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歷史九年級上冊知識點

  歷史有不同的學習版本,那麼川教版歷史九年級上冊都學習了哪些知識點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亞洲封建國家

亞洲封建國家

日本

國家形成

1世紀前後,出現奴隸制國家

統一

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

大化改新

背景

社會矛盾尖銳;中國隋唐制度的影響

時間

7世紀中期

人物

孝德天皇、中臣鐮足

內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

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意義

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阿拉伯國家

出現時間

6世紀末7世紀初

宗教

伊斯蘭教

政權地點

麥地那

性質

政教合一的政權

統一

632年基本統一

  :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背景:8世紀初,法蘭克人受到阿拉伯人進攻的威脅。法蘭克軍隊是自由農民組成的,需自備馬匹、武器和半年糧食,隨著社會封建化日益發展,農民更難以負擔全套的騎兵裝備,國庫也沒有充足的經費來裝備大量的軍隊,兵源枯竭。

  過程:查理·馬特改變了無條件分贈土地的制度,把一部分叛亂貴族和教會的土地作為采邑,連同耕種土地的農民,分封給前線的將領、統治邊遠省份和鎮壓部落反叛的官員們,以服騎兵役為條件,供其終身享用,不得世襲。這種采邑制建立起封建主和附庸之間的從屬關係。後來,國王以下的封建主也把土地當作采邑分封出去,逐層分封的結果,形成以國王或皇帝為首,貴族依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騎士之次序互為主從的封建等級制度,等級越低,人數越多。

  特點:在西歐大陸,主從關係只存在於直接建立分封、受封關係的領主和附庸之間。國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權力也只限於自己領地內,甚至無權管轄一個不直接隸屬於他的小封建主。“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各級封建主擁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數量不等的莊園、農奴、武裝,形成“封建金字塔”,壓在廣大農奴身上。

  :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殖民地人民的抗爭

印度民族起義

歷史背景

根本原因

英國對印度殘酷的殖民統治

具體原因

①工業革命後歐洲列強加緊侵略印度

政治上:把印度變成半殖民地,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國侵佔

經濟上:傾銷工業品,掠奪原料

②印度社會民不聊生,人民反抗情緒高漲,要求維護民族獨立

概況

時間

18571859

 

導火線

1857年密拉特子彈塗油事件

 

領導者

封建王公 章西女王

 

核心

土兵

 

結果

失敗

歷史意義

對印度:表現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強暴,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

對英國:沉重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歷史背景

根本原因

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統治和掠奪嚴重阻礙了拉丁美洲經濟的發展

具體原因

內因

①拉丁美洲經濟發展要求擺脫殖民統治下的經濟掠奪

②啟蒙思想的傳播使拉丁美洲人民民主意識日益增長

外因

①受美國獨立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②西班牙、葡萄牙的不斷衰落

概況

時間

18161826年達到高潮

領導人

北部:玻利瓦爾;南部:聖馬丁

中心

南美洲

結果

徹底擊潰殖民軍,解放中南美大部分地區

歷史意義

①推翻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統治②建立了一系列新興的國家③拉丁美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④配合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