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

  現代文閱讀是高考語文中重要考點,要提高閱讀能力離不開平時的閱讀練習。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

  :柏林牆的碎片

  ***1***柏林牆上曾有過一種文化,如今這種文化變成了碎片。

  ***2***自從民主德國的一些公民在柏林牆東側掘開了幾個大口,讓東西柏林人自由往來,柏林牆開始變成歷史的廢墟。在柏林牆的西側上面,有用油料塗滿的圖畫和語言,一些地方甚至層層重疊,不斷更新創作。如今,人們帶著歡慶的心情湧向柏林牆,用鐵錘和鐵砧在牆上敲下幾塊碎片,作為歷史遺留的紀念品珍藏起來。誰知道這些帶有各色油彩的碎片在幾十年或幾百年以後會值多少錢呢?如今,巴掌大的一塊碎片售價已高達十個西德馬克。此外,用小小的碎片做成的精緻耳環和胸針,已在柏林牆前出售。對柏林人來說,這似乎是今年最佳的聖誕禮品。不難想見,用柏林牆的碎片做成的藝術品種類會日益繁多。

  ***3***然而,我在著名的布蘭登堡門的柏林牆西側,見到一篇寫在大木板上的優美散文。上面的文字告誡人們:“柏林牆被掘開了,但是,這並沒有伴隨著勝利的歡歌,只有沉重的記憶帶來的苦澀思索。”難道人們一定要用種種政治意識把人類敲擊成碎片?難道只是在政治領域才會有一座座柏林牆?難道這個世界上築起的高牆要永遠存在下去?

  ***4***令人深思的是,把人在地理上、生理上、心理上隔絕開的柏林牆,卻是由主張整個人類擁有解放和幸福的政治理想構築起來的。柏林牆文化是人類之恥辱的符號,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它已經變成了碎片。柏林牆的碎片亦是人類之恥辱的記憶符號,它不知與多少活生生的人的肉體和精神碎片摻合在一起。作為一種藝術品,柏林牆的碎片也許是非常獨特的;而作為一種文化,這一現象絕不只具有諷刺意味,它意指的或蘊藏著的絕不是人類的歡悅,而是人類永遠洗刷不淨的汙穢和永遠消退不去的悲哀。

  ***5***柏林牆絕不是一種僅在德國才有的現象,它不過是在世界上處處存在著的各種隔絕人身、詆譭人身的有形和無形的凝聚。柏林牆是用鋼筋和水泥鑄成的,這意味著現代技術可以生成隔絕人身、詆譭人身的牆的原材料。牆在這個現代世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不管是這個世界還是我們自己,都是碎片——塗有各色油料的碎片。柏林牆作為一個普通的象徵絕不只具有政治意味。

  ***6***惟一能穿透那隔絕、詆譭人身的牆的是愛。然而,令人悲哀的是,如今愛本身也成了碎片,甚至也經常成為一種牆。人的愛不是神的愛。一旦人的愛與那自我犧牲的上帝之愛相分離,就必然變成碎片。這難道不是我們的現實?

  ***7***我也來到柏林牆前,用鐵錘敲下了幾塊碎片,把它們收藏起來。對我來說,我收藏的不僅是柏林牆本身,更是這個世界本身,這個時代本身,還有我們自己。

  ***選自《這一代人的怕和愛》,有改動***

  【注】①1949年,美國拉攏加拿大、英國、法國等國成立了針對蘇聯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55年,蘇聯和東歐七國成立“華沙條約組織”,美蘇兩極格局形成。1949年,在美國和蘇聯各自的支援下,德國西部和東部先後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分裂,首都柏林也同樣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隨著冷戰的加劇,1961年,民主德國政府沿西柏林四周築起了一條長近一百七十千米,由水泥牆、鐵絲網和摻望塔組成的封鎖線,用以阻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勢力的滲透。這條封鎖線被稱為“柏林牆”,它成為德國分裂的標誌。

  18.下列對這篇文章的賞析,恰當的兩項是***4分***

  A.本文題為“柏林牆的碎片”,文中寫了牆的碎片、世界的碎片、人類的碎片以及愛的碎片等,雖然它們形態不同,但其實質都是一種隔絕。

  B.文中說現代技術可以生成隔絕人身、詆譭人身的原材料,含有作者對現代世界工業文明辛辣的諷刺;表達不但通俗易懂,而且生動形象。

  C.在本文作者看來,世間雖然並不缺乏愛,但是如果人類的愛缺乏自我犧牲的精神,就有可能變得偏執、狹隘,從而成為另一種形態的牆。

  D.本文圍繞著柏林牆移步換景,以遊蹤為線索串起全文,層層深入地闡發自己的觀點;同時,前後行文多有照應,脈絡清晰,思路頗為嚴謹。

  E.本文雖是對歷史的反思,但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對現實的審察。其內涵與哲學家趙鑫珊《人是什麼》中所闡發的“把握現實”是一致的。

  19.文章開篇說“柏林牆上曾有過一種文化”,就全文來看,這裡的“文化”指什麼?***2分***

  20.①文章第***2***段用了不少筆墨寫“人們帶著歡慶的心情珍藏柏林牆的碎片”,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4分***

  ②文章第***3***段末尾作者用了3個由“難道”引導的句子,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4分***

  21.作者在文中說“牆在這個現代世界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試就這裡所說的“牆”,另舉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談談你個人的看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