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背誦知識點簡結

  高中地理內容多數需要背誦,這是文科科目的共通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水圈:

  地球上的水在地理環境中以氣態、固態和液態三種形式相互轉化,形成各種水體,共同構成了一個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稱為水圈。

  2.水體的型別:

  海洋水:最主要的,佔96.53%。

  氣態水:數量最少,分佈最廣

  陸地水:湖泊鹹水和地下鹹水。

  陸地淡水:冰川是主體。

  3.水體之間的關係:

  從水的運動更新的角度看,陸地上的各種水體之間具有水源相互補給的關係。

  4.陸地水體的關係特徵:

  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是指它們之間的運動轉化及其水源補給關係。從陸地水體的水源補給看,大氣降水是河流水和其他陸地水體的最主要補給形式;冰融水可補給河流水及其他陸地水體;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間,依據水位、流量的動態變化,具有水源的相互補給關係。

  5.水的補給來源:

  ①主要是大氣降水。降雨歷時長,強度不大,地形平緩,植被良好的情況,對地下水補給最有利。

  ②河湖水補給。河湖水位高於潛水面時,河湖水補給兩岸潛水。反之,潛水補給河湖水。黃河下游只有河水補給地下水。

  3地下水的問題與保護

  ①不合理灌溉——土壤鹽漬化——科學管理

  ②過量開採——地下漏斗區,地面下沉;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質變壞——及時人工回灌。

  ③保護自流水補給區的自然環境。

  二

  1.資源的跨流域調配:

  我國實現資源跨區域調配大型工程主要有: 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

  2.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1自然資源的區域分佈是很不均勻

  2區域間不流動

  3各區域對自然資源的需求與該區域所賦存的自然資源往往不匹配

  3.我國的資源狀況:

  量豐富,品種齊全;人均佔有量少,資源利用率較低;地區分佈不平衡等特點。

  4.我國主要常規能源的地區分佈:

  水能:地區分佈很不均勻,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區,其次在中南地區,而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水能資源較少。

  煤炭:大別山一秦嶺一崑崙山一線以北地區資源量約佔全國總資源量的94%;以南的廣大地區約佔6%,其中新疆、內蒙古、山西和陝西等四省區佔全國資源總量的81. 3%江南九省僅佔1. 6%

  天然氣: 陸上主要分佈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佔陸上資源量的43. 2%和39.0%.

  5.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從國家層面的意義

  ①有利於調配能源資源地域分佈不均的狀況,優化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改善沿線主要城市的大氣質量,促進區域的協調發展。

  ②為沿途各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契機,啟用沿途省區鋼鐵、建築、建材、運輸、商業、水泥、土建安裝和機械電子等產業的發展潛力。

  2、對區域協調發展的影響:

  西部的資源優勢與東部的經濟、技術優勢相結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三

  地質災害-火山

  1型別:

  ①活火山: 案例:富士山、維蘇威火山、夏威夷的火山、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②死火山: 大同死活山群,非洲乞力馬扎羅山。

  ③休眠火山: 白頭山天池吉林、五大蓮池黑。

  2分佈規律:在環太平洋,地中海和東非的火山帶,大西洋海底

  3我國分佈:山西大同附近--死火山群;長白山、白頭山、黑龍江省五大連池--休眠火山;臺灣大屯火山群七星山--活火山

  地質災害-泥石流

  1泥石流形成條件: 坡陡谷深、岩石破碎、鬆散碎屑物質多、植被不良的地方,當夏季暴雨驟降或冰雪融水彙集時,常爆發泥石流。

  2分佈規律:山區、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不良、暴雨驟降,或冰雪融水彙集      3我國分佈地區:西部青藏高原邊緣山區如雲南、四川西部,東部低山丘陵與平原交替處也會出現

  地質災害的關聯性:

  1同一地域地質災害成因上有關聯性。案例:川、滇、黔接壤地帶地殼活動強烈,地震頻發,震級高。山體中斷裂發育,岩石破碎,風化嚴重,加上乾溼季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災害突發。

  2一次災害發生過程中,往往由一種原發性主災誘發其他災害。案例:地震→地裂,引發火災、海嘯、滑坡等;

  3人類活動及其對自然環境施加的影響,可以間接或直接誘發地質災害。案例:植被的破壞,使徑流水量和速度加大,使泥石流頻發;人類大規模工程,造成滑坡等

  地質災害的防禦

  1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

  2加強地質災害的管理,建立健全減災工作的政策法規體系。

  3實施一些預防措施。

  4積極開展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減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