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理論論文

  長期以來,幼兒教育理論學科存在著教師教學一言堂、學生學習如嚼蠟、教師從教用不上等現象和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科的價值和教學效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多元智慧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摘 要:“多元智慧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提出的,已普遍應用於教育教學工作中,而“多元智慧理論”也為幼兒教育帶來了新的思考與啟發,以此為當前的幼兒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多元智慧理論; 幼兒教育; 啟發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簡稱MIT,他認為人的智慧由“語言-文字智慧,邏輯-數學智慧,音樂-節奏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身體-身體運動智慧,自我-自我認知***內省***智慧,人際-人際交流智慧,觀察-自然觀察智慧”構成。語言文字智慧是指有效的運用口頭語言或書寫文字的能力。這包括文法,音韻學、語義學、語言實用學結合在一起並運用自如的能力;邏輯數理智慧是指有效的運用數學和推理的能力。這包括對邏輯的方式和關係,陳述和主張,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視覺空間智慧是指準確的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感知到的表現出來的能力。這包括對色彩、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聯絡的敏感性,也包括視覺和空間想法具體的在腦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音樂節奏智慧是指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了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身體運動智慧指善於運用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的生產或改造事物,這項智慧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平衡協調、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由觸覺所引起的能力;人際關係智慧是指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能力,這項智慧包括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自我認知智慧是指有自知之明,並根據所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對自己有相當的瞭解,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然觀察智慧是指對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其他生物的辨別和鑑別能力,這項智慧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著敏銳的觀察能力,能瞭解各種事物的細微差別。而幼兒教育正是人生髮展的初期,也是各方面啟蒙發展的關鍵時期,如何採用切實有效的教育方法,執行科學的教育理念,將影響著幼兒以後的成長。

  所以,由以上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慧理論”不難看出,人的智慧有8種之多。而這8種智慧恰恰包括了幼兒以後成才的諸多方向與領域。由此給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帶來新的思考與啟發。

  一、關注幼兒興趣培養,積極創設幼兒適宜的發展條件

  幼兒的學習興趣是幼兒力求認識某種學習物件或參與某種學習活動的傾向。興趣是影響幼兒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的重要因素,對提高幼兒學習態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興趣也正是驅使幼兒學習的內因所在,在幼兒園裡,教師要有意識的設定教育情境、誘導幼兒按照特有的設計完成任務、掌握其學習內容,或利用多媒體、掛圖錄影等,讓孩子學知識,同時,還要識字、說話,啟發幼兒的語言智慧、自然觀察智慧、邏輯智慧、人際交往智慧等,比如教育者有意創設一個教育活動場景,設定好學習內容,使幼兒邊學習邊活動,使活動與學習相融合,幼兒的注意力會很集中,效果大大提高。有研究表明:在教育活動中,人的注意力較集中、記憶力增強、思維活躍,有利於學習。在這樣的場景中學習效果顯著,有利於幼兒教育。所以說,在幼兒教育階段,一定要關注幼兒的興趣,並積極的為幼兒活動提供條件,創設適宜的情景,使幼兒在興趣的引領下,在適宜的情景裡得到很好的發展。

  二、巧用語言藝術,和諧師生交流,促進幼兒健康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課上得幽默有趣,學生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並對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和震驚”,幼兒教育中用生動、形象、幽默、賦予情趣的語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主動性,在遊戲教學中巧妙地運用幽默語言,可使教師的語言變得風趣詼諧,幽默睿智,使整個活動富有趣味,並能創造出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輕鬆愉快的氛圍。如果教師能善於運用形象化的語言,就能把強制的教育與活動變得生動而有趣,幼兒也會親其師,信其道,與其誠實交談,有利於幼兒的心理髮展,同時,在這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中,幼兒也會開心的活動、誠心交流,這也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以此使幼兒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

  三、關注幼兒多元發展,注重因材施教,為幼兒成長提供適宜土壤

  加德納教授的“多元智慧理論”已明確告知我們,人有著8種之多的智慧,幼兒亦是如此,只是幼兒處於人生髮展的最初期,諸多智慧表現不明顯,這就需要教師善於發現,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瞭解幼兒的特長,適時、重點的指導,讓其在啟蒙階段就得到很好的培養與教育,這也就猶如一棵大樹,讓它生長在泥潭裡,它會傾倒,生長在沙漠裡它會挺拔,生長在肥沃的土壤裡,它會茁壯成長,而這都是由它的生長的根基所決定,而這也就是它的基礎發展,我們就是要關注幼兒的多元智慧發展,社會也需要各類人才,另外,在幾千年以前孔子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這也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之一,但是,在當前的幼兒教育裡,因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材施教也只是留於書本,這對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來說,帶來了很多思考,為了幼兒活潑、快樂、健康的成長,我們必須關注幼兒的多元智慧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奠定幼兒成才教育的基礎,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四、家園配合,營造適合發展強項的積極環境

  在幼兒的教育過程中,家庭起著更為主導更為重要的作用。在家庭中,父母扮演的是一個教育者的角色。很多時候在輕鬆的遊戲中,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

  在幼兒的多元智慧光譜型別中,其中明顯受父母影響的因素。他們在某一個智慧領域的發展,可能會和受到父母的態度有關。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鼓勵支援也有可能使得孩子在該智慧領域取得良好的發展,從而成為其優勢智慧。這個現象就是智力的"正反饋",因為優勢智慧的良好發展,導致其對該智慧領域的興趣;反過來,也是因為對該智慧領域的自卑,也可能使得孩子放棄該智力的發展。

  只有家庭和幼兒園積極配合,才能給幼兒營造一個適合其發展強項的積極環境。幼兒園教育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孩子,不可能也沒有能力做到真正的個性化教育。而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幼兒享受個性化教育,這也是我們多元智慧教育所追求的目標。

  強項領域的學習發展能夠讓孩子建立自尊自信,以及對學習求知的積極情感,為多元智慧的自然遷移打好良好的基礎。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發展其強項也並不是意味著放棄弱勢領域的發展。應該鼓勵兒童去探索他們的弱勢領域,更廣泛的學習和探索可以讓兒童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和興趣。

  總之,實施個性化教育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不僅要有一顆愛心,而且要有一雙慧眼,善於捕捉教育的契機,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幼兒的個性化教育。

  參考文獻:

  [1]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M].上海三聯書店出版,1998:330-342.

  [2] 馮洪恩.播種一個信念,收穫一個命運[J].中小學教育管理,2004.5.

  [3] 何東亮,丁瑜.教育心理學[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7.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