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召喚宗璞閱讀答案
《廢墟的召喚》中作者認為廢墟召喚的含義是召喚人們繼續奮鬥,以改造歷史。年輕人卻認為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和環境,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準備的《廢墟的召喚》宗璞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你們。
《廢墟的召喚》宗璞 原文閱讀
冬日的斜陽無力地照在這一片田野上,剛是下午,清華氣象臺上邊的天空,已顯出月芽兒的輪廓。順著近年修的柏油路,左側是幹皺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堅硬,這裡那裡,點綴著斷石殘碑。右側在夏天是一帶荷塘,現在也只剩下冬日的淒冷。轉過佈滿枯樹的小山,那一大片廢墟呈現在眼底時,我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好像歷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臘羅馬時代。而在亂石衰草中間,彷彿該有著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隱若現,迷離撲朔,因為中國社會出奇的“穩定性”,幾千年來的傳統一直到那拉氏,還不中止。
這一帶廢墟是圓明園中長春園的一部分,從東到西,有圓形的臺,長方形的觀,已看不出形狀的堂和小門的方形的亭基。原來都是西式建築,故俗稱西洋樓。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築遺蹟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隻,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來這裡,曾想,下次來時,它該下沉了罷?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來,它還是停泊在原野上,遠瀛觀的斷石柱,在灰藍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著,顯得西周那樣空蕩蕩,那樣無依無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門,依然卷著波濤。觀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陳列著兵器甲冑,那雕鏤還是那樣清晰,那樣有力。但石波不興,雕兵永駐,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只管悠閒地、若無其事地停泊著。
時間在這裡,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建築家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的遺蹟,又是什麼呢?凝固了的歷史麼?看那海晏堂前***也許是堂側***的石飾,像一個近似半圓形的容器,年輕時,曾和幾個朋友坐在裡面照相。現在石“碗”依舊,我當然懶得爬上去了,但是我卻欣然。因為我的變化,無非是自然規律之功罷了。我畢竟沒有凝固——。
對著這一段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大水法與觀水法之間的大片空地,原來是兩座大噴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標準境界,所以以“法”為名。西行可見一座高大的廢墟,上大下小,像是隻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覺得人是這樣渺小,天地是這樣廣闊,歷史是這樣悠久——
路旁的大石龜仍然無表情地蹲伏著。本該豎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許很想馱著這碑,儘自己的責任罷。風在路另側的小樹林中呼嘯,忽高忽低,如泣如訴,彷彿從廢墟上飄來了“留——留——”的聲音。
我詫異地迴轉身去。暮色四合,與外觀的石塊白得分明,幾座大石疊在一起,露出一個空隙,像要對我開口講話。告訴我這裡經歷的燭天的巨火麼?告訴我時間在這裡該怎樣衡量麼?還是告訴我你的嚮往,你的期待?
風又從廢墟上吹過,依然發出“留——留——”的聲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喚!召喚人們留下來,改造這凝固的歷史。廢墟,不願永久停泊。
然而我沒有為這鬥爭過麼?便在這大龜旁,我們幾個人曾怎樣熱烈地爭辯呵。那時的我,是何等慨慷激昂,是何等地滿懷熱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類比較起來,個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們呢?我們的經歷自不必提起了。我卻願無愧於這小得多的概念。楚國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辭的光輝,不是永遠充塞於天地之間麼?
空中一陣鴉噪,抬頭只見寒鴉萬點,馱著夕陽,掠過枯樹林,轉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紅色的西天。在它們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豔麗的時刻,西山在朦朧中塗抹了一層嬌紅,輪廓漸漸清楚起來。那嬌紅口又透出一點藍,顯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氣中摸得著的寒意。
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閉上眼睛。
“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身旁的年輕人在自言自語。事隔30餘年,我又在和年輕人辯論了。我不怪他們,怎能怪他們呢!我囁嚅著,很不理直氣壯。“留下來吧!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呵。”
“匹夫有責。”年輕人是敏銳的,他清楚地說出我囁嚅著的話。“但是怎樣盡每一個我的責任?怎樣使環境允許每一個我盡責任?”他微笑,笑容介於冷和苦之間。
我忽然理直氣壯起來:“那怎樣,不就是內容麼?”
他不答,他也停了說話,且看那瞬息萬變的落照。迤邐行來,已到水邊。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著綺輝。遠山凹處,紅日正沉,只照得天邊山頂一片通紅。岸邊幾株枯樹,恰為夕陽做了畫框。框外嬌紅的西山,這時卻全是黛青色,鮮嫩潤澤,.一派雨後初晴的模樣,似與這黃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淺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樹旁亂草中惠宰有聲,原來有人作畫。他正在調色盤上蘸著顏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樣才能把那奇異的色彩捕捉在紙上。
“他不是畫家。”年輕人評論道,“他只是愛這景色——”
前面高聳的斷橋便是整個圓明園唯一的遺橋了。遠望如一個亂石堆,近看則橋的格局宛在。橋背很高,橋面只剩了一小半,不過橋下水流如線,過水早不必登橋了。
“我也許可以想一想,想一想這廢墟的召喚。”年輕人忽然微笑說,那笑容仍然介於冷和苦之間。
我們仍望著落照。通紅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遠山顯出一層層深淺不同的紫色。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那不濃不淡處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蘿,這鋪天的霞錦,需要多少個藤蘿花瓣啊。
彷彿聽得說要修復圓明橋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遠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橋,也可以的。
為了什麼呢!為了憑弔這一段凝固的歷史,為了記住廢墟的召喚。
《廢墟的召喚》閱讀習題
1.“在莽蒼蒼的原野上,這一組建築遺蹟宛如一列正在覆沒的船隻,而那叢生的荒草,便是海藻,雜陳的亂石,便是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在這句話中作者用了幾處比喻?本體和喻體分別是什麼?***4分***
答:
2.“對著這一凝固的歷史,我只有悵然凝望”,為什麼說“歷史”是“凝固的”?***3分***
答:
3.“楚國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辭的光輝,不是永遠充塞於天地之間麼?”請你解釋一下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3分***
答:
4.文章前面說“它該讓出地方,好建設新的一切,”後文卻說“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廢墟呢?最好是這瀛觀一帶,或只是這座斷橋,也可以的”,這樣行文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4分***
答:
5.作者聽到了“廢墟的召喚”,但是年輕人卻尚有疑惑,作者說“留下來吧!就因為是廢墟,需要每一個你呵。”“那怎樣,不就是內容麼?”這表明了作者什麼樣的認識?***4分***
答:
《廢墟的召喚》閱讀答案
1.答案:這段話一共有四個比喻:第一個本體是荒野,喻體是海洋;第二個本體是荒草,喻體是海藻;第三個本體是亂石,喻體是泡沫;第四個本體是建築遺蹟,喻體是船隻。
答題思路:這句話裡面有明顯的比喻詞,抓住比喻詞就可以知道什麼是本體和喻體了。答題誤區:有的同學可能會把荒野比喻成海洋的一點丟掉,主要是由於思路不夠細密導致的。
2.答案:因為這蒙受了奇恥大辱的廢墟,一直若無其事地、悠閒地停泊在那裡,如石刻一般,停滯了,凝固了,而它又永遠象徵著那段與它有關的歷史,所以作者說歷史在這裡凝固了。
答題思路:回答這個題目與仔細閱讀上下文的內容有很大關係,前文的語句,後文對“我並沒有凝固”的描寫,都可以起到提示作用。
3.答案:作者在這裡等於是肯定了個人在歷史上的相對價值和作用,意思是說,自己也要追求在歷史上的貢獻,希望能夠為之奉獻些什麼。
答題思路:文章說到了:“和人類比較起來,個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們呢?我們的經歷自不必提起。我卻願無愧於這小得多的概念。”然後舉出了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例子,這就說明作者希望像他那樣為歷史做出自己的貢獻。
4.答案:不矛盾,前文說的是改造歷史,後文說的是不忘歷史,兩者相輔相成。
答題思路:這個題目也要聯絡前後文來回答,並且要明確作者有最後的認識是經歷了一定的掙扎和思考的,看清作者認識的變化,就會知道他的前後表述並不矛盾了。
5.答案:作者認為廢墟召喚的含義是召喚人們繼續奮鬥,以改造歷史。年輕人卻認為自己找不到合適的方法和環境,作者說“那怎樣,不就是內容麼?”意思是說探索方法、改造環境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答題思路:作者在文章中應該是有意識設計出了年輕人的,他們之間的一段對話更說明了人們在為探索未來的道路上尋找希望在做努力。這道題的難度可能在對“怎麼樣”的理解上,只要聯絡上下文內容就可以看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