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勤勞閱讀練習及答案

  輕鬆種樹樹成陰,輕鬆育子子成才。不要太敏感,不要太“勤勞”。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去克服學習、生活過程中的每一個困難。讓當事人自己面對挫折,正視困難,這才是育人之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不要太勤勞》閱讀練習及答案,希望能幫到你。

  《不要太勤勞》閱讀材料

  不要太“勤勞”

  鄰居是位園藝師,退休後的目標是把那附近0.1公頃的大院子勞作成一片樹林。

  我發現他栽植的每棵樹苗都很少澆水,就半開玩笑地說:“您可不能只求數量而不要質量啊!”老園藝師微微一笑解釋道:“我少給樹苗澆水,它們才感覺到水的可貴,為了掘出更多的生命之水,它們就要頑強不息的把自己的根鬚深入土壤的深層,而這正是我所想要的。”老園藝師已故多年,但他那少人管理的庭院儼如一片樹林,棵棵大樹枝繁葉茂,堅如磐石,是那樣的健康茁壯。我大悟,何謂“根深才能葉茂”——自然界的規律。

  試想,如果當初老園藝師給每棵樹澆水多多益善,那麼樹苗的根就懶得再深入地下汲取水分,根部就會長得又細又短……所以“有點挫折是福”的說法有道理。

  樹人何不如此。我學著老園藝師的思維方式,很少幫兒子抄單元試卷,不願費勁把他轉入較遠的重點小學,上下學不接送,不會死盯著監督他做作業,兒子主動問習題時才幫他答疑解惑,不會像不少家長那樣守在考場外……總之,我要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去克服學習、生活過程中的每一個困難。讓當事人自己面對挫折,正視困難,這才是育人之道。

  輕鬆種樹樹成陰,輕鬆育子子成才。不要太敏感,不要太“勤勞”。

  《不要太勤勞》閱讀題題目

  1.如果把文題中的引號去掉,本文的觀點應該表述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開頭記敘老園藝師種樹的故事有什麼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談子女的教育問題。作為青少年的你從中又受到了怎樣的教育呢?結合人生體驗淡淡你對“根深才能葉茂”這個自然規律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說說下面哪些材料反映的問題能用本文的觀點來解釋,哪些不能?簡述理由。

  材料一 一個小女孩看見一隻蛾正奮力欲破繭而出,她非常同情這隻拼命掙扎的小動物,便拿來小刀,小心地把繭劃開,讓蛾出來。蛾出來後,一直鼓翅,但始終飛不起來。最後,翅膀終於垂了下去——那隻蛾死了。***選自《中學生閱讀》***

  材料二 金溪民方仲永,從小才能出眾,五歲能詩,並能“指物作詩立就”且“文理皆有可觀”,於是其父“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最終落得“泯然眾人”的下場。***出自王安石《傷仲永》***

  材料三 湖南華容縣出了一個神童叫魏永康,四歲開始讀小學,三年時間完成了小學六年的課程,八歲進入中學,13歲開始讀大學,17歲就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但魏永康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高三時還需要母親餵飯,他不知道洗澡、洗衣服、打掃房間,更不懂得與人交往和解決生活上的困難。結果,2003年8月,已經讀了三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學回家了。***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報道***

  《不要太勤勞》閱讀題答案

  1.父母不要對子女的事情包辦過多。***意近即可***

  2.從老園藝師種樹中得到啟示,引發對教育的思考,從而引出了本文的論題。

  3.我們青少年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培養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依靠父母。***意近即可***理解:樹木只有依靠自己,頑強地把根伸到土壤深處才能吸收更多水分,從而長得枝繁葉茂。同樣,我們人類只有依靠自己的能力,才能戰勝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使事業成功發達。***能扣住樹與人的相似點回答即可***

  4.材料一和三能用文中的觀點來解釋。因為材料一中的小女孩正是包辦了本該飛蛾自己破繭而出的掙扎過程才導致生命的消失;材料三中魏永康被中科院退學的原因就在於父母包辦太多,導致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克服生活中的困難。這兩則材料都從反面闡明瞭文章的觀點。而材料二中方仲永才能消失的原因不在於父母的溺愛、包辦,而是沒有加強後天學習,可用來證明後天學習的重要性,與本文的觀點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