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山閱讀答案
山如箜篌彈歌奏律,其實,生活在這一片群巒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們所彈奏出的旋律,又豈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以下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歡迎參考學習!
《聽山》文章閱讀:
①平生與山有緣,生於山城長於山城。後來遷家川北,居於山中,年長日深,不知是愛了山的薰陶和水的浸潤,還是于山水於生活有了領悟和興會,漸漸地滋養出聽山的嗜好。
②初次聽山,是在大學讀書時一個孟春的黃昏。春雨初霽,林間清幽,山嵐逍遙,晚霞如瀑,從對面的山脊瀉下,次第地織染著遠遠凝翠的岑巒和尚含綠滋的林卉;殘流漳,迂迴曲折,涓涓淙淙,猶無聲地吟詠著天籟。整個山間彷彿依然籠罩在淅淅瀝瀝的春雨中,顯出一片寧靜,如一幅恬淡的沒畫,又如一位綠裝倩然的處子,所能夠傾聽到的,只有寧謐的大地吮吸昊天甘霖微微的喘息。那時年輕,心高志遠,好動喜鬧,一次的經歷便以為山不過是一位啞然的孤獨者,一個寂靜的縮寫,淡然無味,令人難耐。
③學生生活多是平淡、單一,甚至枯燥,又兼遠離城市,課餘飯後的時日便大多是在山中蹊徑的散步中消逝。或許正是如此,才有了那次在雨中聽山的偶然的經歷和所獲。那是一個炎熱而鬱悶的夏日的午後,與同學步于山徑,試圖以寧靜和清幽來弱化心裡的煩悶。盛夏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即變,風和日烈間驟然烏雲密佈。周圍無舍,便索性立於樹下。雨酣暢淋漓,傾瀉在樹葉枝梗、青草綠塘,每一次砸下,山中就有一陣清脆或濁重的迴響;大雨攜著勁風,風過處,樹葉枝梗急速不斷地屈身彎腰,舞蹈似的,摩擦著推搡著,渾身鳴叫;空中的鳥兒被風掠來拂去、東奔西突,急切而慌亂地尋找巢穴或可棲之處;從山頂湧下的洪水肆無忌憚地在林間、草叢中奔走,又匯成一股股更大的急流,在溝壑裡衝撞喧譁 ,聲如金石相擊⋯⋯風聲、雨聲、水聲、樹聲,交織相融,有如一首雄壯激越而又無序無節的音樂。我傾聽著,心靈彷彿受到了一次山的如流的歌韻和大自然醇濃之流的洗禮,也品出了山的亦靜亦動,或柔或剛的性格。
④聽有所獲,情有獨鍾,在“綠樹枝頭一線紅”的清晨,在“人散後,一勾新月在天際”的夜晚,在小園香徑,在流水偎依的橋頭,或是悽風苦雨、殘陽古道,一次次地靜坐聆聽。聽山是寂寞的,它不比聽城市聽海,但聽山又是不寂寞的。你俯身可拾紅花綠葉,仰首能得藍天白雲;可以聽到花的綻放、葉的吐蕾,群鳥的和鳴、風雨的協奏、雷電的高歌;聽到雲的輕盈、風的瀟灑,日出日落、月降月升的恢巨集的壯闊,和它深厚內腹雲湧的情潮,以及它們所融匯成的一支高亢而又柔婉、急切而徐緩的旋律。這是一支美的旋律,你珍蘊了它,便珍蘊了大自然;你擁有了它,也就擁有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生活或人生。
⑤踏著這支旋律的節拍,走入社會,也走入一片新的天地,我依然鍾情於聽山,依然擁有這支旋律,並矢志不渝地前行。
⑥“蜀漢多奇山,仰望與雲平,”這是古人的摹狀。但是,你目遊其中,會看到它們始終不移地在天際描繪出的浪漫而有致的“五線譜”;你心騁其間,能聽到另一支旋律——歷史的鼓聲與時代的潮音融合的旋律。
⑦據史書記載,漢建安16年,劉備為了實現其謀臣諸葛老師提出的據益州、復漢室進而逐鹿中原的戰略,率精兵駐紮在這裡,偏安益州的劉璋也“延至北山”。他們“飲酒樂甚”之餘,登山遠望,夾江兩岸的沃野良田、富庶豐饒盡收眼底,劉備想其不久將為已有,便歡曰:“富哉,今日之樂乎!”他如願以償,奪隘取關,進而有了蜀地,建立了蜀漢政權。站在山頂,遙想一千七百多年前:如果沒有那一陣陣隆隆的鼓聲,或許就沒有三國的鼎立和蜀漢的繁榮及富庶,也不會有今天這座據史建造的“松柏茂密,篁秀花明,溪壑清幽,景色迷人”的苑囿。
⑧然而,時代履匆匆地前行,那一陣鼓聲早已沉積為一段歷史、幾行碑文和一叢叢萋萋荒草,代之的是一陣又一陣時代的潮音。10多年前,當第一批建設者來到這裡,便種下了第一個希望——給這寂靜的荒山禿嶺坡上了綠裝;接踵而至,第二批、第三批⋯⋯他們用雙手建立了校園、公園、療養院,也創造了這一方的社會文明、時代梢神。你信步其中,不僅能聽到大自然的旋律,而且可以聽到時代的潮音,使你滿心歡愉,也令你深味沉思。
⑨山如箜篌彈歌奏律,其實,生活在這一片群巒中的蜀人之心莫不是一架架箜篌,他們所彈奏出的旋律,又豈是大自然所能媲美的?***原文有刪節***
《聽山》閱讀練習題:
1.文中寫到了兩次作者具體的聽山經歷及感受,請分別加以概述。
2.文章第④段中說:“聽山是寂寞的,它不比聽城市聽海。但聽山又不是寂寞的。”作者這樣寫是否矛盾?請談談你的看法並說明理由。
3.文章第⑦段寫到了蜀漢歷史,這一內容在文中起何作用?
4.請從表達和內容兩個方面鑑賞文章的最後一段。
《聽山》閱讀題答案:
1. ①孟春黃昏後聽山,以為山孤獨、寂靜、淡然無味,令人難耐。***2分***
②雨中聽山,品出了山的亦靜亦動、或柔或剛的性格。***2分***
2.不矛盾。***1分***山沒有城市和海的熱鬧與喧囂,需要靜坐聆聽,因而“聽山是寂寞的”;***2分***聽山能聽出自然美的旋律,擁有了它也就擁有了一種昂揚向上的生活或人生,所以“聽山又不是寂寞的” 。***2分***
3.是作者聽山的進一步拓展,由上文到了山的美的旋律延伸到聽到歷史的鼓聲,增加了文章的歷史厚重感,也為引出時代潮音作鋪墊。***4分,意思對即可***
4.這段文字運用了比喻、反問等修辭方法,語言形象生動而有力。***2分***讚頌了蜀川人民的創造精神,***1分***他們創造的社會文明、明代精神匯成了時代的潮音,這一潮音遠遠勝過山的旋律、歷史的鼓聲。***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