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筆墨閱讀答案

  中國筆墨的筆法墨法玄之又玄,但卻是眾妙之門。《赤壁賦》的出現,讓中國文章多了厭世的筆墨。下面由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筆墨閱讀材料

  中國筆墨裡有玄之又玄的東西,這是道家“沖虛”要義決定的。《老莊》之前的文章,譬如甲骨文的卜辭與《尚書》之類,一味寫實。寫實是中國筆墨的基礎。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以說是中國文章裡第一次出現遊戲筆法。寫實與遊戲,是中國文章的陰陽決,我們可以用墨戲兩個字來說中國文章。

  虛與實的結合讓中國文章有了風致。好的文章不過一段風致。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正是風致。不輕佻浮浪,不正襟危坐,便是風致之美。風是風容,致是舉止,好的文章,風容卓絕,舉止從容。

  《老子》第一次讓中國筆墨走到一個極致。中國文章是有顏色的,墨分五色,焦、濃、重、淡、清。以先秦文章為例,《老子》是焦墨,間或用濃淡之墨;莊子是清墨,間或用焦重之墨;孔孟是濃墨,偶爾有清淡處,“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此處便是;韓非子與墨子是重墨,焦墨與重墨也夾雜其中;《詩經》是淡墨,也並非一淡到底,沉痛之陳,筆力下得深下得重。

  司馬遷寫《史記》,焦濃重淡清,五墨共舞。筆墨中兀自有遊戲筆法。篇篇《本紀》,左右逢源,自有一股風流。

  遊戲筆法是不是小說家言?司馬遷是中國第一個偉大的小說家,左丘明是靠在先秦槐樹下解衣盤礴的說書人,將《左傳》當小說讀,更有意味,也更懂中國筆墨。先秦諸子都有小說家面目,莊子、韓非子、列子,他們的寓言諄諄之心兔起鶻落。諄諄之心可謂中國筆墨的暗紋,即便是《戰國策》。

  《左傳》的筆墨是跳躍的,或者說是雪地上的足跡。北方平原雪地上的足跡,伸得遠,凌亂且有章法。《史記》是楷書法則,《左傳》大量留白,介於行草與狂草之間。《史記》的筆法綿延不絕,後世文士時有所宗。《左傳》用筆險,如短兵相接,赤膊上陣,非勇士莫能為也。除了王安石、陸游幾個人外,中國的文章家沒有承接《左傳》的文脈,實為極其可惜。

  漢賦幾乎字字濃墨,彷彿金農的漆書。金農用墨自己特製,寫出來的字黑極,且格外潤澤。中國古代書家,自己制墨的大有人在,中國筆墨最重自己的話自己的面目。漢賦最為人詬病的正是缺乏自己面目。漢賦濃墨重寫,字字斟酌便句句遊戲。漢賦的刻意鋪排,就是文人的遊戲。好像大家在公共場所賦詩飲酒一般,手腳放不開,寫來寫去,都是應酬之作。漢賦是種名氣很大的文體,讀它的人卻不多,因為空洞無物,讓文章少了落腳點。

  班固、楊雄他們的賦文,雄渾磅礴,但沒有後來魏晉人下筆美麗,說到底還是漢朝文章墨色單一了。

  漢賦太過於苦心經營,一到魏晉,中國文字之狡兔逃出牢籠,撒腿就跑,所謂動若脫兔。庾信《行雨山銘》四句:“樹入床頭,花來鏡裡,草綠衫同,花紅面似。”周作人說:“他們寫文章是亂寫的,四句裡頭兩個花字。”

  中國文章,以六朝人文章最不可及,所謂生香真色人難學也。六朝文章,好在抒情。建安年間,曹丕兄弟的書札,憶宴遊的愉樂,悼友朋的長逝,悱惻纏綿,無不勝情,開了六朝文的先路。六朝人崇尚清談,五胡之亂後,士族避地江南,江南山水秀麗,貫之中國筆墨,增進了文辭的雋永,中國筆墨充滿了微茫的情緒。微茫的情緒是中國筆墨的倒影。

  蘇東坡的《赤壁賦》深得中國筆墨的筆法墨法。中國筆墨的筆法墨法玄之又玄,但卻是眾妙之門。《赤壁賦》的出現,讓中國文章多了厭世的筆墨。但厭世不輕生,蘇東坡如果不是受了一點佛教影響,他的文章裡恐怕要損失些好看的字面,也會多一些韓愈、王安石的東西。《赤壁賦》的意義,讓中國筆墨多了山水韻與水墨味。我不說之前的中國文章缺乏山水韻、水墨味。漢賦有山水韻,缺乏水墨味。六朝文章有水墨味,缺乏山水韻。

  ***選自胡文峰《散文選刊》2014年第12期。有刪改***

  中國筆墨閱讀題目

  1.關於“中國筆墨”的有關內容,下面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中國筆墨的基礎是寫實,但直到《老莊》,出現遊戲筆法,虛與實相結合,中國筆墨才走到一個極致。

  B.“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可以看出孔孟文章濃墨中有清淡,不輕佻浮浪,不正襟危坐,顯風致之美。

  C.漢賦濃墨重寫,刻意鋪排,幾乎字字濃墨,如同書法家特製的筆墨,注重自己的話、自己的面目。因而是種名氣很大的文體。

  D.《赤壁賦》深得中國筆墨的筆法墨法,讓中國筆墨多了山水韻與水墨韻。這得益於蘇東坡受了佛教的影響。

  2.下列對於原文結構和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文章前三段將中國文章比作中國筆墨。分別寫道中國文章在《老莊》之前,一味寫實;《老莊》開始,不再一味求實,出現遊戲筆法;而虛與實結合,中國文章有了風致。

  B.文章第四段開始至文章結束,分述了先秦諸子、《史記》《左傳》、《漢賦》、六朝文章等中國文章的筆墨特點,並分別交代了它們在筆墨藝術上的得與失。

  C.司馬遷寫《史記》運用了小說家筆法,自有一股風流。先秦諸子寓言都運用了這種筆法。

  D.班固、楊雄他們的賦文,雖雄渾磅礴,但不及魏晉人下筆美麗,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文章刻意鋪成,墨色單一了。

  3.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左傳》筆墨跳躍,運用的是介於行草與狂草之間的筆法,大量留白,用筆險,因而中國的文章家沒有人承接其文脈,作者對此十分可惜。

  B.作者認為,庾信 “樹入床頭,花來鏡裡,草綠衫同,花紅面似”並非如周作人所言“文章是亂寫”,而是其文好在抒情,若狡兔逃出牢籠,撒腿就跑,不再像漢賦那般過於苦心經營。

  C.六朝人在五胡亂後,避地江南,江南山水秀麗,貫之中國筆墨,增進了文辭的雋永,中國筆墨充滿了微茫的情緒。微茫的情緒是中國筆墨的倒影。六朝文章富有了水墨味。

  D.作者用“墨戲”兩字形容中國文章,是因為中國文章之有風致處在於其虛實結合,筆墨中有玄之又玄的東西。

  

  1.C***原文是“漢賦最為人詬病的正是缺乏自己面目“***

  2.B***“分別交代了它們在筆墨藝術上的得與失”錯,無中生有***。

  3.A***“因而中國的文章家沒有人承接其文脈“錯,原文是“ 除了王安石、陸游幾個人外,中國的文章家沒有承接《左傳》的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