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韓愈閱讀練習及答案
《讀韓愈》講述了韓愈被貶之後在潮州這塊偏僻之地上做的大好事,以及作者對韓愈所作所為的一些感想。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讀韓愈》閱讀材料
① 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寫得好是真的。所以,我讀韓愈其人是從讀韓愈其文開始的。就連他寫的奏摺,也比一般為官者講究些,於理、於情都特別動人,文字鏗鏘有力。他的那篇《諫迎佛骨表》,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凜然大氣和獻身精神。但是,韓愈越是肝腦塗地陳利害表忠心,憲宗就越覺得他是在抗龍顏,揭龍鱗,大逆不道。於是,大喝一聲把他趕出京城,貶到八千里外的海邊潮州去當地方小官。
② 韓愈這一貶,是他人生的一大挫折。因為這不同於一般的逆境,一般的不順,比之李白的懷才不遇,柳永的屢試不第要嚴重得多。他們不過是登山無路,韓愈是已登山頂,又一下子被推到無底深淵,其心情之壞可想而知。他在過藍關時寫了那首著名的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③ 這是給前來看他的侄孫寫的,其心境之冷可見一斑。但是,當他到了潮州後,發現當地的情況比他的心境還要壞。就氣候水土而言這裡還算富庶,但由於地處偏僻,文化落後,弊政陋習極多極重。農耕方式原始,鄉村學校不興,有錢人養奴成風。見此情景韓愈大吃一驚,同為大唐聖土,同為大唐子民,何忍遺此一隅,視而不救呢?他覺得自己的知識、能力還能為地方百姓做點事,覺得比之百姓之苦,自己的這點冤、這點苦反倒算不了什麼。於是他到任之後,就如新官上任一般,連續幹了四件事。一是驅除鱷魚,大除其害。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他下令奴婢可以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甚至還“以正音為潮人誨”。當其獲罪海隅,尚能心繫百姓,真是難能可貴了。
④ 一個人為文不說空話,為官不說假話,為政務求實績,這在封建時代難能可貴。應該說韓愈是言行一致的。他在政治上高舉儒家旗幟,是個封建傳統思想道德的維護者。傳統這個東西有兩面性,當它面對革命新潮時,表現出一副可憎的頑固面孔。而當它面對逆流邪說時,又表現出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韓愈也是這樣,他一方面反對王叔文的改革,一方面又對當時最尖銳的兩個社會問題,即藩鎮割據和佛道氾濫,深惡痛絕,堅決抨擊。他親自參加平定叛亂,到晚年時還以衰朽之身一人一馬到叛軍營中去勸敵投誠,其英雄氣概不亞於關雲長單刀赴會。他出身小戶,考進士三次落第,第四次才中進士,在考官時又三次碰壁,烏紗帽得來不易,按說他該惜官如命,但是他犯上直言,被貶又繼續盡其所能為民辦事。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以國為任,以民為本,不違心,不費時,不浪費生命。他又倡導古文運動,領導了一場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載道”、“陳言務去”,開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駢文這個重形式求華麗的節外之枝,而直承秦漢。他既立業又立言,全面實踐了儒家道德。
⑤ 人生的逆境大約可分四種:一曰生活之苦,飢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懷才不遇;三曰事業受阻,功敗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處絕境。處逆境之心也分四種:一是心灰意冷,逆來順受;二是怨天尤人,牢騷滿腹;三是見心明志,直言疾呼;四是泰然處之,盡力有為。韓愈是處在第二、第三種逆境,而選擇了後兩種心態,既見心明志,著文倡道,又腳踏實地,盡力去為。只這一點他比屈原、李白就要多一層高明,沒有隻停留在蜀道嘆難、江畔沉吟上。他不辭海隅之小,不求其功之顯,只是奉獻於民,求成於心。
⑥ 一個人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他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時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於是,我心中也漸漸泛起這樣的四句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八月為民興四利,一片江山盡姓韓。
《讀韓愈》閱讀題題目
1.本文題為《讀韓愈》,說說“讀”字的妙處。
2.作者在文中引用了韓愈寫給侄孫的詩,請簡述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簡要概括第④段加線句中,“可憎的頑固面孔”和“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4.本文的結句“一片江山盡姓韓”值得探究,請從其字面意義和內涵上加以簡要說明。
《讀韓愈》閱讀題答案
1.一方面,作者對韓愈的認識,是讀他的詩文而獲得的。“讀”字用得準確。另一方面,本文側重探索的是韓愈的精神世界,“讀”字用得傳神。
2.內容上突出韓愈被貶的原因,和為國為民興利除弊反被貶黜至遠方、難以生還的悲憤心境;結構上從寫韓愈被貶前的主要經歷,過渡到寫韓愈被貶後的心靈歷程***或“精神世界***,且與結尾呼應,使得文章渾然一體。
3.“可憎的頑固面孔”指:韓愈對王叔文改革的反對態度。 “撼山易撼傳統難的威嚴”指:韓愈對藩鎮割據和佛道氾濫的堅決抨擊。
4.字面義指韓愈被貶後的“潮州四事”改變了當地的弊政陋習,給那一片地方帶來的好處;內涵是指讚頌韓愈的精神世界、所作所為,能與百姓利益,與社會進步連在一起,就價值無窮,就被社會所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