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平衡大題知識點

  化學平衡在近些年來的高考中備受命題者的青睞,這類題目相對其他考點的題難度較大,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1、定義:

  化學平衡狀態:一定條件下,當一個可逆反應進行到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時,更組成成分濃度不再改變,達到表面上靜止的一種“平衡”,這就是這個反應所能達到的限度即化學平衡狀態。

  2、化學平衡的特徵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應

  等同一物質的正逆反應速率相等

  動動態平衡

  定各物質的濃度與質量分數恆定

  變條件改變,平衡發生變化

  3、判斷平衡的依據

  判斷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的方法和依據

  4、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

  一濃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1影響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反應物的濃度或減少生成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動;增大生成物的濃度或減小反應物的濃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動

  2增加固體或純液體的量,由於濃度不變,所以平衡不移動

  3在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果稀釋溶液,反應物濃度減小,生成物濃度也減小, V正減小,V逆也減小,但是減小的程度不同,總的結果是化學平衡向反應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和大的方向移動。

  二溫度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溫度升高會使化學平衡向著吸熱反應方向移動,溫度降低會使化學平衡向著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三壓強對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

  影響規律:其他條件不變時,增大壓強,會使平衡向著體積縮小方向移動;減小壓強,會使平衡向著體積增大方向移動。

  注意:

  1改變壓強不能使無氣態物質存在的化學平衡發生移動

  2氣體減壓或增壓與溶液稀釋或濃縮的化學平衡移動規律相似

  四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由於使用催化劑對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影響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動。但是使用催化劑可以影響可逆反應達到平衡所需的_時間_。

  五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動原理:

  如果改變影響平衡的條件之一如溫度,壓強,濃度,平衡向著能夠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

  5、化學平衡常數

  一定義:

  在一定溫度下,當一個反應達到化學平衡時,生成物濃度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比值。 符號:K

  二使用化學平衡常數K應注意的問題:

  1、表示式中各物質的濃度是變化的濃度,不是起始濃度也不是物質的量。

  2、K只與溫度T關,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濃度無關。

  3、反應物或生產物中有固體或純液體存在時,由於其濃度是固定不變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進行的反應,如有水參加,水的濃度不必寫在平衡關係式中。

  三化學平衡常數K的應用:

  1、化學平衡常數值的大小是可逆反應進行程度的標誌。K值越大,說明平衡時生成物的濃度越大,它的正向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即該反應進行得越完全,反應物轉化率越高。反之,則相反。

  2、可以利用K值做標準,判斷正在進行的可逆反應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時向何方進行建立平衡。Q:濃度積Q〈K:反應向正反應方向進行;Q=K:反應處於平衡狀態 ;Q〉K:反應向逆反應方向進行。

  3、利用K值可判斷反應的熱效應

  若溫度升高,K值增大,則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若溫度升高,K值減小,則正反應為放熱反應。

  高考化學平衡的判定

>

  高考化學平衡大題解題步驟

  看影象:

  一看面 即橫縱座標的意義;

  二看線 即看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

  三看點 即曲線的起點、折點、交點、終點,先出現拐點的則先達到平衡,說明該曲線表示的溫度較高或壓強較大,“先拐先平”;

  四看輔助線 如等溫線、等壓線、平衡線等;

  五看量的變化 如溫度變化、濃度變化等,“定一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