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宋明理學習題及答案
與先秦、漢唐儒學不同,宋明理學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其思辨性。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宋明理學習題
1.下列敘述不符合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佛教、道教發展情況的是
A.儒學以它頑強的生命力,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發展
B.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即:“三教合一”
C.道教受儒學影響,提出既“貴儒”,又“尊道”
D.佛教也吸收了儒學的精神,漸趨中國本土化
2. 下列哪位人物不是宋代理學的代表人物
3.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其中“天理”是指
A.天體執行法則 B.社會發展規律
C.封建的道德規範和等級秩序 D.“天人感應”的理論
4.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其實質是
A.構建理學思想體系 B.維護封建等級制度
C.強調“理”是萬物之源 D.反對民主啟蒙患想
5.宋代理學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由此導致的社會行為現象是
A.知識分子埋頭科舉不問政事 B.封建的倫理道德行為規範形成
C.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在潛滋暗長 D.農民起義受到社會的廣泛譴責
6.下列關於宋明理學的評述,正確的是
①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陽明創立“心學”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 ④理學和心學成為明清兩代的官方哲學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7.在繼承的發展孔子“仁”的思想方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程顥、程頤認為:“仁是與萬物俱生的”、“有了仁,就有了禮、義、智、信”
B.朱熹把人間的倫理道德和理氣論結合起來,認為仁、義、禮、智等道德標準也是天理的反映、
C.王陽明主張要“親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視天下為一家,中國猶一人”
D.“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8.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面臨嚴重挑戰的主要原因是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間的傳播 ③儒學本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陷 ④人們不能接受“理學”觀念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儒家思想受到嚴重的挑戰,但最終保留傳統主流思想的地位,主要是因為
A. 歷代統治者“獨尊儒術” B. 儒家思想內含有的“相容”精神
C. 南北朝時期強調“貴儒” D. 唐朝皇帝奉行“三教並行”政策
10.唐代儒家經典標準的讀本是
A.《六經》 B.《春秋繁露》
C.《五經正義》 D.《四書章句集註》
11.程顥與其弟程頤同為宋代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稱“二程”。以下哪些觀點或者主張不屬於“二程”
A.“萬物皆只是一個天理” B.“人倫者,天理也”
C.“有了禮,就有了仁、義、智、信”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2.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認為人慾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其實質是
A.構建理學思想體系 B.維護封建等級制度
C.強調“理”是萬物之源 D.反對民主啟蒙患想
13.下列關於宋明理學的評述,正確的是
①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學發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陽明創立“心學”使理學由客觀唯心主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 ④理學和心學成為明清兩代的官方哲學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4.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周公沒,聖人之道不行;孟軻死,聖人之學不傳。道不行,百世無善治;學不傳,千載無真儒。無善治,士猶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諸人,以傳諸後;無真儒,天下貿貿焉莫知所之,人慾肆而天理滅矣。先生***程顥***生千四百之後,得不傳之學於遺經,志將斯道覺斯民。
──***宋***程頤《明道先生墓表》
材料二: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天得之而為天,地得之而為地,凡生於土地之間者,又各得之以為得之以為性;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無所適而不在。
──朱熹
材料三: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
──《朱子語類》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歸納材料中的思想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程顥思想的實質體系是什麼?
***2***據材料二,說一說材料中的哲學觀是什麼?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此哲學觀的根本性質是什麼?
***3***據材料三,歸納材料主張的思想觀點是什麼?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理學”的歷史影響?
高中歷史宋明理學習題答案
1.B 2.B 3.C 4.B 5.B
6.A 7.D 8.A 9.B 10.C
11.C 12.B 13.A
14.***1***①觀點:人慾盛而天理亡,把“天理”與“人慾”對立起來;理學思想繼承孔孟思想。②實質體系: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的新儒學體系。
***2***①哲學觀:“理”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是天下萬物遵循的普遍原則。***②根本性質:唯心主義觀。
***3***①觀點:通過接觸事物,在體會知識的基礎上體驗“理”。②影響:理學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對後世科舉考試影響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