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與洋節為話題的作文

  中國有著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西方洋節的文化也受到許多人的歡迎。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洋節與傳統節日的作文有哪些?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結論一:

  傳統節日獲勝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文明、智慧的人民,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尤其是許多傳統的節日文化,都沉澱著厚重的民族文化的精華:

  春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喜慶團圓節日,人們辛勤忙碌了一年,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走親訪友,互致祝福,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老老少少,團團圓圓,全家幸福,和諧美滿,該是多麼愉快的節日呀!清明節,我們可以踏青、掃墓,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寄託我們對已逝親人的哀思。端午節,是專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這一天,我們可以划龍舟、吃粽子……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中秋節是繼春節之後的又一舉家團圓的節日,我們可以再一次全家團圓在花前月下,賞桂花,吃月餅,品美酒,話別離,孝敬長輩,關愛晚輩,其樂融融……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某時某地的民情風俗,更重要的是它彰顯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猛機智等傳統美德和古樸純正、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人類精神遺產!

  結論二:

  西方洋節奪魁

  當人情越來越冷,人心越來越遠時,我們是否需要一個節日,抑或是說一個藉口,來重溫昨日的溫情?當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工作負荷越來越大時,我們是否需要一個理由來為自己放假呢?

  當愚人節到來時,朋友的一個玩笑,可能會讓你露出已失去好久的笑容;平安夜的時候,桌子上的那隻蘋果可能會讓你重親體驗被人關懷的滋味;當聖誕節的早晨,你醒來時,發現床前悄悄擺放的聖誕老人,牆上襪子裡的小禮物時,你是否想到了那充滿天真爛漫的遙遠童年呢?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洋節彌補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面對社會的競爭和生活的壓力,平日裡我們的步伐太快了,快到照顧不到了家人、朋友,而與之同時,我們得到的關愛也太少。所以我們希望找一天,找一天,慢下步伐,對朋友或家人進行一下感情上的彌補。洋節的到來為我們了確了心願。

  PK大戰結局:

  我們應守衛傳統節日,不僅是一味的將其靈魂——豐富的文化內涵儲存延續,還要緊跟時代,有所創新,適當的賦予傳統節日新的元素,讓更多的人懂得過節,想過節,理性過節。

  我們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科學和技術,但並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學。要了解外國的文化,我們可以去接觸,去研究,但並不是所有的洋節每年都要過一過,我們作為中國人要有中國人的骨氣,要努力巨集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因此,我們得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既不崇洋媚外,也不固步自封,而是在適當吸收西方節日文化精華的同時,也不迷失自我,讓中華傳統美德和悠久外來民族文化這兩朵奇葩並蒂開放,香飄世界!

  篇2

  說起“土節”,人們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春節。鞭炮對聯壓歲錢,門口掛著燈籠,璀璨如珠,隨風飄搖,冬日裡倒也春意盎然。但現在的年味似乎總是沒有過去那麼濃郁,連吃餃子穿新衣業少了份被翹首盼望的味道。

  而相比之下各式洋節似乎個個行情走高,滿街燈紅樹綠綵帶飛揚,叮咚西樂處處可聞,商家紛紛抓緊機會宣傳酬賓,年輕人結伴慶賀小孩子盼望禮物,竟也熱鬧得如本土節日般,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於是不少人便站出來開始憂慮民族節日的傳承問題。再加之韓國端午節申遺的成功,更是加重了國人的危機感。

  但我倒覺得土節洋節之爭並未嚴重到草木皆兵的地步。要說土節落寞,也是因為人們生活的改善。過去春節幾乎是全年唯一一次吃好穿新的機會,自然被人們心心念念;而現在每天都與過去的過年沒什麼大差別那份渴望自然減淡。再說洋節的興盛,大多不過是年輕人喜愛熱鬧,圖個一時新鮮的舉動。就比如說西餐,牛排鵝肝偶爾嚐鮮自然美味,但又有多少人願意用它代替饅頭炒菜?過幾個洋節,朋友之間促進感情夫妻之間增加浪漫,收到幾聲祝福人心亦暖,還可順便帶動一下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以說土節自然甚好,洋節又何嘗不妙?

  而那對於傳統節日的情結,經過幾千年的厚積,如同中國人血液裡的黃河長江,骨子裡的長城秦川,早已無法磨滅。月是故鄉明,傳統節日時至今天,過的也早已不是一份形式,而是一份眷戀一份情感,是冷淡忙碌社會中心靈的一抹亮色。這其中深含的文化和情懷,就算無法外在體現,也早已內在沉澱。

  至於如今沸沸揚揚的韓國端午節申遺活動,我自然也倍感遺憾,一份疏忽造就了一份文化標記的缺失。但即便如此,在端午節到來之時,名義上擁有端午節的韓國人卻未必能感受得到那份緬懷屈子的惆悵,那份逝者如斯的蒼涼。此時我們需要做的,是將心中對傳統節日心情祝福外化為溫暖團聚的力量,深深印刻上民族的烙印,讓它們越走越遠。

  本來我還想呼籲中國的節日走向世界,想了想終於還是沒有下筆。

  因為中國的節日,只要能在中國人的心裡,便也夠了。

  篇3

  古有王安石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春節,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清明節,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重陽節……是啊,這些無疑證明我們中華民族是個非常注重民俗節日的國度。

  如今,曾經深入尋常百姓家的傳統節日日漸慘淡,代之而來的是那些所謂的“洋節”。那些古老的民族節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才能尋覓得到,或者在老者的腦海中漸漸沉寂。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如今,洋節漸漸成了我們的熱點節日,而傳統節日卻被擱淺在了另一個世界……?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皇剩?慈萌爍械膠盟拼?辰諶盞?ldquo;葬禮”一般。

  洋節只是揮霍無度的一個理由而已。20XX年12月24日晚,西北大學現代學院封校禁止學生過平安夜,這不僅引起了學生的爭議,在網上也引起激烈爭論……該校認證微博稱“應發揚傳統節日”。但學生認為,是否過西方節日,學生應有選擇權。

  或許問問他們為什麼過洋節,他們會說僅僅只是為了快樂而已。但是在我這個旁觀者看來,這是一個揮霍金錢的手段和理由……又有誰能保證在平安夜這天不互送蘋果,不花錢呢?為什麼要偏偏過洋節呢?與其過洋節,不如攢幾個錢在重陽節的時候孝敬自家老人。一個蘋果,包裝的花裡胡哨、“花枝招展”的,就猶如穿著婚紗的女子一般,可是這婚紗下又有多少舊“傷疤”呢?誰又能使傷疤痊癒呢?真是“吃飽了撐的”。不如這樣說,對於洋節日“大街上扔錢的土豪”,不如拿錢去做做慈善。別找任何藉口,因為洋節日只是一個大手花錢的理由而已。

  洋節只是好聚好散的一個理由而已。據說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年輕人往往會選擇在這天給女友一個驚喜。前幾天還在網上看過相關事例:男子穿上西裝,手捧鮮花,再在鮮花的中央放一個十克拉的鑽戒;還有的用百元大鈔折成玫瑰花……總之,怎麼狂歡怎麼搞。在情人節那天,明星王祖藍臺慶求婚李亞男,陳建州求婚范瑋琪,趙元同求婚梁靜茹……

  這些人,卻讓人覺得有幾分張狂。愛是要用實際行動來表達的,是中國人為何卻在洋節那天求婚?浪漫的方式很多,求愛的方式也很多;我覺得真正長久的愛,是不用在洋節日那天求愛的。呵呵,寫到這兒禁不住一笑。誰又能保證在洋節那天求婚會做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呢?娛樂圈裡的明星往往是選擇在情人節那天求婚……可是,不是也沒能長久嗎?重視洋節、忽視傳統節日,只會使得民族文化喪失殆盡,不利於文化發展。是明星更要重視祖國文化的發展,起帶頭的作用;反之,怎麼能稱得上是明星呢?洋節只是好聚好散的一個理由罷了!

  洋節只是逢場竿木的一個理由而已。中國社會調查所***SSIC***在全國範圍內進行過一次“公眾過聖誕節狀況”調查。在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深圳等14個城市,電話訪問了20XX名青年後得出結論:近9成受訪青年表示今年會過聖誕節。但調查中,有超過7成以上的人表示過聖誕是為了湊熱鬧,“聖誕節並不能取代傳統節日在心目中的地位”。

  貌似湊熱鬧這個是可以沒有的,仔細回味,你會發現諸如佛山爆炸、上海踩踏、哈爾濱大火、湖南郴州工地坍塌這類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往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總有一堆湊熱鬧和看熱鬧的人群。特別是死亡36人的上海踩踏事故,湊熱鬧的人群更是悲劇的罪魁禍首。

  我沒有過過一次洋節,因為我看過一篇文章,文章裡寫到:我不是不喜歡過洋節,你正在吃著巧克力,過著情人節、聖誕節……時你還記的那古老的中國節日嗎?它們正如巧克力、禮品各種食物正被吃掉。

  其實,我不希望你去抵制洋節,但重要的是要把我們的傳統節日傳承下去,不要讓我們的傳統節日成為被擱淺的夢。“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要自家人把傳統節日推上“葬禮”,適當瞭解外國的文化過過洋節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度,不要讓其氾濫就行。

  >>>下一頁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