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敦煌閱讀練習及答案
張大幹面壁敦煌使國人從此認識了敦煌藝術,也使自己的藝術創作發生了突變和提升,敦煌藝術使他的作品不僅征服了國人,而且風靡歐美大陸,他本人也被國際學術機構公選為“當代世界第一大畫家”,從而成為與畢加索齊名的世界級大師。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面壁敦煌》閱讀材料
面壁敦煌
盧賢生
當年大千由上海遷往蘇州網師園時,同住園內的葉恭綽對大千的幫助與影響很大。葉恭綽是我國著名書畫家和收藏家,他對大千說:“人物畫一脈,自吳道子、李公麟後已成絕響,仇實父失之軟媚、陳老蓮失之詭譎,有清三百年,更無一人焉。”併力勸他放棄花卉山水,專攻人物,振此頹風。所以大千也說,他“西去流沙,寢食於莫高、榆林二石室者近三年,臨撫魏、隋、唐、宋壁畫三百幀,皆先生啟之也”。之後,在國民黨政府檢察院任職的馬文彥,也曾多次向大千介紹敦煌石窟壁畫,大千自己又查閱了一批資料,遂決定去探尋中國繪畫的藝術淵源,以發揚光大。
1941年3月,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途。經過一個多月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莫高窟,在莫高窟附近的一個破廟裡住下後,便帶領幫工和隨行的士兵清理積沙,修路開道,經過五個月的艱苦工作,總共為309個洞窟進行記錄和編號。由於生活用品準備不足,人少力薄,以及畫布和顏料等畫具臨摹效果不佳,大千一行不得不於年底返回蘭州,籌集人馬,補充物品,作長期打算。1942年3月,大千率子張心智以及差廚等一行9人,從西寧包租—輛卡車,第二次來到敦煌。
臨摹敦煌壁畫工作是十分艱鉅的,為了加快進度和保證質量,大千在朋友擔保下,獲得青海主管特准,親往塔爾寺以每月50塊大洋僱到此前認識的5位喇嘛畫師。他們專為大千磨製顏料、縫製畫布、燒製木炭條。為使臨畫色彩亮麗無比而歷久不變,並能使所臨壁畫恢復如初,大千所使用的顏料多為石青、石綠、硃砂等礦物質,這些珍貴的顏料來自於西藏,每斤價格在40至50兩銀子之間,而且每種都在100斤以上。顏料經精工細磨後才能使用。大千所用畫布大到數丈,喇嘛畫師拼接縫製畫布更是拿手絕活,往往是天衣無縫,不露痕跡。畫布需抹上膠水,填平布孔,再打磨7次,方能下筆。
洞窟內光線暗淡,有時他們藉著日光,用—塊鏡子反射入窟內進行臨摹。但多數時間是一手秉燭或提燈,一手握筆,有時手持電筒反覆觀看多次,才能畫上一筆。洞窟裡空氣滯悶,呆上半天,人就覺得頭昏腦脹。深而大的石窟更是陰冷潮溼。夏天要穿棉衣,冬天則滴水成冰,無法工作。在高大的洞窟裡臨摹,還必須搭梯而上。碰到藻井或離地面很近的壁畫,只能仰面或側身而臥,上下反覆,時臥時起,不久就使人汗流浹背。即使這樣,面對歷經千年的敦煌壁畫,他也曾風趣地說:“有不少女體菩薩,雖然明知是壁畫,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動。”
1943年5月,大千別了莫高窟,伴隨著駝鈴聲,向榆林窟進發。榆林窟,俗稱“萬佛峽”,位於安西縣城南約200華里處,它與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峽口小千佛洞都是獨立的石窟群。由於它們的壁畫和雕塑的時代特點與藝術風格很相近,同屬一個體系,所以統稱為“敦煌石窟藝術”。大千曾數次前往榆林窟觀摩、考察。雖然榆林窟的壁畫在數量上遠不能與莫高窟相比,但其藝術水平則完全可與莫高窟媲美。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工作,大千一行在榆林窟共臨摹壁畫10餘幅。其中一幅《盧舍那佛》成為大千榆林窟之行的得意之作,從而為大千的敦煌之行畫上了句號。
相關連結:
①他們從成都出發,途經蘭州,進入戈壁灘邊緣的安西后,又換乘駱駝繼續前進。他們坐汽車,一千里的路程走了1個多月。在風沙彌漫中他們又騎著駱駝走完了最後一百里路,風餐露宿了三天三夜,才到達了目的地——敦煌莫高窟。***湯子祺《張大千與敦煌》***
②就在張大千全神貫注地臨摹壁畫的時候,有人告了張大千一狀,說他在敦煌汙損、毀壞壁畫。當時的國民黨行政院行文敦煌縣政府對張大千進行勸阻。敦煌縣政府立即派人前來調查,發現張大千所做並非如謠言所說,也就不了了之。***湯子祺《張大千與敦煌》***
③這次來敦煌一切費用都由自己擔負,長期在敦煌,從經濟上說,只有出,沒有入,不僅在敦煌要用錢,四川家裡一大家人要吃飯,怎麼辦?這些實際問題給父親帶來很大的壓力。…… 父親晚上回到上寺住處,還要作畫寄回成都,經好友肖翼之、楊孝慈二位先生變賣後,來維持這裡的龐大開支。***張心智《中華文史資料文庫·大千敦煌行》***
④父親臨摹壁畫嚴肅認真,臨摹每一幅壁畫都要找同一時代同樣內容的壁畫互相對照參考。他說,相互參考可以使我們臨摹得更準確一些。我和李復等人的分工是每人著一種顏色,和現在的流水作業法相似。***張心智《中華文史資料文庫·大千敦煌行》***
《面壁敦煌》閱讀題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葉恭綽曾對張大千說吳道子、李公麟之後,中國人物畫壇就再無大家出現,仇實父不夠軟媚,陳老蓮不夠詭譎,並以此勉勵他擔當重振人物畫壇的重任。
B.本文敘寫了張大千探訪敦煌的過程,讓讀者從另一個角度瞭解大師鮮為人知的經歷,給人啟示。特別是他善納人言,為了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克服重重困難的精神更值得人們敬仰。
C.1941年3月,張大千第一次踏上赴敦煌的征程,對石窟進行了記錄和編號,由於生活用品不足,被迫於年底返回蘭州。
D.“有不少女體菩薩,雖然明知是壁畫,但仍然可以使你怦然心動。”從張大千的這句感言中可見敦煌壁畫行神兼備,光彩照人,實為罕見的藝術精品。
E.榆林窟與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水峽口小千佛洞稱為“敦煌石窟藝術”,因為它們相鄰,且壁畫和雕塑的時代特點與藝術風格非常相近,並同屬一個體系。
***2***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為了加快進度和保證質量,他採取了哪些措施?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3***張大千敦煌之行遇到過哪些困難?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6分***
***4***成功是需要條件的,而張大千能為自己的敦煌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其中的原因是什麼?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8分***
《面壁敦煌》閱讀題答案
***1***B給3分,D給2分,C給1分,AE不給分。***A項,“仇實父不夠軟媚,陳老蓮不夠詭譎”錯誤,原文的意思是仇實父作品的缺點是軟媚,陳老蓮作品的缺陷是詭譎; C 項 “生活用品不足”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E項 “因為它們相鄰”於文無憑。***
***2***①利用人脈關係,親往塔爾寺高薪聘請5位喇嘛畫師,讓他們精工研磨顏料,縫製巨幅畫布,燒製優質木炭條。②為使臨畫色彩亮麗無比而歷久不變,並能使所臨壁畫恢復如初,出重金大量購買石青、石綠、硃砂等礦物質顏料。③尋找同一時代相同內容壁畫相互參照,臨摹得更準確;流水作業加快了臨摹速度。
***每點2分,共6分***
***3***①路途艱難,環境惡劣,條件有限,換乘駱駝、汽車等交通工具,途中跋涉一千多裡才抵達莫高窟。②第一次敦煌之行用品不足,畫布和顏料等畫具不能滿足臨摹需要,人少力薄,不足以應對惡劣環境和大量工作,所以返回。③開支龐大。從經濟上說,只有出,給大千帶來很大的經濟壓力。④工作環境艱苦,自然光線暗淡,空氣窒悶,陰冷潮溼,壁畫位置加大工作難度。⑤臨摹工作遭遇橫加指責,誣陷狀告,一度被政府勸阻並調查。***答出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分,四點6分。***
***4***①朋友的幫助和啟發:葉恭綽、馬文彥鼓勵他探尋莫高窟,在朋友擔保下僱傭到喇嘛畫師;②巨大的經濟投入:工作之隙作畫變賣,購買高質原料,僱傭專業畫工,保證了臨摹作品的質量;③對藝術摯愛而又能吃苦耐勞:結合遇到的困難和迎難而上談;④投入時間長:歷時兩年,全心投入;⑤考察範圍廣:臨摹了莫高窟、榆林窟大量作品;⑥臨摹效果好:畫幅巨大,臨摹準確,色彩亮麗無比而歷久不變。***每點2分,共8分,答出任意4點並結合文字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