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聲現象複習指導
人們接收外界資訊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聲音的傳播。各種聲現象充滿了人們的生活,聲音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和影響,因此在學習本章知識時應注意兩點:一是加強實驗探究活動,感受研究物理問題的過程和方法。二是注重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及時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零。
4.回聲是由於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而形成的。如果回聲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聲跟原聲區分開來,此時障礙物到聽者的距離至少為17m。利用回聲可以測定海底深度、冰山距離、敵方潛水艇的遠近。
例1在橋洞內說話時,聽不到回聲的原因是()
A.橋洞內不能產生回聲
B.橋洞反射的回聲從洞口跑掉了
C.橋洞呈對稱狀,回聲相互抵消了
D.橋洞太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了
解析: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這樣離反射面的距離要在17m以上,在橋洞內說話時,橋洞太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了,就聽不到回聲,應選D。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聲音在耳朵裡的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訊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
例2在雷雨來臨之前,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這是因為()
A.雷一個接一個打個不停
B.這是雙耳效應
C.電光的速度比雷聲的速度大
D.雷聲經過地面、山嶽和雲層多次反射造成的
解析: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是憑著雙耳感受到聲音時間的先後、強度的不同和不同的振動步調,形成不同的感覺,來判斷聲源方向這就是“雙耳效應”原理。在雷雨來臨之前,電光一閃即逝,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很快;但雷聲卻隆隆不斷,是因為雷聲經過地面、山嶽和雲層多次反射造成的,所以應選D。
三、聲音的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綜合上述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
例3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下面對二人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男聲”音調低、響度小;“女聲”音調高、響度大
B.“男聲”音調高、響度大;“女聲”音調低、響度小
C.“男聲”音調高、響度小;“女聲”音調低、響度大
D.“男聲”音調低、響度大;“女聲”音調高、響度小
解析: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發聲體振動快慢不同,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就不同,即音調不同。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頻率越小,音調越低。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因此,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男聲”音調低、響度大;“女聲”音調高、響度小,應選D。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汙染:噪聲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例4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於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A.影劇院的牆面用吸音材料製成
B.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牆
解析:影劇院的牆面用吸音材料製成是將已發出的聲音吸收掉,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聲音已經到了人耳處,現在用耳罩阻止它進入人耳,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的;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是不允許發聲體發聲,應為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牆是在中途阻斷噪聲繼續傳播,屬於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所以應選C。
理論聯絡實際是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學習噪聲的過程中注重日常生活實際中的噪聲汙染問題。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知道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利用聲來傳播資訊和傳遞能量。聲在社會生活中應用的情況進行分類:可以按照課本分為“聲與資訊”和“聲與能量”兩類,也可按照聲音在醫療、工業、軍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類。
例5利用“B超”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病人體內臟器的情況,這是因為()
A.“B超”聲波的頻率很大
B.“B超”聲波的能量很大
C.“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資訊
D.“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穿透內部臟器治病
解析: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治病,這已為大家所熟知。科學家發明的“B超”診斷裝置,它由光源、噪聲發生器和電腦測試器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它先由微型噪聲發生器產生微弱短促的噪聲,振動耳膜,然後微型電腦就會根據“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資訊功能的資料顯示出來,供醫生診斷。選項C正確。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的物體叫聲源。人說話,唱歌靠聲帶的振動發聲,婉轉的鳥鳴靠鳴膜的振動發聲,清脆的蟋蟀叫聲靠翅膀摩擦的振動發聲。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聲音。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無線電波的傳播速度是3×108m/s。
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零。
例1在橋洞內說話時,聽不到回聲的原因是()
A.橋洞內不能產生回聲
B.橋洞反射的回聲從洞口跑掉了
C.橋洞呈對稱狀,回聲相互抵消了
D.橋洞太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了
解析:回聲到達人耳的時間比原聲晚0.1s以上,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分開,這樣離反射面的距離要在17m以上,在橋洞內說話時,橋洞太小,回聲與原聲混在一起了,就聽不到回聲,應選D。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2.骨傳導:聲音的傳導不僅僅可以用耳朵,還可以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這種聲音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去聽力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3.雙耳效應: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其他特徵也就不同。這些差異就是判斷聲源方向的重要基礎。
例2在雷雨來臨之前,電光一閃即逝,但雷聲卻隆隆不斷,這是因為()
A.雷一個接一個打個不停
B.這是雙耳效應
C.電光的速度比雷聲的速度大
D.雷聲經過地面、山嶽和雲層多次反射造成的
解析:人們在長期實踐中,是憑著雙耳感受到聲音時間的先後、強度的不同和不同的振動步調,形成不同的感覺,來判斷聲源方向這就是“雙耳效應”原理。在雷雨來臨之前,電光一閃即逝,是因為光的傳播速度很快;但雷聲卻隆隆不斷,是因為雷聲經過地面、山嶽和雲層多次反射造成的,所以應選D。
三、聲音的特性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用硬紙片在梳子齒上快劃和慢劃時可以發現:劃的快音調高,用同樣大的力撥動粗細不同的橡皮筋時可以發現:橡皮筋振動快發聲音調高。綜合上述實驗現象你得到的共同結論是: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係,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2.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聞聲知人──依據不同人的音色來判定。
例3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下面對二人聲音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男聲”音調低、響度小;“女聲”音調高、響度大
B.“男聲”音調高、響度大;“女聲”音調低、響度小
C.“男聲”音調高、響度小;“女聲”音調低、響度大
D.“男聲”音調低、響度大;“女聲”音調高、響度小
解析:音調是聲音的高低,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發聲體振動快慢不同,人耳感覺到聲音的高低就不同,即音調不同。振動越快、頻率越大,音調越高;振動越慢,頻率越小,音調越低。響度是由發聲體的振幅決定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因此,男低音獨唱時由女高音輕聲伴唱,“男聲”音調低、響度大;“女聲”音調高、響度小,應選D。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汙染:噪聲汙染、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
2.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噪聲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4.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例4以下減弱噪聲的方法中,屬於在聲源處減弱的是()
A.影劇院的牆面用吸音材料製成
B.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
D.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牆
解析:影劇院的牆面用吸音材料製成是將已發出的聲音吸收掉,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在飛機旁的工作人員佩帶有耳罩的頭盔是聲音已經到了人耳處,現在用耳罩阻止它進入人耳,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的;城市某些路段禁鳴喇叭,是不允許發聲體發聲,應為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高架道路兩側某些路段設有隔音板牆是在中途阻斷噪聲繼續傳播,屬於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的。所以應選C。
理論聯絡實際是學好物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學習噪聲的過程中注重日常生活實際中的噪聲汙染問題。解決此類題的關鍵是知道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的利用
利用聲來傳播資訊和傳遞能量。聲在社會生活中應用的情況進行分類:可以按照課本分為“聲與資訊”和“聲與能量”兩類,也可按照聲音在醫療、工業、軍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類。
例5利用“B超”可以幫助醫生確定病人體內臟器的情況,這是因為()
A.“B超”聲波的頻率很大
B.“B超”聲波的能量很大
C.“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資訊
D.“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穿透內部臟器治病
解析: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治病,這已為大家所熟知。科學家發明的“B超”診斷裝置,它由光源、噪聲發生器和電腦測試器三部分組成。使用時,它先由微型噪聲發生器產生微弱短促的噪聲,振動耳膜,然後微型電腦就會根據“B超”聲波進入人體,可在臟器上發生反射,反射波帶有資訊功能的資料顯示出來,供醫生診斷。選項C正確。
▸ 物理聲現象知識點