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王安石是什麼家
王安石在北宋可謂稱的上是風雲人物,只是後來對於王安石的爭議頗大,有人認為此人是禍國殃民的亂國著,有人認為王安石是大改革家,古人史書對王安石的記載也不盡相同,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政治家
1042年,王安石參加科舉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途之路,先後任職地方官吏,當過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群牧判官,知常州事,知制誥等多個職位,在為官這段期間王安石關注民生,大力興修水利,擴辦學校,注重教育與人才的培養,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而且早年的宦遊南北與在底層當官,讓王安石知道國家的問題所在,知道北宋中期積貧積弱的社會現狀,以及三冗問題及土地兼併嚴重等重大社會矛盾。
二:改革家
王安石知道國家的矛盾與問題所以,所以當收到皇帝重用時,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建議,要想改變社會格局與解決問題,就要進行全面改革,從而推行了王安石變法。王安石變法是一場全面的社會改革運動,其根本就是解決國家的社會矛盾問題,從而達到富國強兵的最終目的。王安石從理財和整軍這兩個方面入手開展,從而推行了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將兵法等一系列的新法。但是變法最終失敗,是因為變法最大程度的傷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從而遭到強烈反對,最終變法失敗。
三:文學家
王安石將政治與文學創作做了結合,創作了大量的政治詩,將藝術與政治結合,從而在文壇上添上了璀璨的一筆。王安石在詩歌,散文,詞等方面均有涉獵,被人們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詩人王安石世稱什麼
人們經常用王荊公來稱呼王安石。王荊公這個說法來源於他的職位,1076年,宋神宗封王安石為荊國公,於是人們取其姓加職位來稱呼王安石,這也就是王荊公的來歷。
王安石字介普,號半山,是北宋年間著名的政治家,詩人及思想家,在宋神宗時期,深得宋神宗的器重與信任,並在此期間推行了王安石變法。王安石推行了一些列新法,旨在改變“積貧積弱”的社會格局,從而抑制兼併,改善北宋“三冗”現狀。王安石從地方官吏升到宰相一職,位列人臣,可謂是事業的高峰。
但是王安石變法遭到了多方的阻礙,保守派強烈反對變法,各方反對聲音依次崛起,最終神宗也對變法產生了懷疑。王安石也曾兩次被罷相,可謂是起起伏伏,困難重重。
1076年,王安石的兒子王雱因病去世,王安石就藉故辭去相位,當了個小官,到1079年,王安石任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後被改為荊國公,王荊公這是世稱也是從這個時候來的。
後人對於王安石的評價各不一,有誇其好也有罵其名,歷來都是不一的,但是王安石對於後世的影響是巨大的,現世也要站在公正的角度看王安石的功與過。
王安石的墓位於哪裡
王安石於1086年病逝,享年66歲,死後王安石被葬在鐘山南麓東三裡的地方,也就是原先的寶公塔與草堂寺之間。王安石墓可以說的上是一個王氏墓葬群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除了王安石的父親王益和王安石的大哥王安仁沒有葬在這裡外,其他的王氏成員都是埋葬在這裡的,包括王安石的母親吳氏,王安石弟弟王安國和王安禮,還有王安石的兒子。鐘山南麓可謂是王氏家族的家族墓葬群了。
王安石墓前有華表***就是標誌或者裝飾用的大柱子***,墳庵***設於墓地的廟庵***,兩側種著樹木。明朝初期,鐘山南麓這塊墓地被朱元璋所看重,於是在這塊陵寢附近的古蹟都被搬遷了,其中王安石墓也在被遷的名單中。至於王安石墓最終被遷往何處了,說法歷來不一,一種說法是遷至麒麟門了,一種說法是遷回江西老家,也就是江西臨川。
但是後期陸續發現王安石墓的蹤跡。1509年,太監石巖在為自己建造墓的時候發現墓磚不夠,於是就近取材拆了附近的一座古墓來取磚,看到墓誌發現是王安石墓,但是這份資料中沒有明確記載這個墓的地址。
另有一種說法:民國初,在麒麟門考古出土一座古墓,其中的墓誌上寫著:安石三蒞江寧,卜居鐘山,子姓兄弟,多著籍焉。看其墓誌記載講述的就是王安石的生平事蹟,所以大部分人認為王安石墓遷至麒麟門處。但是奇怪的是在此處沒有發現任何陪葬品及文物痕跡。
第三種說法:王氏家譜中記載王安石墓遷到了老家臨川月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