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期末知識要點複習

  地理與人類的關係緊密程度超乎我們的想象。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拉動經濟發展:

  旅遊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從世界範圍來看,旅遊業已經成為世界重要的產業之一,併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

  ①國際旅遊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最高的國家是泰國,達6.2%;

  ②國際旅遊收入與出口總額之比,最高的國家是埃及,達80%;

  ③國際旅遊業已經成為一些國家重要的經濟支柱。

  1發展國際旅遊,能夠增加國家外匯收入。

  ①國際旅遊是指跨越國家或地區的旅遊活動。發展國際旅遊可利用旅遊資源和旅遊設施,通過旅遊服務而獲取外匯。

  ②世界上許多國家,如西班牙、瑞士、奧地利、泰國等,都將旅遊創匯作為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

  ③我國旅遊外匯收入呈逐年上升趨勢。

  2發展國內旅遊業是回籠貨幣、穩定市場的一個重要途徑

  概述:國內旅遊作為一項消費活動,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費資金貨幣回籠到國家手中,既能減輕商品市場的壓力,又能刺激旅遊者新的需要,促進生產的發展。

  3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a旅遊業的發展是建立在物質資料生產和發展的基礎之上。

  b同時,旅遊業的發展又為相關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需求,能直接或間接帶動交通運輸、商業服務、建築、郵電、金融、房地產、外貿、輕紡、旅遊紀念品等產業的發展。因此,旅遊業是“一業依百業…一業帶百業”的行業。

  4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特別是一些經濟落後、發展工業難度大但旅遊資源豐富、具備發展旅遊業條件的地區,就可以大力發展旅遊業,發揮旅遊業的關聯帶動作用,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2、促進社會文化繁榮:

  1促進國民素質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通過旅遊,能夠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通過旅遊,旅遊者可提高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並進一步對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影響。

  2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還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很強的產業。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提供許多直接和間接的就業機會。我國目前的就業壓力較大,發展旅遊業是緩解此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3促進文化交流

  現代旅遊的發展,使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從而消除了一些社會、民族偏見,促進了相互瞭解。

  二

  1.主要的大氣環境問題:全球變暖溫室效應CO2、臭氧層破壞氟氯烴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2.溫室效應

  1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氣中CO2增加、大氣逆輻射增強

  2濫砍濫伐森林、光合作用減弱、CO2相對增多、大氣逆輻射增強

  3大氣逆輻射增強、溫室效應、氣溫升高、全球熱量帶分佈發生變化、經濟結構發生調整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中緯受損,高緯受益,使適宜種植業生產地域縮小,糧食減產。

  4極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區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地下水水質變壞。

  3.綠化的環境效益:

  1通過光合作用保持大氣中O2和CO2的平衡,淨化空氣;

  2綠化植物和防護林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

  3城市綠地的作用是吸菸除塵、過濾空氣、減輕汙染、降低噪音、美化環境。

  三

  1、人口遷移:人口移動的一種形式,是指人們變更定居點的空間流動行為。根據人口遷移空間範圍的不同,人口遷移可以分為1國際遷移:是指一個國家的居民進入另一個國家定居的現象;2國內遷移:是指一個國家內部的居民從一個行政區進入另一個行政區定居的現象。由於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城市化和勞動力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因而,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是發達國家歷史上和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型別。

  2、引起人口遷移的因素:推拉理論

  1自然生態因素:氣候、土壤、水和礦產資源、自然災害等等

  2經濟因素:地區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經濟發展、城市化、區域開發、大型工程建設等是引起人口遷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經濟落後地區遷出率高,而發達地區遷入率較高。

  3政治因素:國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戰爭戰爭難民等

  4社會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種族民族等。

  根本原因:人口的發展常常與自然環境、社會經濟處於互不適應的狀態,這種人地關係的不協調,導致了人口的遷移。

  3、世界和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及圖示

  世界人口遷移的現狀:由發展中國家遷移到發達國家、從貧窮落後國家到富裕國家;從人口稠密國家到人口稀少的國家。

  我國人口遷移的現狀:總體表現為從農村到城市和工礦區、從內地到沿海地區、從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主要人口流出省區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區是廣東、浙江、上海、江蘇等。原因:以務工和經商為主,多為自發性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