱。後來,“五星堆”也成為當地著名的一個景觀。

  周敦頤年少的時候,常常到月岩內讀書悟道。月岩距離周敦頤家大約有七公里左右,月岩洞東西兩個方向各有一座門。進入洞穴後,如果站立的位置不同,那麼視覺也不相同,看到的景物更不相同。如果從東門進入月岩洞,從洞口看月亮只能看見下弦月,再往前走,月亮由缺變圓。行走到月岩洞中間時,月亮便成為望月,隨後又開始了由圓變缺的變化程序。周敦頤14歲時,經常在月岩洞中讀書,通過觀察月岩內月亮的變化形狀,他領悟到了“太極陰陽”的思想。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周敦頤開創了理學,而他年少時在月岩洞中對太極的領悟,為他後來理學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